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东西
作者 云鹏
编辑 漠影

万物皆可AI,AI无处不在,深度暴走4万步逛遍CES 2025后,这是智东西记者最深刻的感受。

而在一众AI智能硬件产品中,AI眼镜无疑是最受关注的那一批,几乎每个AI眼镜展台都人山人海,参展者体验产品的热情也十分高涨。

当我们回顾所看到的产品时发现,被国内外科技媒体蜂拥报道的热门AI眼镜产品,几乎都是中国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雷鸟创新、Rokid、李未可科技、闪极科技、莫界科技、未目科技、星纪魅族、引力视觉、逸文科技、INAIR,有VR/AR赛道的老兵,也有瞄向AI新机遇的年轻创企。

虽然AI眼镜大战的导火索是Meta第二代AI拍摄眼镜Meta RayBan的爆火,但AI眼镜舞台当下的聚光灯,无疑是打在了中国品牌身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CES上我们并没有看到Meta的爆款产品Meta RayBan,发布一年多,其销量已经突破200万台。据外媒报道,Meta今年还会有AI眼镜大招,而作为手机巨头的三星也大概率将在1月22日的旗舰手机发布会上亮出自己的首个AI眼镜产品。

2025年的AI眼镜赛道,必然将是一个百家争鸣、巨头与创企贴身肉搏的战场。

CES上惊艳亮相的诸多AI眼镜背后酝酿着哪些关键行业趋势、AI眼镜的发展又会聚焦于哪些关键技术、众多国内AI眼镜厂商在CES上透露了哪些关键信息?我们将尝试找到答案。

一、多种AI眼镜并存发展,轻量化产品占据主导

虽然今天赛道已十分火爆,但不可否认的是AI眼镜行业的发展仍然处于早期。

对于究竟什么是AI眼镜,目前概念界定都相对模糊,比如是否有显示功能、要以何种方式显示信息、是否有视力矫正功能。

纵观此次CES上的各类AI眼镜产品,我们发现大致可以分为AI拍摄眼镜和AI+AR眼镜这两大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也有一些AI眼镜具备显示功能,但并不是通过AR的方式显示,比如Halliday Glasses。

提到由Gyges Labs和moody联合打造的Halliday Glasses,这也是此次CES上最受海外媒体关注的中国AI眼镜之一,在开展当天被各路外媒争相报道。

Halliday Glasses并没有使用光波导这类技术来实现成像,而是使用一种类似微投影的模块来直接将画面投射到用户眼睛里,据称其使用的是目前全球最小、最轻的近眼显示模块,官方称之为“Digi Window”。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Halliday Glasses,来源:Halliday

这种成像方式的主要好处之一就是私密,可以做到“隐形显示”,显示的内容不会投射在镜片上,而是直接呈现在我们眼中。

另一类AI+AR眼镜的成像方式主要是微型屏幕+光学方案成像,比较常见的是光波导方案,比如Rokid、莫界科技、星纪魅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Rokid Glasses,来源:Rokid

具备AR成像的一大好处自然就是更好的显示效果和更大的虚拟屏幕显示尺寸,同时配合一些指环类的外设可以实现手势交互等功能。当然,这类产品往往需要外接镜片才可以实现视力矫正功能,牺牲一定的便携性。

做AI+AR眼镜的厂商大多具有一定的AR产品和技术积累,并坚定认可AR与AI相结合的趋势,比如Rokid和XREAL的核心高管都在发布会上提到过“AR是AI最好的载体”这一观点。

相比之下,另一类产品是完全放弃了“显示”功能的AI拍摄眼镜,这也是最轻量化的一类AI眼镜,是核心以Meta RayBan为对标目标的一类产品,比如雷鸟创新刚刚发布的雷鸟V3、李未可科技展示的Meta Lens View新品、闪极科技基于海外品牌loomos推出的AI拍摄眼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雷鸟V3,来源:雷鸟

