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败后,国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玉碎运动。这场运动不仅仅是由日本高层发动的,还有许多国民自愿加入其中。尽管最终未能实现“一亿玉碎”的目标,但玉碎运动的背后却暗藏着深刻的政治考量。
在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前,天皇裕仁和其他军国主义分子打算实施“一亿玉碎”计划。他们认为,一旦日本本土被盟军占领,日本的国体将彻底被摧毁。面对这样的现实,他们不如借机动员全体国民参与“玉碎”,用最大的实力反击敌人。
然而,由于美国原子弹的威慑以及苏联的参战,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未能实施。尽管如此,还是有大量国民加入了“玉碎”行列。在冲绳战役中,就有两万多名国民参与其中,他们为了捍卫自己的土地和国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战斗中。这场战斗造成了巨大的伤亡,给整个日本民族带来了沉重的损失。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并宣布无条件投降。次日,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宣布日本的投降。对于日本民众来说,天皇是至高无上的存在,甚至连照片也很少在报纸上见到。这种对天皇的神秘感是由日本高层有意塑造的。所以,当天皇宣布投降时,日本国民并没有表现出惊喜,相反,他们面向天皇所在的方向,有的掩面痛哭,有的跪地痛哭。
有一个小细节值得注意,天皇裕仁的投降宣言其实是在1945年8月14日深夜录制的,然后保存在保险柜中。之后,宣言的播放版本都是从这个原版录音中复制而来的。录音结束后,日军狂热分子试图袭击皇宫并盗取这段录音,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为了按计划播放“终战诏书”,一些参与盗取录音的人纷纷自杀。
当天,日本所有的报纸都在头版最醒目的位置刊登了“终战诏书”。然而,所有的报纸无一例外地将日本的投降渲染成了“悲壮的色彩”。比如《朝日新闻》的头版标题是“大诏颁发、战争终结”,完全回避了日本的战败事实。
而《新闻》则更进一步,他们的新闻标题是“天皇对新型炸弹之惨祸怀大慈悲,帝国接受四国宣言”。这样的标题将天皇的战争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还美化他成了国民的救世主。报纸的报道声称,“军人发狂、绝望,平民叹息、解脱,一直与军国主义作斗争的人们则感到快慰与欣喜。”
总之,玉碎运动是日本战败后引发的一场浩大的自愿参与的运动。它暴露了日本国民的极端民族主义情感,也反映了日本战争结束后对于国家命运的极度关切。然而,日本高层对投降事实的处理和报纸的报道都带有浓厚的政治意图,试图将天皇从战争责任中解放出来,并将其美化成为国民心目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