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洪晓文 深圳报道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发布新书《“前海模式”:改革、开放与创新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前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其发展历程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一个缩影。自2010年开发建设以来,依托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和地理优势,前海快速发展为一个集金融、科技、物流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高地。该书梳理了前海改革的政策体系:从“三位一体”的政策架构,到法定机构管理体制机制的演变,再到现代服务业发展、法律事务开放以及城市开发建设等,呈现了前海改革取得的成绩以及“前海模式”的意义与价值。

在新书发布会现场,郑永年谈到,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在于现代化水平,哪个国家更能够率先实现现代化,就能取得领先地位。而各国现代化程度不同也导致国家之间的能力高度分化。“没有国家想成为失败者,没有人想成为失败者,正因此,近代以来每一个国家都以现代化为主要目标甚至终极目标”,然而,“(此前)大部分国家的现代化模式都被西方所定义,现代化的前途也是被西方决定”。

郑永年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推进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既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又保持了政治经济独立自主,这在后发展中国家中是难能可贵的。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超越。”

作为“特区中的特区”,郑永年提出前海成功的经验在于“三大法宝”——改革、开放、创新,以开放促改革、以创新落实改革,以开放融合世界,以创新面向未来。“从全球横向比较来看,尽管中国经济目前遇到一些挑战,但是中国的发展形势是相对较好的。接下来要把发展潜力转化为现代化动能,就要靠改革开放,更重要的是创新。”对于前海及中国式现代化的下一步,郑永年提出了以下几方面路径设想:

首先,发展是硬道理,尤其要重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工业革命跟过去前三次工业革命都有所不同,过去工业革命创造的是由人所掌控的工具,而第四次工业革命诞生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具有交互性,它会反过来影响和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乃至生活方式。

其次,发展要靠开放。当前,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推动继近代鸦片战争、上世纪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三次开放。其重要特点是单边开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扩大自主开放,有序扩大我国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以中国-东盟“10+1”机制为例,推动向东盟开放有利于构建“中国-东盟共同市场”。

第三,要在一些领域要“去监管化”。诸如环保等领域需要加强监管,但同时对于前沿技术领域则应该尽可能“去监管化”,避免因为监管过严增加新技术在产业化落地中的困难。

为此,郑永年建议在长三角(例如上海张江、杭州、苏州等),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海、横琴、南沙等开发一些“块块”地区探索优化科技产业监管体系,打造“科创特区”,“这将是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重要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