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记者 毛艳 杨爽)旧船厂成植物疗愈所,屋顶再生为百变社区新空间,让城市公园“织补”城市缝隙……1月6日,第十一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决赛在南京举办。现场,来自全国的设计师、青年学子展开激烈角逐,以创意设计和人文关怀,赋予空间温度,勾勒出家园的诗意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赛以“特色公共空间 多彩品质生活”为主题,共征集到1501项有效作品,有8个国家(地区)、国内28个省份、91个城市、277所院校、315家设计机构的选手参赛,参赛人次达6914人次,共有18项优秀作品奖一等奖入围电视决赛,角逐“紫金奖”金、银、铜奖。经过现场评审,学生组最终产生金奖2名、银奖3名、铜奖3名,职业组最终产生金奖2名、银奖3名、铜奖5名。

本届大赛作品紧扣“公共空间”主题,题材广泛:有聚焦新科技的作品,如AI智能街区、虚拟现实技术体验中心等;也有反映新产业业态的作品,如电商直播间、“它”经济等新空间场景;还有围绕不同人群需求的作品,如情绪疗愈空间、未成年矫正空间等。“从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选手们不俗的专业能力,更可喜的是,他们能关注社会,深入市井。”决赛现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韩冬青对参赛者的专业能力与人文关怀给予了高度认可。

“真题实做”是大赛一直秉持的理念,设计题材均源于真实空间。此前,大赛发布了124个设计基地,基地类型多元,涵盖了日常生活类、商办休憩类、基础设施类等,近50%的基地被参赛者选用,并收到123项作品,占作品总量的8%。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大赛特设徐州“彭城七里”、苏州“古城新脉”、泰州“窑望古今”三项专项合作赛道,这些赛道都来自江苏著名文化地理IP,极具文脉底蕴与时代特色。专项合作赛道参赛作品共计185项,其中,苏州“古城新脉”专项赛道93项,徐州“彭城七里”专项赛道48项,泰州“窑望古今”专项赛道44项。

除了优秀获奖作品展示和现场评审环节,大赛现场同步发布最具人气设计单元名录,揭晓最受参赛者欢迎、获奖作品最多的设计基地名单,展示住建领域紫金文化人才情况等。活动还邀请了紫金文化人才代表、专项合作赛道代表、指导教师代表等进行交流分享。

据悉,自2014年起,大赛已举办10届,吸引了来自全球16个国家(地区)、累计超6万人次参赛,参加院校机构约2300家,提交作品1.35万项,一批优秀获奖作品成功落地,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建筑与环境设计品牌赛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