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毕节人不猫冬。
温室大棚里,果蔬鲜嫩欲滴,新优品种茁壮成长;农企车间,特色农产品经深加工,摇身一变成为市场宠儿,附加值倍增……
欣欣向荣的背后,是毕节对农业发展的精准施策与持续深耕。
夯实科技根基 特色产业持续壮大
走进大方经济开发区中国白参科创园的生产车间,只见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棒上长满了一朵朵向上绽放的白参菌,远远看去犹如一片灰白色的花海。
该科创园是国内首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智能化、工厂化的现代化白参菌栽培工厂,由毕节市农投菌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管理。
“这是一个被‘科技’浇灌长大的山珍产业,经过驯化,我们的自有品种朵型高度一致,且栽培周期短,可实现工厂化、量产化种植。” 毕节市农投菌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尽平介绍。
自2021年成立以来,该公司迅速发展,年产鲜菇约7200吨,年产值超过3亿元,荣获“贵州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贵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称号。
在毕节,通过科技赋能,让农业发展更具活力的产业不在少数。
赫章县创新采取菌棒代替木材的新型栽培技术,开展液体菌种培育,提高菌种活力、提升菌种纯度、加快菌种生长速度,使天麻生长周期缩短1.5年以上,木材使用量节省超过80%,天麻产量增幅达2至3倍。
农业要强,离不开科技支撑。
数据显示,2024年毕节市食用菌、马铃薯、肉牛、家禽产业规模全省第一,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规模全国第一,安格斯牛养殖规模全国第一。
聚力品牌建设 解锁产业增值密码
“威宁苹果色泽均匀、甜度高,深受消费者喜爱。”作为一名资深果商,来自云南省的苏玉波今年冬天又到威宁预订来年的苹果,“不早点下手,根本抢不到货。”
威宁苹果抢手,离不开品牌的打响。
2016年,威宁自治县引进相关企业,以专业化的发展模式,聚力提升威宁苹果的产量和产品附加值。同时,该县通过一系列品牌打造与推广,一举拿下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及“威宁苹果证明商标认证”这三个含金量极其高的认证。此后,威宁苹果的品牌享誉全国,畅销国内外市场。
如今,威宁苹果连续6年跻身“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2024年预计产值12亿元。
培育叫得响、卖得好的土特产,推动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是关键。
清朝嘉庆年间,金沙县清池镇茶农以茶代税,清池茶曾被作为贡品。依托这段渊源,金沙县着力打响金沙贡茶品牌,让清池镇的“小茶叶”带动了“大发展”。如今,该镇已建成主导产业茶园1.9万亩,孕育出了“清水塘”“清池翠片”“岁月汤色”“碧波仙子”等10余个茶叶品牌,让全镇呈现产业兴、环境美、人气旺的新气象。
近年来,毕节市坚持把农业品牌建设作为市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强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持续推进农产品质量提升等方式,推动全市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
目前,毕节市新认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5个、“二品一标”农产品32个。大方天麻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威宁乌撒烤茶观光茶园入选国家地理“中国大美茶山”、纳雍“彝岭苗山”红茶被授予“全国十大名茶”称号。与此同时,建成“双C”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9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9.97%。
加强融合发展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2024年12月28日上午,百里杜鹃管理区鹏程街道在拱村村委会人头攒动,86户村民欢聚一堂,领取2024年的集体经济分红。
连日来,这样热闹的产业项目经营收益分配、村民喜领分红的场景,相继在鹏程街道桥头社区、大水社区、在拱村上演。
集体经济做大做强,离不开鹏程街道的融合发展思路。
近年来,鹏程街道依托百里杜鹃管理区旅游业的发展,大力推进“党支部+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发展方式,聚焦特色产业,活用政策资金,采取村企联营、抱团发展的运营模式,打造花卉培育基地、有机肥加工厂、辣椒种植基地等产业链条,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鹏程街道各村社集体经济经营性分红资金达12.5万元,累计带动500余户村民群众增收。
“农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近年来,毕节市在助力牛产业发展方面多措并举,如今肉牛存出栏总量位居全省第一,产业产值近59亿元。这一切,得益于毕节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持续提升产业发展效益,初步形成了以活牛交易为主、屠宰加工为辅、终端消费带动的市场格局。
从单一耕作到多元协同,毕节市农产业正阔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2024年,全市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家,累计获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认定食品企业31家,天麻酒系列产品首次以订单方式出口俄罗斯。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农产品销售额157.22亿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马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