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视频 吴德玉

从20世纪80年代初踏上文坛开始文学创作,成为中国当代非常重要的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北师大当博导带博士生教文学创作,莫言和他的文学艺术世界,一直是媒体关注、报道的重要对象。作为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创刊30年来,一直深具文化传播社会责任感,对文化界、文学界进行常年深入报道。因此,莫言的创作动态和相关作品也成为华西都市报多年来重点聚焦的内容。莫言本人也成为华西都市报的“常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与时代共振——华西都市报创刊30年蜀地人文主题展”上,莫言2012年为华西都市报读者寄语“读书 善思 勤奋 识礼”亮相。

2012年十月金秋,莫言获诺奖的消息传来,瞬间成为众人高度关注的焦点人物。当时,华西都市报记者第一时间赶赴莫言家乡山东高密现场报道。莫言应邀独家为华西都市报读者题词,写下八个字勉励大家:“读书、善思、勤奋、识礼”。莫言写完还进一步阐释他想要传达的意思。“读书”是希望华西都市报读者朋友,好读书,读好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善思”是勤学善思,慎言敏行。年轻的读者朋友,应该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做事前,多思考,说话谨慎。“勤奋”,即勤能补拙,天道酬勤。“识礼”就是生活中,懂得对人对事,要有礼貌,同时,这两个字还有另一个含义,那就是和谐之义,对朋友、同事,要和睦团结。珍贵的题词也通过华西都市报的报道而广为读者所知。2024年11月26日,“与时代共振——华西都市报创刊30年蜀地人文主题展”在成都宽巷子1号院开幕。莫言题写的这八个字也在现场展出,吸引众多读者驻足欣赏。巧合的是,作家阿来在开幕当天参观展览时看到这八个字,一眼认出这是出自好友之手:“这一看就是莫言的笔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莫言用毛笔书法再写“读书 善思 勤奋 识礼”(图片由王振提供)

让人感动的是,距离上次题字12年之后,2024甲辰龙年冬日,在新的一年即将开启之际,莫言先生用毛笔书法的形式,再次书写这八个字“读书、善思、勤奋、识礼”,寄语华西都市报读者,诚意满满。

开公号,做专栏

“我想和年轻人聊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言(王振提供图片)

1985年,30岁的莫言完成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并在《中国作家》杂志上发表,震动文坛。

之后近40年时间里,莫言的写作、思考一直保持新锐、鲜活。现已年近70的莫言,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保持向外界继续汲取营养的好奇、求知心态。除了写小说,莫言还把不少精力放在戏剧、书法、培养青年作家、做公益慈善上,成绩斐然。

2024年春天,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大道——人文大家融媒报道”小组,通过视频和莫言做了一次深入的交流采访。通过这次交流,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一个杰出作家在艺术、人生中进取不止的精神:向年轻人学习、愿意与AI赛跑。那个在微信公众号上以表情包让年轻人哈哈大笑的莫言,那个在“诺奖”领奖台上严肃的莫言,是同一个人。他不再是39年前的“黑孩”,但又是39年前的“黑孩”——依然赤忱、依旧天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言给读者签名(张杰摄影)

莫言喜欢并善于在网上表达,与年轻人交流。他的个人公众号“莫言”简介就是这样一句话:“我想和年轻人聊聊天。” 莫言在公众号上说自己“最新学会了年轻人的土味情话”,还透露自己“得到了一个去火星的offer”,有时候还会“来给大家唱一段”。除此之外,莫言与书法家朋友王振,还在2019年11月合开了一个艺术公众号“两块砖墨讯”。莫言在创刊号上写道:“我与王振深感艺术之魅力,书法之有用,遂商定申请一公号,名‘两块砖墨讯’,以此为平台与书友文朋通声气。”

随着媒介技术的迭代升级,新闻媒介平台也发生重大变化。华西都市报也顺应时代大势,迎来全新迭代升级。2015年10月28日,封面传媒由华西都市报融合发展而创立。2016年5月4日,封面传媒旗舰产品——“封面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封面新闻致力于为互联网空间提供正能量、年轻态、视频化的信息,成为年轻人探索未知世界的窗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言在封面新闻客户端的专栏