这类眼镜最核心的主要是做好四件事:相机、耳机、AI和眼镜。相机是拍照、耳机是音频体验、AI是各类智能化体验和功能,眼镜则代表着佩戴轻便舒适并具备视力矫正能力。

这也是最接近我们平时佩戴的传统光学眼镜的一类产品。

不过从重量来看,目前各家最新一代AI眼镜基本都有比较好的重量控制,大部分都在35g到50g之间,即使是有AR显示功能的眼镜亦是如此,可见轻量化这个方向,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AI眼镜的,也是当下AI眼镜迭代的主要趋势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各家厂商的规划来看,不同类型的AI眼镜可能短时间内仍然会并存,因为不同市场可能有不同倾向,比如李未可科技在CES期间提到,带显示和摄像头的AI眼镜主打欧美市场,而带音频的AI眼镜则聚焦欧美以外的市场。

AI眼镜的发展仍处于早期,对于不同产品形态的探索仍然有不同的路线,而针对不同类型产品,厂商们都已经开始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实现一些更实质性的技术突破。

二、对标Meta、超越Meta,中国AI眼镜加速追赶

Meta的创始人兼CEO扎克伯格曾经预言,299美元(约合人民币2192元)的智能眼镜未来将会成为主流。正如他所说,AI眼镜必须要首先成为大众消费品才能真正铺开,而不是像曾经的VR/AR眼镜一样只是发烧友和爱好者的选择。

上文我们最后提到的这一类、最近接我们平时佩戴的眼镜的这类轻量化AI拍摄眼镜,是当下受市场关注度相对更高的,也是扎克伯克所说的未来“主流AI眼镜”形态。

在各家AI眼镜厂商深度剖析Meta、对标Meta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渐观察到了AI眼镜要优化迭代的核心方向。

Meta RayBan是一副好耳机、一台好相机、一副好眼镜、一台好AI设备。这四个方向正是国产AI眼镜要超越Meta所必须要努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eta RayBan,来源:智东西

但当我们更宏观地来看就会发现,其实这四个方向都可以归为一个大的方向,就是做好AI体验,真正成为一副优秀的AI眼镜。

1、空间智能时代,拍摄能力成AI眼镜刚需

为什么要做好拍摄,为何各路轻量化AI眼镜仍然不能减掉摄像头这个组件?空间智能的涌现和发展必然是一个重要因素,视觉大模型的发展让我们看到AI认识世界的能力,而AI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就必须要像我们一样看到世界。

出色的拍摄能力,几乎成为了AI眼镜的刚需。

比如在雷鸟V3的演示片中,我们看到一个6岁的孩童佩戴AI眼镜可以直接获得与专业选手对弈下棋的能力、一个0经验的人也可以在AI的指导下完成调酒、冲泡咖啡、做一道佳肴这样的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I指导调酒,来源:雷鸟

相比手机,眼镜解放了双手,这极大扩展了AI的应用场景和范围。

当然,在AI之外,从拍摄照片和视频的角度来看,AI眼镜也能够提供独到的价值:第一人称视角拍摄,这几乎已经成为各家AI眼镜厂商在宣传拍照功能时重点强调的方面。

AI眼镜要如何提升拍照体验?各家做法总结起来也比较明确,就是砸钱做定制、做联合研发、深度联调,做从镜头、传感器到芯片的全链路技术优化。

雷鸟创新CEO李宏伟在发布会上说,他们在相机上已经投入了1个多亿的研发费用,比如为了实现更好的FOV效果,专门定制了镜头。

想要做好AI眼镜的拍照,研发投入可见一斑。

2、轻量化、小型化、定制化成AI眼镜技术迭代重要方向

除了拍摄,另一个特性音频体验,也与AI密切相关,能否纯净地收音、给AI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输入,AI能否在通过音频传递信息的时候更好地保证隐私、减少声音的外泄,这些都将是厂商优化的方向。

