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传小春晚”第二季有了新玩法!

线上直播,我们一起听主讲嘉宾做2024年的学术盘点,信息量极大;线下“学术开放麦”,就大家感兴趣的某个话题,请场内听众与主讲嘉宾一起交流,期待思想火花四溅!

线上直播 / 线下“学术开放麦”

主题为:

北京场(1月2日-5日)

主讲人:陈力丹主持人:董晨宇

线上:2024年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

线下:人工智能or人工非智能:我们该如何理解“智能”?

主讲人:刘海龙主持人:束开荣

线上:2024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

线下:数字技术造就低欲望社会?

主讲人:束开荣主持人:姬德强

线上:2024年中国的新闻学研究

线下:平台祛魅:重新认识“房间里的大象”

主讲人:彭兰 苏涛

线上:2024年中国的新媒体研究

线下:情境倒转:AIGC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人机关系

上海场(1月7日-10日)

主讲人:白红义主持人:刘鹏

线上:2024年西方新闻学研究的十大议题

线下:再次信任新闻?数字传播环境中公众的“新闻不信任”

主讲人:董晨宇 丁依然

线上:2024年西方传播学研究的十大议题

线下:我们这个时代的爱与亲密

主讲人:王辰瑶主持人:刘鹏

线上:2024年全球新闻创新研究

线下:数字时代的“脑腐”与新闻生态困局

主讲人:方师师主持人:魏永征

线上:2024年中国网络内容治理

线下:网络社会的“想象力”:网络内容治理中的数据、算法和人

线上直播及回放

线下报名开放麦

关注“守望者和书托邦”B站账号,获取独家直播回放;扫描上方小程序码,预约线下座位,一起参与“学术开放麦”!八场活动详细内容奉上!

北京场

第一场

时间:2025年1月2日 19:30

嘉宾:陈力丹

(四川大学新闻学院讲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主持:董晨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线上直播主题

2024年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

本次讲座分享2024年国内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一、人工非智能;二、新闻不会死,媒体才会死;三、破译《新莱茵报》交易所新闻;四、用户生成内容;五、数字符像事件;六、卫星遥感新闻;七、地图新闻;八、上海报贩;九、山西票号;十、汉代西域刻石。这十个话题,要么与众不同、要么选题少见或比较新鲜,或研究有某方面的新意。借由新鲜话题的梳理与综述,本次讲座还将分享对部分国外期刊选题的学术观察。

直播及回放地址

线下“学术开放麦”

人工智能or人工非智能:我们该如何理解“智能”?

怎样理解人工智能中的“智能”?将来的某一天,人造机器人会成为与人并存的“主体”吗?人工智能,真的会用更好的计算或决策取代人,还是说,人工智能只是被人创造出来的最成功的营销术语?未来是让智能机器向越来越类似人的方向发展,还是反其道行之?是坚持人类中心主义,还是拥抱人与机器平等共存甚至人机共生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2025年1月3日 19:30

嘉宾:刘海龙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持:束开荣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线上直播主题

2024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

通过收集、筛选2024年刊载于中文学术期刊的传播学研究学术论文,并以文章的问题意识、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发现与创新为筛选标准,兼顾主题聚类,讲座围绕2024年比较突出的传播学研究方向,尤其是人工智能、数字媒介的影响,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简要论述。

直播及回放地址

线下“学术开放麦”

数字技术造就低欲望社会?

与付航在脱口秀中所说的Passion、郑州夜骑中的“青春没有售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实生活中青年一代丧、躺平、逃走、电子阳萎、文化体力的不足,出现了“充满活力的老年人和死气沉沉的年轻人”的反常现象,最近北大的一个调查甚至还发现了青年的“性萧条”现象。数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造成了交往的便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生命力的萎缩和低欲望社会的来临。数字技术真的要为这一切负责吗?为什么媒介化社会反而出现了传播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2025年1月4日 19:30

嘉宾:束开荣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持:姬德强

(中国传媒大学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副院长、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线上直播主题

2024年中国的新闻学研究

2024年中国新闻学研究保持较为稳定的议题聚焦与视角创新。首先,新闻理论、新闻生产、媒体融合、新闻从业者以及新闻用户等方面的研究,支撑起过去一年新闻学知识生产的基本盘。其次,随着数智传播技术对新闻实践的不断重塑,关于新闻业务与多元叙事的理论探讨重回新闻研究的前沿视野。此外,研究者们在中国新闻创新实践的追踪与比较、经典新闻学概念的钩沉、新闻史与社会史的交叉研究以及新闻与社会性别等议题的探索上亦有颇多亮点。

