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图片▲立即了解

“离去之人的故事皆成回忆与指引。”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很多人似乎还没来不及

和2024年郑重告别

就已经与2025年握手相逢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

“真正的死亡是遗忘

是世间再无有关你的记忆”

过去的一年里

有许多知名人物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们有的承载着几代人的青春回忆

有的开山劈路

成就各自领域的传奇

还有人意外离场

却激起巨大的社会声浪

在2025年的起点

我们试着为他们写一篇文章

回顾和重述他们的故事

和属于这个时代的史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播种之人

1.吉米·卡特(1924—202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是第一位活了100岁的美国总统
尽管年轻时冒险抢修过原子能废水

他是媒体口中“水平最差总统”
却在200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连中国网友都要喊他一声
“美仁宗”

他就是吉米·卡特

美国第39任总统
在2024年的倒数第二天安静离世

卡特是个务实的“好人”
一副标志性的尬笑

常常直言不讳
任州长期间砍掉93%的州政府机构
当总统时在公共场合又不拘小节
丝毫没有总统的样子

卡特的一生充满中国情节
年幼时,听舅舅讲在中国的经历
青年时,加入海军徘徊于青岛港
壮年时,亲手缔造了“中美建交”
中美两国

将隔绝两岸的太平洋

连成友好和平的湖泊

除了和中国交朋友
他主张限制核武器
归还了巴拿马运河
签订“戴维营协议”
任期内没有发动战争
……
他或许是唯一一位

真正向全球播种“和平和人权”的总统
卸任后他又建立无数公益基金会
还跑到汶川参与灾后重建
90多岁时仍亲自为流浪汉建造房屋

特朗普曾评价他
“是个好人,但不是个好总统”

而他又是这样写悼词的:

“他真正地热爱和尊重我们的国家”

在100岁这个“圆满”的年龄辞世

或许是对这个“美国好人”最大的褒奖

2.叶嘉莹(1924—2024)

若以一物作比

叶嘉莹大概是一朵

绽放在诗词沃土里的青莲

历经风雨

而馥郁长存

她1924年生于燕京书香世家

自幼为吟诵声与墨香环绕

与诗词结缘

因生于农历六月

她小名“小荷”

似是命运伏笔

牵起她与诗词、莲花一生的羁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叶嘉莹屡次经受命运无情的暴风骤雨

“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

叶嘉莹丧母离亲

漂泊流离

在悲痛中写下《哭母诗》八首

1948年

她随丈夫赴台

但丈夫遭牢狱之灾后性情大变

常对其拳脚相加

年过半百

她又历丧女之痛

命运摧残

“小荷”从诗词中寻找慰藉

以磨难作为诗词的注脚

而不改那一份平和淡然

1979年

叶嘉莹回南开大学执教

她以三尺讲台作为半生坚守

一心播撒中华诗词的“莲子”

“白昼谈诗夜讲词

诸生与我共成痴”

她相信莲花会落而莲心不死

她提倡“弱德”精神

即在困境之下

不折且坚守

柔弱亦刚强

11月24日

百岁叶嘉莹辞世

而诗韵不绝

她播撒的莲子

早已落地生根

3.李政道(1926—2024)

在所有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

李政道算是求学经历颇坎坷的一个

但他凭借自身努力和数位名师的提携

成为了少数对近代科学做出

根本性贡献的中国人之一

1926年

李政道生于上海一个书香世家

幼年受到良好教育

但淞沪会战打破了平静的生活

他在动荡时局中四处奔逃

小学、中学教育支离破碎

1937年起

他在五年内断断续续读了五所学校

但李政道凭借爱好和惊人天赋

自学物理

并在1943年考上浙大物理系

后又在西南联大求学

1946年

在老师力荐下

他入选国民政府“种子计划”

赴芝加哥大学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

李政道先后受教于

束星北、吴大猷、费米等名师

1956年

30岁的李政道与杨振宁合作提出“宇称不守恒”

两人于翌年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个人成就之外

李政道始终致力于推动

中国科研和教育的发展

目睹国内人才发展受限

他推动CUSPEA项目

十年间助力近千学子赴美深造

并推动建立博士后制度

为中国积蓄科技人才

8月4日

李政道逝世

享年98岁

但他如同一座灯塔

继续指引一代代中国科研人

4.卡尼曼(1934—2024)

3月27日

心理学家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丹尼尔·卡尼曼去世

享年90岁

作为一个“跨界者”

他弥合了两大领域的分歧

他与合作者阿莫斯·特沃斯基

提出“前景理论”