从影音体验角度来看,虽然AI眼镜受限于体积,其音质与专业耳机无法相比,但相关音频元器件的迭代升级、进而提升用户的音频体验,也是比较关键的。

为此,厂商同样需要进行扬声器这类核心元器件的定制化,从而在有限的空间和体积内实现更好的音频效果。

接下来我们先看“眼镜”这一特性,简单来说就是具有视力矫正能力并佩戴舒适轻便无额外负担。

前者对于大部分轻量化AI眼镜来说都不难,需要的是与传统眼镜厂商的深度合作,比如博士、雷朋。

而佩戴舒适轻便的核心仍然是零部件的轻量化、小型化,比如在结构设计方面采用更高密度的电池、更轻量化的转轴、更小型化的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界科技AI+AR眼镜参考设计,来源:莫界

不少人在使用过Meta RayBan后,都会感叹其有着和苹果一样的细节追求,而这些细节背后,是大量定制化零部件的应用。

3、AI眼镜不够“AI”,从能用到好用的鸿沟如何跨越?

最后,我们来看看AI眼镜最核心的AI体验。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与厂商高管的交流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AI可能是AI眼镜当下最大的短板。

XREAL CEO徐驰曾在去年12月XREAL One发布会后的采访中提到,他认为当下的AI眼镜都是“AI弱智眼镜”,其言外之意就是当时AI眼镜的AI体验都是“不及格”的。

雷鸟创新CEO李宏伟在近日的雷鸟V3发布会上特别说道,目前全球所有眼镜的AI功能,都还只是“半成品”,当下要解决的是能用和好用之间的巨大鸿沟。

目前,主流AI眼镜在通过视觉识别回答一个简单问题时,响应的平均时长都高达4到6秒,这虽然“可用”,但绝对称不上“好用”。

其中关键在于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上,如果只是在眼镜内部转化,然后直接将信息转到大模型进行处理,大模型就需要在海量信息中进行搜索,浪费大量时间。

一种解决方式是在在眼镜到大模型之间加了一道意图识别模型,信息在大模型之前提前分类,给合适的模型安排合适的内容,进而提升AI响应速度。但这种方式需要厂商与大模型厂商定制研发模型。

在梳理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只是从“具备相应功能”来看,所有AI眼镜的AI能力几乎都是类似的:AI问答、AI翻译、AI搜索、AI导航、AI识物以及各类基于AI大模型能力实现的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问题就在于,目前我们在展会上见到的绝大部分产品,都没有真正量产落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PT”发布,看到的演示也都是厂商们准备好的Demo,真正实际产品的AI体验是否“好用”,仍然有待后续检验。

结语:2025 AI眼镜大战继续,中国企业大有可为

2025年,注定是智能眼镜的大战之年,CES上,各路中国AI眼镜玩家一方面要秀肌肉、展示产品和技术力,另一方面也在观察趋势、把握趋势。对于中国AI眼镜厂商来说,在CES上的亮相也让他们能更广泛地接触海外市场客户,更好地了解海外市场用户需求。

与此同时,在CES上霸场的中国厂商们虽然在台上火药味十足,但是在台下也是互相切磋学习的对象。

比如在雷鸟的新AI眼镜发布后,XREAL的CEO徐驰就马上发了个朋友圈,称雷鸟V3是“目前国内最有诚意的Meta RayBan的山寨版”,也是这一波里第一个验证国内商业化闭环的。

当然,在他看来,打磨AI仍然是当下AI眼镜厂商最需要做的事,现在的AI眼镜都“不太够AI”。

纵观CES上各路中国AI眼镜厂商,他们虽然在起跑线上稍有落后,但在产品迭代和技术创新速度上,确实够拼、够快、够狠。

面向未来,“百镜大战”的局面或许仍会长期持续,想要真正做好AI眼镜体验,硬件、软件、算法层面都存在不小的挑战,生态系统的竞争也可能会成为AI眼镜发展的重要竞争焦点之一。只有硬件、软件与服务都做好,才能真正让AI眼镜有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