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朝鲜军队开赴鸭绿江边,准备攻击我国,看毛主席如何化解
风飘飘而吹衣
2024-12-31 18:43江苏
1969年朝鲜军队进驻鸭绿江,毛主席冷静应对,利用外交手段化解危机,中朝关系经历波折后回暖,中国坚守和平发展道路。
1969年,朝鲜军队突然出现在鸭绿江边,气氛紧张得像拉满弓的弦,随时可能一触即发。
大家都知道,战争一旦打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毛主席却出人意料地冷静应对,手里捏着的这张“牌”,究竟是什么?
他到底是怎么化解这一场看似不可避免的危机,保住了国家的安全?
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智慧和决策?
让我们一探究竟。
东北边境危机
1969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下令出兵,大批士兵进驻我国鸭绿江边。平时寂静的鸭绿江一下子热闹起来,连乌鸦也要赶来凑凑热闹,在朝鲜军队上空叫个几声,听了让人不免有些心烦。
作为紧急应对,毛主席也下令军队开赴鸭绿江边,先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朝鲜真的开战,我军倒也不至于措手不及。
人不犯我,我不犯我,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原本平静的江边,此刻剑拔弩张,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每个士兵都全神贯注,瞪大了眼睛,不敢有片刻松懈。
大家都严阵以待,只等上级一个命令便随时准备冲锋陷阵。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谁也不清楚下一秒会不会突然开战。
中朝的关系正如那结冰的鸭绿江水,温度降到了冰点。
谁能想到1958年底,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朝鲜的那一刻,朝鲜境内对志愿军是何等的感恩尊敬。
朝鲜甚至还组织了一场签名运动,七百多万名的普通民众纷纷主动签名以表示对志愿军的感谢,感恩他们为保卫自己国家所流的血汗泪,那场面是何等的壮观。
那一年,志愿军不仅帮助朝鲜在战场上抵御了美国的入侵,还帮助他们进行战后重建,帮助他们搭建房屋,让普通老百姓有家可回;帮助他们搭建桥梁,让普通老百姓有路可走。
有的人得知志愿军要回国了,还将自己的结婚钻戒送给了志愿军,以表感激。“你们一定要收下,我们没有什么可送的东西,要是没有你们志愿军战士,我们哪还能站在这里说话呢?”
是啊,没有志愿军战士,哪里还有如今的“朝鲜”呢?
毛主席甚至还下令向朝鲜援助粮食,足足有1万多吨。要知道,我国也才刚刚建国,百废待兴,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却还能对朝鲜如此大方,捐赠这么多的粮食,帮助其尽快恢复元气,足以见得我国帮助盟友的真心。
反观苏联,明明朝鲜战争的爆发与其脱不了干系,可战后却像是隐身了一般,哪里还把朝鲜放在心上。
不过十年光景,朝鲜竟将刀刃朝向我们,完全不顾昔日的恩情,曾经在战场上一起奋战过的日子就像是流水一般付诸东流了。
是何等的讽刺啊
明明是曾经一起并肩作战过的兄弟,如今却横眉冷对搞得像多年敌人一般。
但其实一切早有预见,从60年代起,中朝边境就不断发生摩擦,虽说无伤大雅,却也对两国关系造成了影响。
国家外交状况最先反应在贸易往来上。
1966年,中朝两国贸易额尚能突破2亿大关,两年后,贸易额仅能勉强到达1亿,此后一年时间内,中朝贸易额一降再降,两国经济贸易往来跌到谷底。
与此同时,金日成下令禁止使用中国为朝鲜援建的基础设施,这可是志愿军将士帮助其一点点建立的,如今这是铁了心要与中国决裂。
怎么能让人不心寒呢!
二、苏联暗中掺和
朝鲜为何突然派兵前往我国东北,金日成哪里来的底气敢让大批部队进驻我国鸭绿江边?是什么让他变得如此狂妄自大?
单从朝鲜的实力来看,金日成是万万没有资本不能支持其出兵的。而如今变成这样的局面,在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推手,那就是苏联。
建国初期,我国与苏联交好,老大哥对我们也是倾情帮助,援助不断。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继任,中苏关系迎来了第一个转折点。
初期,赫鲁晓夫对中国尚能留有几丝善意,还有几分真心,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苏联的日渐强大让赫鲁晓夫萌生了大国沙文主义的想法。
他妄图在中国沿海港口地区建造电台,利用中国的领土来与美国搞军备竞赛,主席自然不会应允此等侵犯我国领土的事情发生,断然拒绝了赫鲁晓夫的无理要求。
这让赫鲁晓夫怀恨在心,不仅拿了我国的钱不给我国提供技术援助,还命令所有在华专家返回苏联,完全中断对我国的技术、资金支援。
中苏关系日渐疏离。
1964年,勃列日涅夫发动政变,取代赫鲁晓夫成为新一代苏联领导人。
勃列日涅夫一上台就开始修正赫鲁晓夫的政策,本以为这是中苏关系修复的转折点,没想到勃列日涅夫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他在任时,疯狂地挑起与美国的争端,甚至还差点挑起核战争,将世界各国置于危险的境地之中。
他对中国的态度之恶劣比起赫鲁晓夫有过之而不及。
在勃列日涅夫的授命下,苏联军队多次在中国边境挑衅。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在我国珍宝岛再次挑起争端,打死打伤我国边防巡逻人员6名,被逼无奈之下,我国士兵只能奋起反抗,自卫保家。最终在我国边防部队的抵御下,苏联军队终于撤退,这场无礼的侵略战争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