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首都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在北京,从最南端的大兴榆垡到最北端的怀柔喇叭沟门,从幼儿教育到基础教育,再到高等教育乃至特殊教育领域,都有首都师大毕业生的身影。

“他们如一面镜子,让我观照未来的自己,以此自勉,要努力成为他们那样的老师。”从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多年后,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校长郝臣依旧记得在母校就读时那些德高望重的师长对他的无私帮助。“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会选择教育”,在教育一线躬耕三十余年,北京汇文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郭杰回忆起当年的选择,仍然坚定。

今年是首都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在北京,从最南端的大兴榆垡到最北端的怀柔喇叭沟门,从幼儿教育到基础教育,再到高等教育乃至特殊教育领域,都有首都师大毕业生的身影。这些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校友,有些早已是幼儿园园长、中小学校管理者、学科带头人,一代代首都师大毕业生撑起了首都基础教育70年的发展,也成为首都教育改革的中流砥柱和领航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都师范大学举行建校7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学校供图

撑起北京基础教育的“半边天”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舞台上,“00后”大男孩冀维钧向曾经的老师献花时深情“表白”。

12月29日,在北京市第五幼儿园建园70周年庆典现场,出生于2000年的他,刚从首都师大学前教育本科毕业,如今回到儿时就读的幼儿园成为一名幼师。当日,多位老园长、教师等学前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为五幼庆生。

“五幼70年来走出的教育人才,有很多德高望重的老园长、书记都是首都师大的校友。”北京市第五幼儿园党总支书记、园长邹平告诉记者,她也是首都师大学前教育领域的老校友,从事幼教工作四十余年,长期致力于学前教育管理及课改科研,是北京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名优校长”等多个荣誉称号。

2024年,首都师范大学也迎来70岁生日。“我当年考入的是北京第三师范学校,北京人俗称‘三师’。”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校长马福兴是1983届毕业生,他向记者回忆,首都师大的前身历经多个师范学院的合并调整,其中就包括他就读的北京第三师范学校。

彼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初中毕业上中师(中等师范学校)是不少优秀学生的选择,“三师”更是优中选优。15岁时,怀抱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憧憬,马福兴投入基础教育领域,一干就是37个年头。母校的四年学习时光,给马福兴带来了深远影响,直到现在,年过五旬的马福兴仍记得班主任王玉杰对自己的关怀备至,“不光是学习上帮助我,冬天她还问我有没有棉衣穿,让我体会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也让我进入教学岗位以后,对自己的学生满怀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4年,学生们的毕业合影,后排右三为邹平、右一为主持人鞠萍。 受访者供图

“东风楼、红旗楼,老校区那些有着时代特征的教学楼已经随着时代的进步消失了。但年轻时坐在斑驳红砖楼教室中聆听齐世荣、宁可、谢承仁等先生们讲课的场景,永远不会忘。和孙文泱、陶文牛等老师们一起打桥牌,因为出了臭牌被孙老师用他那大眼珠子盯了我一眼,场景仍依稀可辨。”2022年,作为校友代表、历史学院1990届毕业生,北京汇文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郭杰受邀在首都师大2022年毕业典礼上讲话,回忆当年在北京师范学院求学时的点滴,引得台下掌声欢笑声不断。

“我们当时班级的规模也不大,不到180名学生,但和老师的关系非常密切,大家就像兄弟一般,一起打桥牌、踢球、打篮球,老师聊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打开了我们的眼界。”12月29日,郭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

中小学校长占比50%、中小学教师占比55%、特级教师占比50%以上、公办幼儿园教师占比达94%……这是北京市基础教育师资队伍中,首都师大毕业生的比例。1954年建校以来,该校共培养了各级各类毕业生20余万名,他们有的成为专家学者,有的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更多的是在首都基础教育的第一线默默耕耘。“可以说北京中小幼学校中遍布首都师大人的身影,首都师大当之无愧地撑起了北京基础教育的‘半边天’。”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宋军曾说。

校友,既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育人成果的体现,也是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和重要的社会资源。70年来,首都师范大学不断为北京的基础教育输送新鲜血液的同时,在教育一线成长起来的优秀校友也常被邀请回母校交流。

邹平就被聘任为首都师范大学兼职副教授,多次回到母校,分享学前教育的一线工作以及前沿的教育理念,反哺师范生培养。“我们建立了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合作共同体,会定期进行交流和学习,大学也给我们每个学校配备科研副校长,帮助学校发现问题,进行理念的提升,同时,学校也能借此及时了解教改和老师的动态,帮助师范生学习,这成了互补的优势。”马福兴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都师大老校友返校。学校供图