颠覆了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

由此开创了行为经济学

人们对自身的认知随之改变

在2011年的著作《思考,快与慢》中

卡尼曼指出

大脑存在快、慢两种决策方式

分别对应无意识的“系统1”

和有意识的“系统2”

系统1快速、依赖直觉、容易冲动决策

系统2沉稳、缓慢、借助逻辑思考

卡尼曼认为

系统1的缺陷无法完全克服

因为人类始终存在认知偏差

2021年

他出版另一著作《噪声》

“噪声”是影响决策

而不易察觉的内外部因素

卡尼曼指出

哪里有判断

哪里就有“噪声”

只有放慢脚步

深入思考

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代人的青春

5.琼瑶(1938—2024)

从《窗外》《还珠格格》到《烟雨濛濛》

她的作品深入人心

影响乃至塑造了一代人的爱情观

她的一生与爱纠缠、因爱成就

她将爱情作为一生的主宰

她就是琼瑶

琼瑶1938年生于战乱中的四川

童年受流离之苦

1949年随父母赴台

学业不佳却迷上写作

她高考落榜

又与长自己25岁的国文老师相恋无果

而数度吞药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岁时她与作家庆筠相识

不顾家人反对

两人很快结婚

1963年

琼瑶首部长篇小说《窗外》发表

引发轰动

但小说讲述她的师生恋经历

引发庆筠不满

二人婚姻破裂

离婚后的琼瑶

与《皇冠》杂志的平鑫涛渐生情愫

后者已有家室

但与原配离婚选择了琼瑶

两人彼此成就

相伴到老

写下小诗《忆亡夫》后几天

12月4日

琼瑶选择“翩然”归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琼瑶来说

爱情的到来百转千回

真正降临时无理可讲

亦无须解释

她曾写下

“我愿生之时如火花般炽烈燃烧

死之际如雪花般飘然落地”

这两句话

琼瑶已真正做到

6.鸟山明(1955—2024)

要在卷王辈出的日本漫画界打出一片天地

难度可想而知

鸟山明不仅做到

而且成为了一座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鸟山明1955年生于爱知县

乡村生活塑造了他乐天、随性的个性

也为他未来的漫画风格定了基调

少年时期他就爱好漫画

特别是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

和美国动画大师迪士尼的作品

1974年

他加入一家广告公司从事设计工作

但很快因不能忍受工作的枯燥拘束而辞职

并开始尝试漫画创作

他向《少年Jump》漫画杂志投稿

起初并未激起水花

但却受到了一位叫鸟岛和彦的编辑的注意

他认为鸟山明潜力巨大

鼓励其持续创作

在鸟岛和彦的督促下

鸟山明虽屡遭退稿

但画技也在试错中不断精进

1980年《阿拉蕾》问世

这部漫画讲述企鹅村的天才怪博士

与他创造的机器人阿拉蕾的故事

漫画风格轻松明快而又荒诞

充满“鸟山明式冷幽默”

一反当时古板硬派的漫画风格

迅速风靡日本

《阿拉蕾》动画片的收视率高达37%

以至于日本把1981年定义为“阿拉蕾年”

《阿拉蕾》完结后不到3个月

1984年11月

鸟山明马不停蹄开始了《龙珠》的创作

漫画大量融入中国功夫元素

鸟山明通过抓取关键动作

多角度及远近切换等分镜设计

在黑白的漫画上

演绎出流畅又立体的打斗场景

主角悟空正直善良的个性

和永不言败的精神

感染了一代读者

到1995年《龙珠》完结时

它的全球发行量达到2.5亿册

成为当之无愧的神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拉蕾》与《龙珠》两部作品

一部让鸟山明在日本漫画界站稳脚跟

一部让他成为难以逾越的高峰

鸟山明虽已离去

但他给一代人留下了一个更明媚的童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领域“拓荒者

7.宗庆后(1945—2024)

42岁起步创业

60多岁成为中国首富

宗庆后起得虽晚

却赶了个大集

宗庆后1945年生于杭州

青年时期

他在偏僻的农村生活劳动十余年

到38岁时还在校门口蹬三轮送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7年

他承包了一家校办企业经销部

次年研制出一款儿童营养液

并给它取了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

“娃哈哈”

“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

成了促销广告的经典

1991年

他瞅准时机兼并杭州罐头厂

实现了“小鱼吃大鱼”的惊人成绩

成为改革开放中

企业市场化改革的经典案例

壮大后的娃哈哈成功推出更多产品

而宗庆后则展现了高超的营销天赋

他创立“联销体”

