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冯小刚张国立提议继续使用繁体字代替简体字,此话一出,易中天反问道:“亂竈龜鬱会写吗?连简体字都没研究透彻,还指望写繁体字,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2015年,导演冯小刚和演员张国立的一个提议让“繁体字”和“简体字”之争再次被推到了大众面前。

在政协会议上,他们提出了应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恢复部分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这样能够让年轻一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他们举例说明,“亲”的繁体字就有着特殊的含义,“親”字由两部分组成,表明了要相见才会更亲近的深层含义。

然而随着汉字的简化,这类字体更容易被大众记住和书写,但是却忽略了背后富有文化底蕴的一面。

其实有关于恢复繁体字的建议由来已久,从古时候开始,繁体字就是人们书写的主要形式。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意识到这种字体太过繁琐,不方便教学,写起来费时费力,于是汉字的简化成为了一种主流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专家学者的一步步改进,汉语才有了今天的样子。

不可否认的是,汉字的简化让它更方便传播和教学,快速推动了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但是也有质疑的声音存在。

孩子们只是学会了表面的含义,但是他们并没有理解这些汉字背后的深层含义。

汉字成为了人们交流的冰冷工具,这背后承载的文化底蕴,是否还能被人看到呢?

丢失了传统文化价值,汉字的存在变得死板冰冷了不少,长此以往下去,年轻一代最终会忘记它们本身的含义。

然而,这件原本值得被推崇的事情,随着不少明星名人的介入,让繁体字逐渐成为了一个带有“文化人”的标签,似乎坚持使用繁体字,就能证明自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正是这一原因,许多人也认为明星宣扬此事的目的未必是真的热爱传统文化,倒更像是为了精心“立人设”。

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直言,实际上就算有半个中国的人看不懂繁体字,那也不是问题。

针对部分明星在社交平台附庸风雅的“繁体秀”,他更是毫不留情地给出了评价“那些整幺蛾子的人,亂竈龜鬱你给我写写看”。

不少人十分支持易中天的观点,繁体字的演化过程必然适应着大众的需求,它不能代表全部的传统文化,必须在紧抓对后代文化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其实用性。

汉字演变到今天,原本就是为了方便人们书写记忆,要是不顾实际情况,一味地想要它们倒着走,反而是本末倒置了。

虽然恢复繁体字这个提议有些太过大胆,但是相关教育系统可以在课外补充知识上下手,让老师在额外科普上增加孩子们对繁体字的兴趣,让他们了解背后的深层含义,这种做法更容易实现,也更合理。

资料来源:

冯小刚吁恢复部分繁体字 网友:先把字幕繁体化——新快报
冯小刚:挽救传统文化,得恢复繁体字!易中天:亂竈龜鬱你写写看——书法字典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