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第二届自治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谭言庆:用青春和智慧激起幸福的“水花”
西藏日报记者 文凤
离开部队走进西藏农牧学院那天起,谭言庆便与水结了缘。
从一名农牧学院毕业生,到国家新型实用专利两项获得者、第十二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从一名普通水利工作者,到解决西藏生态环境治理用水难题的国家林草乡土专家……扎根基层,潜心钻研21年,研究出了“江水上山”水能提水技术,第二届自治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自治区林草局草原管理处四级调研员谭言庆演绎了不同寻常的水的故事。
扎根基层苦心钻研21年
如今,谭言庆已变成了全国林草系统的“明星”了,他发明的“江水上山”水能提水技术,被纳入国家林草系统科学技术推广项目库、青海省重点推广应用林草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名录,全国31个省(市、区)林草系统有关人员来拉萨观摩学习,多个省(市)前来引进这项技术。
然而这项技术的产生却是克服了很多困难,历经20余年钻研才成功的。
1998年,谭言庆去往朗县仲达镇工作,后来被调到县水电局负责自来水厂和电力公司工作。期间,他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和工人一起架设输电线路、维修发电和供水设备,专业技术提升很快。当看到朗县群众农田灌溉困难、经济林种植成效不高的现状,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阅历,谭言庆想到了通过江水自身能量带动机械设备进行提水灌溉的办法,于是利用业余时间做设计、绘图纸,但迫于资金和精力所限,没法开展实验。
2012年,朗县聘请专家解决灌溉问题,谭言庆无比激动,他钻研多年但没机会实验的水能提水技术终于有可能进行实验了!于是,他主动请缨,得到了牵头实验的机会。经过半年多奋战,第一台水能提水设备实验成功,提水高度达120米、出水量20立方米每小时。实验被命名为“江水上山”水能提水实验。遗憾的是,项目验收阶段因雅江上游连日暴雨,将浮船连同设备一起冲走了。后来,谭言庆因工作岗位调整,实验就此中断。
实验的3个月过得像3年
当过兵的谭言庆,骨子里有一股韧劲儿,凭着这股韧劲儿,他继续扎根基层,工作之余仍在不断总结“江水上山”水能提水技术,修改完善技术方案。2019年3月,谭言庆调至自治区林草局工作,在拉萨市慈觉林村重启“江水上山”水能提水实验项目。他敏锐地意识到,智能化控制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于是引入了现代物联网自动控制技术。在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谭言庆和团队日夜蹲守在工地上,饿了就啃馒头,渴了就喝河水。但他没有叫苦叫累,而是一心想着只要水能上山,树就能种活,这里的生态环境就能改变。
2019年6月5日,是开机实验的日子,随着阀门被打开,机器轰隆轰隆转动起来,10多分钟后,远处山坡上一股水柱喷涌而出。在场所有人都激动得欢呼尖叫,不约而同地向出水口狂奔而去。“我们实验的山坡垂直高度有120米,水管长度600多米,喷出的水柱有七八米高!实验的难度和压力只有我们知道,那3个月过得像3年。现在回想起出水那一瞬间大家的状态真的可以用‘疯癫’来形容。”谭言庆回忆道。
如今,“江水上山”水能提水设备运行更加稳定,管理维护更加方便,使用寿命更长,实现了不用电、不用油,利用江河水自然能量提水灌溉的创举,为实施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用水探索出了西藏解决方案。
3年走了4万多公里调研路
在区林草局党组的推动和技术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江水上山”水能提水技术应用于美丽西藏建设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在全区10个造林绿化项目和28个草原生态修复项目中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使14万亩沙化林草地焕发生机,实现了农牧业增收和生态恢复良好的双赢局面。
2021年,我区启动了南北山绿化工程,谭言庆参加南北山绿化水源工程规划工作,多次为工程规划建言献策,“江水上山”水能提水技术也被运用到了该工程中。3年来,经过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拉萨城市周边森林面积增加,原本岩石裸露的南北山披上了片片绿荫。
如今,52岁的谭言庆感到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在新的岗位上,他冬迎雪花,夏顶骄阳,3年多时间里,行程4万多公里,深入全区68个县(区)调研,摸清了全区林草植被和河流水资源状况,编制了《西藏自治区“江水上山”水能提灌半人工草场建设方案》。该方案预计在我区7市(地)47个县(区)建设248个“江水上山”水能提水半人工草场,实施面积719.3万亩。
来源:西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