和首都基础教育一同成长

“当时对教师的培养要求全面发展、一专多能。你能想象我第一份工作是体育教师吗?在‘三师’,我还学了钢琴,也当过音乐教师,后来我选择了更擅长的数学教学,多年来一直从事毕业班的数学教育工作,还带领孩子们参与北京市知名的数学竞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评价改革向更加科学、全面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马福兴见证了首都基础教育的发展,也在从业务尖子成长为学校管理者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了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的教育样本。

在马福兴看来,素质教育不是一个口号,而是要贯穿教学实践的每个环节。十几年前,在总结办学历史的基础上,他所率领的首师大实验小学提出了“为明天奠基”的致远教育理念和“不求快但求远,实施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追求,并着力建构了以“致远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和实践体系。

“我一直追求办一所真实的学校,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马福兴回忆,在厘清了首师大实验小学的发展历史后,他认为,学校应该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开放的视野。

作为一名老师,仅凭爱是不够的,要讲究方式方法,成长是一个过程。所幸无论成长中遇到多少困难,母校首都师大一直是校友坚强的后盾。

2005年,刘丹旸从首都师大物理系毕业,成为首师大第二附中的教师。如今,她已是该校信息科技副校长。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刘丹旸回忆,刚进入教学一线,她就要承担初二年级物理课的学习任务,彼时正处于学校新老教师交接的时候,“没有师傅带,全是我和同事一起摸索,当时备课压力特别大,讲课的逐字稿要写一遍,再默三遍,每天基本只睡四个小时。”刘丹旸感慨,“到了一线才知道在大学时‘微格课’(教授如何说课的一门教法课)有多重要。虽然已经毕业,但我这些年越来越多地受到母校老师们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师大二附中信息科技副校长刘丹旸(右一)带领学生们进行实验研究。受访者供图

同样是2005年,首都师大校友郝臣也在经历“从零开始”的艰辛。彼时,北京市第五中学被北京市教委命名为北京市首批“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已在北京市第五中学有了三年教学经验的郝臣,被委派到北京五中分校担任北京市首个“科技实验班”班主任,并任教物理学科。

“在没有教材、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我自己编写教材、带学生做实验、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郝臣所带领的团队在国内获得诸多奖项后,代表中国参加了“全球头脑创新思维大赛”,与来自几十个国家的代表队同场竞技,最终获得金奖,实现了我国在该赛事中奖牌零的突破。“整个过程非常艰辛,但促使我站在科学的高度看待物理学科,建立了更为立体和深刻的学科思维,更在心中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激励自己要始终保有激情、智慧、创新的精神,这为我后续职业生涯的成长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大中小学携手

推动首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新世纪之初至今,伴随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实施,在北京市教委统筹协调下,首都师范大学分别与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房山区等区教委签署基础教育服务与合作协议,支持发展了一批基础教育学校,形成了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共同体、附属小学发展共同体等大学、区域政府、学校协同发展与共建共享合作平台。

2023年6月,首师大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一年后,马福兴作为集团校校长公布了集团成果: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形成了《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集团化办学调研报告》,拟定了《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章程》《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各部门岗位职责》等文件,集团紧抓协同发展核心,多措并举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连片连区工作的开展。

“学校的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集团化办学是国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上好学、上优质校是百姓的需求,优质校要承担这一责任。”郭杰以北京汇文中学教育集团为例,集团要为区域内整体的教学水平提升而努力,在教师培养上有专门的规划设计,“从我们直接管理的校区来看,成绩提升很明显。”郭杰又以拔尖人才培养为例,今年11月27日,以汇文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洪朝生命名的创新人才培养学院“洪朝生学院”正式成立,这将成为北京汇文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学校将在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体系和机制等方面,全面探索推进,尽快形成专业化、系统化,有北京汇文中学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多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牵手,通过集团化办学的方式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北京市各区也都在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模式与经验。向前推十年,2014年,首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加入首师大附属中学教育集团,在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刘丹旸也不断与母校的老师、学长一起开展教研工作。“发生在课堂上的‘革命’是翻天覆地的,教与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刘丹旸说。

