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就餐时被炭炉烫伤引发纠纷,后续麻烦事不少。前不久,华阳路街道通过“三所联动”机制,圆满化解了这起消费者就餐时引发的损害赔偿纠纷。
蛇年春节前夕,消费者谢女士在一家火锅店用餐,当时发生了惊险的一幕。
“炭炉锅底未做完全防护,腿部不慎被烫伤......”谢女士当场向店长反馈情况,因觉得伤势无大碍,便自行购药处理。
没想到,次日,谢女士烫伤的部位出现水泡溃烂,经医院诊断为二度烫伤,当时的治疗费用累计1609.9元。后来,谢女士找到了商家,希望商家赔偿,被商家拒绝后遂在店门口维权,影响商家正常经营,导致矛盾升级。

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得知,谢女士主张赔偿医疗费、误工费12000元及后续祛疤治疗费7500元;商家对谢女士的赔偿要求,尤其是误工费的合理性产生质疑,并指出其收入证明缺失且目前已辞职,仅愿承担部分费用。多次协商,双方均不肯让步,调解陷入僵局。
为尽快化解矛盾纠纷,华阳路街道司法所决定启动“三所联动”机制,调解员、民警、律师三方协同介入化解纠纷。
于是,调解员采用“背靠背”调解策略,一方面,建议谢女士聚焦实际损失,避免过度索赔;另一方面,引导商家正视其管理疏漏,合理担责。律师则明确法律底线,指出医疗费、合理误工费及必要后续治疗费均属法定赔偿范畴,而祛疤费用可实报实销但需保留鉴定权利。民警从经营秩序角度劝导商家权衡诉讼成本与商誉影响,敦促双方务实解决。


最终,经多轮协商,双方达成协议,商家一次性赔付谢某10000元,并承担后续激光祛疤治疗费用;谢女士删除网络差评并承诺不再干扰经营。协议签署当日,赔偿款项即时履行,纠纷圆满化解。
其实,该起案件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纠纷,只是,双方对责任认定及赔偿标准分歧较大。因此,依托“三所联动”机制搭建沟通平台,在调解过程中,多元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和专业智慧,如律师以法明责、调解员以情纾困、民警以理析案,既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督促商家规范经营,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据了解,今年,长宁区将持续深化“三所联动”机制,通过刚性法律与柔性调解相结合,高效化解矛盾,降低司法成本,维护社会稳定,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供长宁样本。

图片来源于长宁区司法局
撰稿:闫 漫
编辑:程 前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