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机违规驾驶,网约车发生车祸,车上孕妇不幸流产,司机、租车公司、网约车平台谁该担责?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近期审理的一起公路旅客运输合同纠纷案件,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网约车平台需赔偿乘客九万余元。此判决不仅彰显了法律的公正,也再次提醒我们,网约车平台作为新兴出行方式的管理者,其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网约车,这一便捷、灵活的出行选择,如今已深入人心。然而,随着市场的蓬勃发展,部分平台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却对安全管理掉以轻心。司机审核不严格、培训缺乏系统性、监管存在漏洞……这些问题如同一颗颗“隐雷”,随时可能威胁乘客的安全。
网约车平台不仅仅是信息的撮合者,更是运输服务的组织者和守护者。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网约车平台承担着承运人的重任,有义务确保每一位乘客安全抵达目的地。本案中,法院的判决正是基于这一法治精神,明确界定了网约车平台的赔偿责任。
要守护乘客的平安出行,司机的监管是核心环节。然而,从本案及诸多类似事件中不难看出,部分网约车平台在司机选任上存在严重疏忽。如本案中的司机,曾因醉酒驾车受到行政处罚,却仍能继续从事网约车服务,最终因违规驾驶酿成悲剧。这不禁让人质疑,平台的审慎义务究竟何在?
网约车平台必须建立更为严格的司机监管机制。对司机的驾驶行为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违规驾驶等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并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处罚。同时,平台还应加强对司机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从根本上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保险作为保障乘客安全的重要手段,其作用也不容忽视。然而,从本案中可以看出,部分网约车平台在购买保险时并未充分了解保险条款和细则,导致保险在事故发生后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对此,平台在购买保险时应更加谨慎,确保保险能够全面覆盖运营期间的各种风险。同时,还可以考虑为乘客提供额外的保险保障,如承运人责任险、车上人员责任险等,以更好地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网约车平台作为运输服务的经营主体,必须时刻牢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只有不断完善审核流程、加强培训教育、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并充分重视保险的作用,才能确保乘客的平安出行。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网约车行业的监管力度,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和乘客权益,让网约车成为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选择。
栏目编辑:潘高峰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