“加入到首师大附中教育集团后,首师附明星课程‘博识课’的引入打破了学生在校学习的边界,在丰富的社会大课堂活动中慢慢地让校内课堂发生质的改变。”刘丹旸拿一次深入科技馆的课程举例:当时,她注意到展馆中陈列的西汉铜镜——当光照射这面镜子时,它折射到墙上的是其背面的图案。深入了解后,刘丹旸得知,西汉炼铜技术高超,制作镜背面的花纹时因热膨胀系数不同,导致在镜面上形成了和背面一样的小细纹,肉眼很难看出,但通过光的折射,会将这纹路映照出来。其背后的光学原理正贴合了初中物理的知识,如果放到教学中会更加直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都师大2024级本科生新生报到现场。学校供图

“我就设计了一堂课,让学生们自己去研究这面小镜子的‘魔性’。”刘丹旸买来复制的铜镜发给学生们,并给出一些提示:可以在阳光下观察,可以读《梦溪笔谈》寻找答案等。“学生们查询资料的能力也培养出来了,主观能动性也激发了,课堂上特别热闹。”回忆起这堂课,刘丹旸仍难掩兴奋之情,学生们彼此学习和讨论的热情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课堂。

为何要将课堂延伸到校园之外?刘丹旸认为,和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不同,上中学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学习兴趣在断崖式下降,有时候能感受到他们在课堂中“不得不学”的心情,但在科技馆、博物馆里,他们能接触到前沿的仪器和声光电的科技产品,会感受到自己的所学就是生活中能用到的,“社会大课堂的学习在他们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社会和生活都是学习,使他们建立终身学习的习惯。”

对此,郝臣也感同身受。“中考改革后,物理强调实验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了理科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郝臣介绍,除中考改革外,北京高中教育开启“0.5+3”模式,初三部分学生在第一学期结束后通过综合评价,优异者可直升高中,这一模式提供了更连续的教育路径,对学生理科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产生影响。

郝臣介绍,教学方法也在创新,采用项目式学习法,通过设计跨学科、情境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发展技能,强调团队合作、自主探究和批判性思维。在大力推动科学教育、科学家精神以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当下,他也对理科教学有了新的思考。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课题实践研究过程中,开题之初,他对于研究的方向始终未能聚焦,所关心的问题过于粗犷、模糊,于是他向母校的卢慕稚教授和续佩君教授请教,在两位专家不厌其烦的指导和帮助下,经过反复调整和细化,他终于将研究方向确定为“发现学生错误认识根源的策略”,也意识到搞清楚具体的问题所在,才有可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北京的中学理科教育正逐步建立起一个更加完善、创新和有深度的科学教育体系,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打下坚实基础。”郝臣说道。

在马福兴看来,首都基础教育更加面向了全体学生,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不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运动健康教育、劳动教育还是跨学科人才培养,都是在把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得更细,更加注重人的健康成长。“从我们看到的实际效果来讲,它形成了一种正确的教育生态。教育供给更丰富,让不同人沿着更适合自己的方向去发展。”马福兴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都师大未来教师学院揭牌。学校供图

10月12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未来教师学院揭牌,以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教师教育范式转型,推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贯通融合,培养更多具有教育家精神和潜质的未来教师。首都师大成立未来教师学院也是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学校的追求跟以前的时代不同了,要跟上新的理念,抱着学习的态度做好老师这个职业,学术的基础一定要打牢,才会走得更远。”对于刚进入师范领域或即将踏上教师岗位的学弟学妹们,郭杰建议,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整个社会和教育的最新变化,如此才能适应新岗位的发展。

【学校名片】

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前身是北京师范学院,经历了多次合并和调整。1992年,北京师范学院分院并入北京师范学院,并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是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北京市“省部共建大学”。建校70年来,共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五万余名,是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师资和培养其他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

校友感言

在我的成长之路上有幸遇到了德高望重的师长,郑鹉、周云松、何敬锁、隗功民等老师对我影响很大,他们高贵的人品、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和无私的帮助都令我终生难忘,他们如一面镜子,让我观照未来的自己,以此自勉,要努力成为他们那样的老师。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校长郝臣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会选择教育,从刚开始走上讲台时的胆战心惊,到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我发现我是真的热爱教育。

——北京汇文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郭杰

每次母校让我回去,我从不拒绝,那里是培养过我的地方,从学校走出来,我的信念从来没有改变过,也希望能够给首都师大走出的新教师们以浸润和滋养。

——北京市第五幼儿园党总支书记、园长邹平

老师们严谨的工作作风、追求卓越的教学观、爱学生的师德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非常敬仰。

——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校长马福兴

母校可以说是我强大的后盾,现在想做什么事情第一时间想到老师们,跟老师们沟通。

——首师大第二附中信息科技副校长刘丹旸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巫慧 缪晨霞 杨菲菲 王硕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