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有6个兵团、27个军(野战军),以及空军、炮兵、装甲兵、工兵、铁道兵、后勤部队、公安部队、海军部队等共290余万人参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6个兵团

(以入朝时间为序)

志愿军第13兵团:1950年10月8日,由东北边防军第13兵团改称。邓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及所属炮兵第1师、第2师、第8师共约25万人。10月19日开赴朝鲜战场,是志愿军首批入朝参战部队。10月25日,兵团领导机关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第13兵团番号撤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北边防军部队动员誓师大会。

志愿军第9兵团:1950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兵团率第20军、第26军、第27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宋时轮、王建安先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5年4月,第9兵团番号撤销。

志愿军第3兵团:1951年2月,中央军委决定从西南军区抽调3个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辖第12军、第15军、第60军。第3兵团3月17日开始入朝,参加抗美援朝作战。1955年1月,第3兵团撤离朝鲜回国,接收旅大地区苏军防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兵团。1959年10月,第3兵团改称旅大警备区。陈赓、许世友、曾绍山先后任司令员,陈赓(兼)、杜义德先后任政委。

志愿军第19兵团:1951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率第63军、第64军、第65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杨得志、韩先楚、黄永胜先后任司令员,李志民、旷伏兆先后任政治委员。1958年3月,第19兵团撤离朝鲜回国时番号撤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愿军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右一)与政委李志民(左一)指挥强渡临津江。

志愿军第20兵团:195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率第67军、第68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杨成武、梁兴初(代)、郑维山(代)、杨勇先后任司令员,张南生、王平先后任政委。1958年3月,第20兵团领导机关撤离朝鲜回国,担负组建导弹试验靶场机构和组织导弹试验任务,该兵团番号撤销。

志愿军第23兵团:1951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率第36军、第37军赴朝鲜,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执行修飞机场的任务。董其武任司令员,高克林任政委。同年11月撤离朝鲜回国。1952年12月,第23兵团番号撤销。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27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