

仲夏时节
鹤乡大地涌动金色浪潮
广袤的田野奏响丰收序曲
眼下
我县125万亩小麦陆续迎来成熟季
沉甸甸的麦穗
在风中摇曳生姿
将大地染成一片耀眼的金色海洋
勾勒出一幅
壮美瑰丽的丰收画卷

在射阳港经济开发区的一处麦田里,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十余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伴随着阵阵轰鸣声,金黄的麦秆被卷入机器“腹中”,脱粒后的麦粒如金色瀑布般倾泻进运粮车。“哒哒”的机械声、农户的吆喝声与麦粒落地的沙沙声交织,奏响一曲激昂的丰收乐章。“我们两个生产区共1.3万多亩耕地,小麦种植面积约1万亩。20多台收割机从早上8点多持续作业到凌晨1点,人歇机不歇,确保颗粒归仓!”县为民农机合作社工作人员江大伟擦着额头的汗水介绍道。
由于麦田紧邻金源能源奶牛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为实现粪污零排放、资源全利用,企业与当地农机合作社携手合作,流转周边1.35万亩土地,采用全程机械化种植小麦,积极探索沼液还田新模式。经过五年多持续不断的土壤改良,曾经贫瘠的土地焕发新生,土壤肥力显著提升。

今年小麦种植季,面对持续干旱的挑战,合作社创新启用沼液喷灌机,实现“一机两用”,既完成了沼液消纳,又有效缓解旱情,累计抗旱5次。同时,通过借鉴周边农场先进经验,大力推广埂边种植技术,充分利用田埂、沟渠旁的闲置土地,实现亩均增产约5%。经初步测算,小麦平均亩产达1150斤,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丰收答卷。
“沼液是天然的有机肥,既能培肥地力,又能降低种植成本。”县绿色种养循环基地负责人顾云龙介绍,“埂边种植模式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一方面增加了实际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埂边小麦光照、通风条件更优,长势自然更好,每亩能多收几十斤粮食。”

从粪污处理到资源利用,从传统种植到模式创新,我县通过“沼液还田+模式创新”,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提质增效的现代农业新路径,让希望的田野上绽放出灿烂的丰收之花。
文 图 :李 盼 贾大海
编 校:徐碧莲
责 编:黄 燕
审 核:刘友华 樊 颖
声 明:凡“射阳发布”原创稿件,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部分稿件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 与我们联系。


射阳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15-89290569 0515-82486228
点个「在看 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