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民俗 感悟生活
《北京民俗论丛·第十一辑》出版 ISBN 978-7-5227-4187-1 北京民俗博物馆 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共22篇论文,涉及各地民俗研究、非遗文化研究、文物文献研究、博物馆理论与实践、节俗专题研究等。
卷 首 语
中国文化渊源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民俗文化是最贴近生活,广泛根植于民间土壤中的传统文化。北京民俗博物馆作为国有民俗类专题博物馆,肩负着研究好、保护好、利用好、展示好馆藏丰富民俗文物,传承弘扬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近年来,北京民俗博物馆结合线上线下,用文物展现传统民俗文化,“物” 说节日、节气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做好博物馆展览展示,文物研究保护同时,为提升博物馆研究水平,向热爱民俗文化的学者们提供交展示流平台,博物馆坚持每年出版《北京民俗论丛》,至2024年,《论丛》已编辑出版十一辑。《论丛》自成立以来,受到了各界喜爱民俗文化的专家学者的支持,迄今已收录论文300余篇。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在统筹编辑论文的同时,博物馆工作人员也通过向广大的来稿者们交流学习,感受民俗文化内容之广,内涵之深,也使得我们倍感欣慰和珍视。《北京民俗论丛》(第十一辑)设立“各地民俗研究” “非遗文化研究” “文物文献研究” “博物馆理论与实践”“节俗专题研究” 等栏目,所收录论文反映了各地的民俗风采;深入探讨非遗文化研究发展;展现各类文物文献研究成果;探索博物馆发展模式;挖掘节气、节日文化内涵。
走进民俗,感悟生活。我们期待读者们能够从这些民俗文化研究成果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同时我们将再接再厉,让《论丛》能够越办越好,与大家一起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目 录
论文内容选读 第一期
01
北京民俗词语代际调查研究
郭子琪
摘要:本文通过对85位受访者进行北京民俗词语代际调查后发现:老、中、青三代受访者对北京民俗词语的理解情况与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理解情况越好。此外,三代受访者对于“生活起居与文化生活”类词汇的理解情况略优于“传统习俗与封建产物”类词汇。语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是双向互动的关系,方言与该地域的社会生活、民俗文化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一些反映 20 世纪衣食住行、娱乐活动、封建制度的民俗词语,在时代变化中最易受到冲击,现在大多已不被青年一代所知,在理解上呈现出了显著的代际差异。在家庭中,长辈对于北京方言的态度与下一代的民俗词汇理解情况息息相关,长辈越重视北京方言,其子女对北京民俗词语的理解情况越好。
关键词:北京民俗 北京方言 民俗词语 代际变异
作者简介:郭子琪,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北京方言与北京社会文化。本文系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方言词汇代际变异研究”(23YCX117)的阶段性成果。
02
日本《比较民俗研究》杂志近三十年载文分析与研究热点
刘岩 张星星
摘要:《比较民俗研究》是日本比较民俗研究会所创办的会刊,于1990年3月开始发行出版。本文以民俗为研究对象,基于日本《比较民俗研究》刊文数据,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该刊物的刊文数量、刊文焦点、作者、机构、发表时间等进行可视化定量分析,厘清该刊物的研究热点、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可以把握日本对中、日、韩三国民俗的研究动向、关注焦点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从而助力中国更好地了解邻国研究动态,更好地展开国际视野下的民俗比较研究。
关键词:《比较民俗研究》 日本 载文分析 研究热点 CiteSpace
作者简介:刘岩,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日本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张星星,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一般规划项目“日本学人研译彝族故事与彝族文化国际传播暨图文资料库建设”(YZWH2410)。
03
非遗数字化视阈下茂名木偶戏虚拟展览馆设计与制作研究
王凌志
摘要:本研究通过调查茂名木偶戏的特点和传承现状,揭示了该木偶戏所面临的困境,并强调了数字化展示的重要性。在非遗数字化的潮流下,虚拟展览馆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增加观众的参与度和互动性,从而实现非遗的数字化保护。项目团队基于茂名木偶戏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结合传承人、观众和相关专家的意见,实际制作了茂名木偶戏虚拟展览馆的样例,并详细阐述了展览馆的设计和制作流程,为木偶戏及其他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遗数字化 茂名木偶戏 虚拟
作者简介:王凌志,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项目基金:2023年广东省攀登计划“数字+文化”打造电白乡镇非遗文化传承新路径--以茂名木偶戏为视角”项目成果(pdjh2023b0674);2022-2023年广州工商学院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非遗视阈下数字化茂名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成果(S202313714013)。
04
“哪吒”形象的流变研究
佟 彤
摘要:本文对哪吒形象的起源与演变、文本中的演变、宗教语境下的形象以及当代影视作品中的形象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全面探讨了哪吒形象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哪吒形象最早可追溯至佛教经典中的毗沙门天王之子,佛教传入中国后,哪吒逐渐本土化,并在中国神话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同时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此外,本文深入剖析了哪吒形象在宗教语境下的演变。从最初的佛教护法神到道教护法神,哪吒的信仰体系和宗教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哪吒在不同宗教信仰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出中国宗教信仰的融合与发展。同时,它也揭示了不同时代对哪吒形象的理解与认知,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挖掘与表达。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哪吒形象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的交融与发展。