规定先打款后发货

库存压力归总部

与全国经销商实现合作共赢

并通过渠道建设将一元一瓶的瓶装水

卖到中国的百万乡村

他提出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理念

比如“头顶住,腰发力”

“先吃肉,后啃骨头”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

2002年

娃哈哈饮料产量超过可口可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企业管理上

他是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者”

企业从生产到仓储的每个环节

都由他一人总揽

所以他多数时间都奔走在经营第一线

靠着卖几元一瓶的饮料

宗庆后稳扎稳打地三登首富宝座

从宗庆后身上

我们看到改革开放后的那段激荡岁月

8.曼莫汉·辛格(1932—2024)

12月26日

印度前总理曼莫汉·辛格辞世

终年92岁

他被誉为“印度经济改革之父”

曾以一己之力

扭转了印度这个大国的行进轨道

辛格1932年生于旁遮普的贫困村庄

但靠着读书闯出一条路

在剑桥、牛津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归国后任印度政府经济顾问等职

1991年

印度经济深陷泥潭

增长停滞、外汇储备枯竭

辛格临危受命

担任拉奥政府的财政部长

辛格极具勇气而又思路清晰

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他放松管制、降低贸易壁垒、

鼓励外资进入

使印度经济从僵化封闭的体制中松绑

重新步入增长的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辛格是印度首位锡克族总理

在他2004到2014年的两个任期里

印度经济平均增速达到约7%

民众生活得以改善

印度的国际声望有所提高

他推动构建印美民用核协议

破解印度能源困局

虽然因打击腐败不力

他在第二个任期的支持率有所下降

但他始终展现稳健、理性的领导姿态

辛格的离去引发了印度人民自发的哀悼

印度总理莫迪发文称

“印度失去了一位最杰出的领导人”

9.拉坦·塔塔(1937—2024)

10月9日

印度塔塔集团第四代掌门人

拉坦·塔塔逝世

享年86岁

他生于1937年

54岁时接替叔父成为塔塔集团掌舵人

随后对集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重组和改革

21年间

塔塔集团利润增长超50倍

成为市值超3600亿美元的帝国

时至今日

塔塔集团与印度工业现代化深度绑定

印度人每天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塔塔

“喝着塔塔的茶、开着塔塔的车、

用着塔塔的通信服务”

并实现多次关键收购

包括汽车品牌捷豹路虎、

泰特莱茶和钢铁公司Corus等

《卫报》曾就此评论

英国成了拉坦·塔塔的“反向外包”中心

可以说是他推动塔塔集团走向国际

他低调朴素

热衷慈善

在公众中享有极高的声望

印度总理莫迪评价他

是一个富有远见的商业领袖

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终身未娶

也无子女

稳健的掌舵人走了

人们不禁思索

塔塔集团将驶向何方?

10.铃木修(1930—2024)

12月25日

汽车行业传奇人物铃木修辞世

享年94岁

铃木修原名松田修

之所以改姓“铃木”

是因为日本特有的“婿养子”制度

即通过招赘、收养方式选择继承人

他在1953年大学毕业后

被铃木家族相中

1958年加入铃木汽车

20年后任社长

次年推出的微型车Alto大获成功

让铃木在轻型车领域站稳了脚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凭借“经济实惠、微型车”理念

铃木在全球市场开疆拓土

1983年

铃木在印度成立子公司玛鲁蒂铃木

成为首家进驻印度的日本制造企业

其推出的Maruti 800风靡市场

铃木在19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

1993年长安铃木合资公司成立

小车型很好地契合了当时的民众需求

40年时间

铃木修领导下的企业销售额

从3000亿日元增长到3万亿日元

尤其是在南亚国家

铃木表现强劲

2023年它在印度市场份额超40%

但因为面对市场变化缺少创新

铃木也错失了不少机会

2012年铃木退出美国汽车市场

6年后退出中国汽车市场

可以说

铃木修的辉煌与局限

都源于他固执坚守的“小车战略”

11.詹姆斯·西蒙斯(1938—2024)

他是顶级的数学家

他是“量化交易之王”

如果把西蒙斯的人生分为上下半场

他在学术界和投资界

都成了难以企及的高峰

1938年

西蒙斯生于波士顿一个移民犹太家庭

他20岁从MIT数学系毕业

先后在MIT和哈佛任教

30岁成为石溪大学数学院院长

他的一大成就

是与陈省身合作发现了“陈-西蒙斯定理”