经莫言和王振授权,“两块砖墨讯”自2024年11月8日同时在封面新闻客户端上,以“莫言与友人的两块砖”专栏之名,同步更新,每周五上新。在这个公众号内容中,莫言依然彰显他幽默风趣、接地气的风格,除了亮出他最近的书法作品,还用文字、图片的方式,分享了他在日常生活、旅行中的点点滴滴。比如2024年12月6日这一期的《尼斯海岸 戛纳风情》,除了有莫言的书法作品,还有他与朋友王振一起在法国戛纳旅行的精彩瞬间照片集。另外一期标题是《三星朗照 万客来朝》则是莫言到三星堆参观文学的珍贵记录。莫言还分享了他书写的“纵目广视 阔耳兼听”等书法作品。这些内容引发了很多读者在封面新闻客户端上进行热情留言,“感受艺术的魅力,真是一种享受!”“书法和文学的结合,期待!”“两块砖墨讯’,这名字有创意。” “莫言老师的字太有韵味了,真佩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言为华西都市报送祝福(张杰 摄影)

11月16日上午,在南宁举办的“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活动之前,《人民文学》杂志社主办的一场“《人民文学》,人民阅卷”座谈会。莫言也到场分享了自己作为读者、作者与《人民文学》杂志的关系。在这场活动举办期间,封面新闻记者也采访到莫言。记者提到12年前,莫言为华西都市报读者题写的“读书、善思、勤奋、识礼”四个词语,勾起莫言的美好回忆。此外,莫言了解到“两块砖墨讯”公众号在封面新闻客户端上同步更新的最新读者反馈后表示赞赏。得知华西都市报迎来创刊30周年,他也欣然送上祝福:“祝贺华西都市报创刊30周年,生日快乐!”

勇敢面对人工智能竞赛

“不被大风吹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听过莫言讲的那个“不被大风吹倒”的故事。2022年五四青年节前夕,莫言参加某网站一个活动,给年轻朋友写了一封信《不被大风吹倒》,讲述自己儿时和爷爷遭遇大风、抵抗大风的故事,鼓励年轻人遇到艰难时刻不要灰心沮丧,“不被大风吹倒就是胜利”。这个故事在网上引发很多人共鸣,成为爆款。2024年12月,莫言出版了一本散文集,书名字就叫《不被大风吹倒》。书中莫言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态度、生活感悟和人生经历。莫言谈到了小学辍学的孤独、被退稿的沮丧,也谈到被小学老师认可带给他的鼓励、与史铁生的友谊带给他的力量,以及在创作遇到障碍时拿起笔继续写作的坚持。

莫言坦言,自己不是书法家,也没有成为书法家的梦想,“我只是书法与诗词创作的爱好者。”他希望通过自己对书法的践行,唤起更多的人用毛笔书写以及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近几年,生成性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让很多作家思考创作的本质。莫言也不例外。他说自己不惧怕变化,跟时代同步,学习新事物,接受新思想,改变旧观念,这不仅仅是某一个人,也是一个社会保持活力、能够进步的重要原因。同时他也分享自己的思考,“每一次科技进步,实际上都是一把双刃剑。不能让技术成为人的主宰,只能让它变成为人服务的工具。如果让技术主宰了我们的生活,让它占有了我们大量的时间,让我们不愿意动脑筋,那对整个人类都将是巨大的伤害。总之,我们一边要对技术保持开放心态、与时俱进,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足够的警惕性。”

对于自己的写作,莫言说,技术的强大倒逼着自己想新的办法跟它赛跑,“我要求新、求变,要更加突出自己的个性。一个人怎样才能改变自己的风格?怎样才能突破自己的局限?我认为,就是要敞开心怀、放开眼界,大胆、努力、谦虚地向他人学习,向外界学习。尤其是向那些跟文学离得比较远、感觉没有关系的一些门类科学学习,这样才有可能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