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蜜雪冰城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实际上这不是蜜雪冰城首次冲击资本市场,早在2022年9月,蜜雪冰城就计划登陆深交所主板,然而消息爆出之后,却一直没有下文。
当时不少观点认为,监管部门对核准制下的主板申报进行了行业限制,导致蜜雪冰城的上市计划受阻。
随后,对上市念念不忘的蜜雪冰城看向了港股市场,2024年1月蜜雪冰城披露港股招股书赴港上市,但仍然以失败告终。
一年后的2025年第一天,蜜雪冰城再次冲击港股市场,而这一次不知道是否会得偿所愿。
▲ 图源:蜜雪冰城
在最新招股书中,蜜雪冰城称自己为全球最大的现制饮品企业之一。
确实如此,蜜雪冰城已经通过加盟商方式在全球开了45000多家门店,除了中国,这些门店还遍布在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等海外11个国家。
得益于庞大的门店数量,按照2023年的终端零售额计算,蜜雪冰城在中国现制饮品市场份额高达11.3%,而全球的市场份额为2.2%。
另一个惊人数据是饮品出杯量,在2023年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九个月内,门店网络的出杯量分别高达74亿杯和71亿杯。
在上述数据之外,更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净利润,毕竟门店数、出杯数高,不代表一定赚钱,维持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可能靠的是不断烧钱。
不过,蜜雪冰城近几年的利润情况,打破了疯狂扩张下只烧钱不赚钱的魔咒。
在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九个月,蜜雪冰城的净利润分别为20亿人民币、 32亿人民币以及3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3%、58.3%及42.3%。
看到这,不少人会抛出一个问题:蜜雪冰城为何能保持低价同时还有钱可赚呢?
毕竟,目前蜜雪冰城的主要产品包括了果饮、茶饮、冰淇淋和咖啡等,但产品的整体均价约在6元左右,而市面上的知名奶茶品牌的现制饮品普遍在12元以上。
答案来了,实际上蜜雪冰城的大部分收入并不来自于自己直营店的收入,而是来自于提供给加盟商的食材和包装收入。
在2022年,蜜雪冰城的收入超98%来自食材和设备收入,而截至2023年底,蜜雪冰城的所有门店中,超99%以上都为加盟店,真正的品牌直营店屈指可数。
也就是说,蜜雪冰城的收入基本上都是从加盟商身上赚的,相比赚消费者的钱,似乎还是赚加盟商的钱更容易。
▲ 图源:蜜雪冰城官网
如今的蜜雪冰城不仅规模惊人,同时也获得了不错的利润,为何资本市场迟迟不愿意接纳蜜雪冰城?
也许是资本从蜜雪冰城现模式下暴露出的隐忧看到了不可持续性。
比如,蜜雪冰城的加盟商众多,随着加盟商数量进一步扩大,彼此之间的竞争加大,蜜雪冰城可能很难管理和控制加盟商。
这种情况下,加盟商因拥有较大的权力和灵活度,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可能会频频在食品安全方面“暴雷”。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比如过去曾有媒体报道称,蜜雪冰城个别门店存在篡改开封食材日期标签、随意更改或不记录食材“效期追踪卡”备制截止时间、违规使用隔夜冰淇淋奶浆、茶汤、奶茶等食材的问题。
而在2024年6月份,更有网友在社交平台曝光一家蜜雪冰城门店的一名男子将脚伸进水池中,糟糕的是水池周边就是食材处理工具和器具。
虽然后续蜜雪冰城对涉事门店责令关闭并致歉,但加盟商频繁爆出卫生等问题无疑给蜜雪冰城的品牌形象蒙上了阴影。
除了蜜雪冰城自身的食品安全隐患之外,同行业的激烈竞争,也让资本市场对蜜雪冰城等茶饮品牌的热情逐渐冷却。
围绕在蜜雪冰城周围的竞争对手众多,比如有茶百道、奈雪的茶、COCO等等。而早已经上市的茶百道和奈雪的茶,因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股价纷纷暴跌。
比如,茶百道在2024年上半年上市,不到4个月,股价就暴跌了66%,市值蒸发172亿港元。
同样的还有被誉为“新式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在股价上也崩塌了,上市以来,奈雪的茶累计跌幅超过90%,市值累计蒸发300亿港元。
同处于一个行业,资本市场担心蜜雪冰城上市之后,会走出和奈雪的茶一样的股价曲线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至此,蜜雪冰城想成功上市,它需要在现有模式之外给资本市场提供更多未来蓝图,比如是一个更加完美的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以减少加盟商的食品安全问题,又或者是一个更加合理的盈利模式,以降低对加盟商的依赖。
不过相比上市,消费者似乎更关注蜜雪冰城是否会涨价,实际上蜜雪冰城在某些城市地区已经悄悄涨价了,2024年12月16日广州多家蜜雪冰城门店在小程序上发布公告称,“综合门店经营情况,12月16日起,本店堂食|小程序APP饮品 (含冰淇淋系列) 门市价加1元”。
▲ 图源:蜜雪冰城小程序
现制茶饮行业竞争已白热化,2025年蜜雪冰城恐将有更多新动作应对危机。至于在2025年能否顺利上市,拭目以待吧。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添加备注:进群】
全文完,欢迎文末评论、点赞、分享。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强制性删除。为了不失联,请关注下面的备用号,有些精彩内容会发在这个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