实践了几何学的测量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0岁时

他离开学界

转向投资界

他创立文艺复兴量化基金

大量聘请数学、物理精英而非金融人才

通过数学模型和电脑

这一量化基金

在30年间实现39%的年化收益率

被称为“印钞机”

西蒙斯本人也跻身全球百大富豪

西蒙斯热衷慈善

尤其是向数学和科学界大量捐款

他说

要把钱交给那些可以改变世界的人

可以说

西蒙斯的一生围绕着数学

画出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12.苏珊·沃西基(1968—2024)

1998年

两个年轻人拉里和谢尔盖

在加州门洛帕克租下一个车库

开始了典型的硅谷故事

他们在这里创立了日后大名鼎鼎的谷歌

而这个车库的主人

就是谷歌的第16号员工

被称为“谷歌女财神”的苏珊·沃西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沃西基毕业于哈佛

又获得加州大学工商管理学位

被两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感染

她很快选择加入

并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领导力

在谷歌崭露头角

作为谷歌的首位营销主管

她大幅推动谷歌的广告业务

主导了AdWords等产品的推广

使广告收入一度占到公司总营收的近90%

她促成谷歌对YouTube和DoubleClick的收购

并通过引入视频推荐等新形式

使YouTube成为最受欢迎的视频平台

这两次收购对谷歌的战略版图意义重大

让其在视频和网络广告领域

占据优势地位

事业之外

她兼顾家庭

生育了五个子女

并积极为女性争取职场权益

包括推动谷歌延长育儿假

她是女性冲破瓶颈

打破商界天花板的典型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人意料的离场

13.布莱恩·汤普森(1974—2024)

12月4日

几声枪响打破清晨的宁静

美国医保巨头联合健康的CEO

布莱恩·汤普森被近距离枪杀

而弹壳上刻着三个单词

否认(deny)、辩护(defend)

和免职(depose)

被认为是在讽刺保险公司惯用的拒保手段

“拒、辩、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汤普森所在的联合健康保险公司

是美国医保行业的“巨无霸”

2023年总收入超3000亿美元

有超过4000万美国人在这家公司投保

但饱受诟病的是

联合健康的拒保率高达32%

是美国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

所以这场谋杀并非出于私人恩怨

而是剑指美国现行医保制度

杀手是26岁的意大利裔美国人路易吉

毕业于藤校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系

家境富有

对于实施枪杀的原因

他在一份宣言中写道

“美国拥有全球最昂贵的医疗体系

大企业利润不断增长

而我们的预期寿命却没有提高

在现行体制内无法解决问题

只有诉诸暴力

这些寄生虫罪有应得”

他还表示

“我对任何冲突和创伤深表歉意

但不得不这么做”

这一案件震惊全美

很多人力挺路易吉

认为他是“现代的罗宾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迁曾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写道

“今游侠

其行虽不轨于正义

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

已诺必诚,不爱其躯

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

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盖亦有足多者焉”

路易吉似乎很符合这段叙述

他的行为虽然不容于法律

却代表着社会公义的一种异端化呈现

14.迈克·林奇(1965—2024)

与上面这场在光天化日之下

发生的谋杀案相比

迈克·林奇之死可谓疑点重重

59岁的林奇有“英国比尔·盖茨”之称

是软件科技及投资行业的传奇人物

他毕业于剑桥

读博期间靠从酒吧拉到的2000英镑投资

创办了第一家公司

1996年

他创办软件公司Autonomy

2011年

Autonomy被惠普用110亿美元买下

但次年

惠普就提出林奇方存在欺诈行为

通过人为包装炒高了公司估值

导致惠普遭受巨额亏损

双方由此陷入长达10余年的诉讼

林奇则花费重金上下打点

今年6月被判无罪释放

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

他的“清白”是以天价律师费换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正是在庆祝重获自由的派对上

林奇乘坐的游艇遭遇风暴袭击

在西西里岛外海沉没

船上涉欺诈惠普案的人员

都精准地“意外”死亡

同一天晚些时候

这场“巨额欺诈案”的另一被告张伯伦

也因车祸去世

太多的巧合凑在一起

可能就不是巧合

这一事件提醒我们

每个选择和行为都可能在不经意间

编织出一张张错综复杂的网

我们都在网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马不停蹄开启下一段旅程

离去之人的故事皆成回忆与指引

让我们带着这份记忆

去好好编织自己的2025年

* 本文配图均由Midjourney生成

人物排序不分先后

本篇作者|巴九灵|配图|赵婕

责任编辑|何梦飞|主编|何梦飞

长按打开App▼观看年终秀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