关键词:哪吒 形象 流变
作者简介:佟彤,哈尔滨商业大学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文学、美育研究。本论文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中国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23XWC200)
05
文化语境中的麈尾功能探析
焦树峰
摘要:麈尾出现在传世文献的记载、石窟壁画以及墓葬图像中。通过图像学及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将塵尾放到具体的语境之中认为塵尾有五种功能:驱虫纳暑;魏晋清谈的象征;智慧的代表;讲经说法的道具;以及具有“复魂”和“引魂幡”的作用,不同的语境中其功能不尽相同。从塵尾的功能入手可以窥见历史“名物”在历史层累中的发展轨迹,揭示出其在传统文化语境中守旧与创新、传统与变革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麈尾 语境 功能
作者简介:焦树峰,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敦煌学,丝绸之路佛教美术。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敦煌壁画外来图像文明属性研究”(20VJXT014)、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个人项目“敦煌石窟汉晋传统‘天’图像研究”(23VJXG022)。
06
高心夔致李鸿裔未刊信札笺释
李文君
摘要:故宫博物院藏有高心夔致李鸿裔信札3通,作于同治元年至三年(1862-1864年),此前从未公开刊布。这些信札包含了丰富生动的细节,对研究高心夔在江西湖口乡居时的行迹,高心夔与李鸿裔、李榕、莫友芝等人的往来,同治二年太平军在湖口活动的情况等,均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高心夔 李鸿裔 曾国藩 李榕
作者简介:李文君,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馆员,历史学博士,从事明清宫廷历史与故宫学研究。
07
新诗发生中的民间歌谣史料
——以《民俗》周刊歌谣专号为视点
田逸凡
摘要:国立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民俗》周刊在1929年连发3期歌谣专号。以此为代表,20世纪初期涌现了一批丰富的歌谣史料。它们在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的发展中,对文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对歌谣的关注仅限于雅俗文学之间的局部互动,未将歌谣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一种正式的文学品类予以重视,对其承载的社会议题和史料价值发掘不足。本文以《民俗》 周刊歌谣专号为视点,探讨这批史料对于现代文学史及其批评的意义。
关键词:《民俗》 民间文学 歌谣 新诗 现代文学
作者简介:田逸凡,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澳门研究专业硕士生。
08
涿州境内出土铜镜研究
葛淑英
摘要:涿州出土文物丰富,品类繁多。境内出土的铜镜最早的为汉镜,除北朝和隋以外,各代铜镜都有发现。这里的铜镜在装饰题材上延续了我国铜镜同时期的题材样式,如汉代的铭文镜、规局镜、四叶纹镜、乳钉纹镜;唐代的海兽葡萄纹镜、宝相花镜、四仙骑镜;宋辽金时期的神仙人物故事镜、铭文镜、花卉镜、双鱼镜、素面镜等,题材丰富。在器型上有圆形、方形、菱花形、葵花形、带柄形等,类型齐全,为研究北京周边地区各时代的政治、文化、经济,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关键词:涿州 铜镜 研究
作者简介:葛淑英,涿州市博物馆文博馆员。
09
博物馆非遗展览与中小学教育结合的制度设计探讨
高睿泽
摘要:随着中国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博物馆展览的类型与内容日趋多样。其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展示对象的非遗展览方兴未艾,并逐渐成为各地博物馆展览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非遗展览以其特有的活态性与传承性,在博物馆与中小学合作的校外教育活动中独树一帜。当下,国内围绕此类展览开展的校外教育活动尚处初创阶段,在其与中小学等教育单位的合作中,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也存在水平参差、结合松散和流于形式等问题,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因此,相关工作的制度设计探索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学术议题。这种探讨不仅能为非遗展览的馆校教育活动提供制度建设思路,也能形成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览 学校教育 制度设计
作者简介:高睿泽,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
10
基层博物馆社教工作未来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亳州市博物馆社教开展现状的分析
胡 杨
摘要:博物馆工作重心的转移使得博物馆的教育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亳州市博物馆是安徽省最早开放的地市级博物馆之一,在开展社会教育工作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值得借鉴与学习。但作为地方基层博物馆,亳州市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还有长足的进步空间,文章在分析亳州市博物馆社教工作开展现状和特色的基础上,探寻基层博物馆社教工作的未来发展路径,以期优化基层博物馆社教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落实博物馆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
关键词:博物馆 社教工作 发展路径
作者简介:胡杨,中国人民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
编委会
《北京民俗论丛·第十一辑》编辑委员会
主编:曹彦生
编审:邓献云 和䶮
委员:曹彦生 邓献云 和䶮 朱羿 吕鑫
和佳乐 何扬 褚聪 冯阳 夏琳婷 李蕊
执行主编:吕鑫
编辑:何扬 褚聪 和佳乐
敬请关注
下期专题:传统商业民俗文化2 | 老字号“中和堂”(1)
原作者:展陈周鼎
转载来源:“民俗馆展陈藏品研究”订阅号
本期编辑:藏品卫佳佳
2025年1月2日
[ 北京民俗博物馆 / 陈列藏品研究 ]
指导:曹彦生
策划 / 学术主持:吕鑫
编委:吕鑫 何扬 和佳乐 褚聪 冯阳
夏琳婷 周鼎 李蕊 卫佳佳
联系方式
官网网址:https://dym.com.cn
博物馆座机:010-65510151
和佳乐:18810463756
何扬:15810292705
褚聪:18519517794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微信搜索“民俗馆展陈藏品研究”或“北京民俗博物馆”,关注订阅号,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