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中国书法的繁荣期,尤其在草书领域,成就更是令后世可望而不可即。学草者一般将张旭、怀素、孙过庭等人的法帖视为“必学”,而他们全都是唐朝人。不过,虽然这几位水平一流,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的字都不容易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学草书要明白两个前提,一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行草、章草入手,积累一定基础后再去学习大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而张、怀的字以狂草为主,用笔变化多端,理解和上手难度太大,对于初学者,形似都做不到,更别说学到精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前提是“取法乎上”,孙过庭的《孝经》常被人视为圭臬,但这部作品的一个致命缺点是用笔单调,稍显雷同,且气韵上出现了燥气,正如窦臮《述书赋》所说“虔礼凡草,闾阎之风。千纸一类,一字万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唐人看来,有一位书家的字更值得学,水平不仅在孙过庭之上,而且张旭、李白、怀素等都临摹过他的草书,此人就是贺知章。贺知章既是初唐大诗人,也是状元,还开唐草浪漫主义的先河,被誉为“百代之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知章如今仅存下来一件草书真迹,那就是《孝经》,这部作品也是目前已知唐代初期最无争议的真迹,书法价值极高。学界将这部《孝经》和《书谱》合称为唐草“姊妹篇”,并指出《孝经》更值得学,时人称赞:“狂客风流,落笔精绝……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

《孝经》是贺知章晚年奉敕所作,全卷纵27厘米、横311.4厘米,总计141行、约1800字,字径大小约2厘米,绝大多数的字不重复,因此非常适合作为“日课”长期练习。此作递藏有序,明末清初被倭寇抢走,明治时期由近卫家献给皇家,一直收藏在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6年时,上海博物馆举办“中日书法珍品展”,这件《孝经》回国“省亲”,这也是迄今唯一一次。贺知章的草书以魏晋名家为师,精研崔瑗、索靖、张芝、皇象、二王、智永诸家用笔,将章草与行草结合,并保留几分隶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孝经》在用笔上与《十七帖》颇为相似,顺锋起笔,落笔轻盈,由轻渐重,衄挫、调锋,行笔中锋,点画遒劲秀润,提按有度,不疾不徐,绞转灵活。结字欹侧多变,以纵取势,高低不一,大小错落。章法疏密有致,墨色枯润转换自然,全卷一派中正平和之气,将魏晋草书的韵致与唐代书法的严谨融为一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这部作品细细临摹,领悟其中细节,晋唐草书的技法也就学到手了,还能避免出现板滞俗气的弊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我们将贺知章《孝经》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以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