直播及回放地址

线下“学术开放麦”

平台祛魅:重新认识“房间里的大象”

互联网平台已从承载技术梦想的乌托邦演变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与此同时,平台对生活世界的深度整合也引发了对技术文化的憧憬与忧虑,这折射出了人类在现代性进程中的典型思想困境。重新审视平台作为媒介基础设施的角色,可以揭开其技术与社会迷思,引发对日常生活构建、全球传播秩序重塑以及技术文化维系的深度思考。互联网平台究竟是如何悄然塑造我们的行为和认知的?算法的“智能”是否真的智能?被称为“幽灵工作”的幕后劳动又如何支撑这一庞然大物的运转?当技术与人类交织,平台如何定义我们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2025年1月5日 19:30

嘉宾:彭兰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嘉宾:苏涛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

线上直播主题一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人机交往

2024年,由ChatGPT所掀起的学界对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影响的热议,不仅没有消退,反而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进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整体转向和结构性变迁,使得这种讨论愈发激烈而深入。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知识生产范式的变革即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知识生产与传播,不仅将对人类的知识与社会实践产生深远影响,这些知识本身反过来又将作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从而在二者之间产生紧密而复杂的互动关系。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人类社会知识生产还预示着人与智能机器之间的关系面临新局面与新问题:带来超越传统人际交往范畴的“人机之恋”情感实践,以及跨生命、跨物种交往,进而引发传播学意义上的“交往的革命”。

线上直播主题二

数字游牧时代的数字游民研究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零工经济和远程办公的进一步普及,数字游牧(digital nomadism)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并成为一种新兴生活方式。这一生活方式的核心特征是将远程工作和全球旅行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显然,数字游牧生活方式和数字游民群体的流行与兴起,不仅仅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社会现象,同样构成了一个“理想化的研究领域”。2024年,学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展开对这一议题的探讨,以期理解和阐释它所带来的社会变迁,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的社会和理论问题。

直播及回放地址

线下“学术开放麦”

情境倒转:AIGC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人机关系

以ChatGPT、Sora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当代社会的知识生产模式。那么,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与传统的知识生产方式不同?它的大规模应用会如何影响未来社会?我们又应如何理解和适应这一新兴的知识生产范式?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不仅重塑了知识的生产过程,还带来了人机关系的新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知识生产能力和类人属性不断提升,它将成为什么样的“他者”?当人工智能转变为提问者并开始拷问人的本质时,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种人机互动关系的倒转?无论是机器学习人类的逻辑,还是人类学习机器的逻辑,人工智能都将强化这种关系,引发我们对智能机器与人类思维、主体性之间的深刻反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场

第五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2025年1月7日 19:30

嘉宾:白红义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持:刘鹏

(《新闻记者》主编)

线上直播主题

2024年西方新闻学研究的十大议题

本次分享通过分析新闻学研究领域的四本SSCI期刊2024年正式刊发的466篇论文,以2024年度西方新闻学界十个热门研究主题为抓手,勾勒出过去一年西方新闻学的研究重点与前沿话题。

具体而言,综合文章关键词、主题聚类结果,参考期刊的专题设置,本次分享将从2024年度西方新闻学界的十个研究主题切入,逐一呈现各主题之下的具体社会现象或问题及其构成要素,阐释该议题的关注热点、创新之处、理论关切或方法特点,并对以上主题研究进行系统性的综述,以此讨论西方新闻学界是如何运用学术方法观照当下世界的。

直播及回放地址

线下“学术开放麦”

再次信任新闻?数字传播环境中公众的“新闻不信任”

数字传播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丰富新闻生产实践的同时,也影响着公众对新闻和新闻业的评价与认知。虚假信息和假新闻的蔓延中,公众对新闻的态度往往在“不信任”和“信任”之间来回摇摆。产生这种“摇摆”的根源,是日益复杂的信息环境,还是我们对自己信息判断能力的不信任?人工智能技术将自动化写作等技术加入到了新闻生产中,这一应用会再次加剧我们的“犹豫”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六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2025年1月8日 19:30

嘉宾:董晨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嘉宾:丁依然

(北京师范大学计算传播学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线上直播主题

2024年西方传播学研究

自2021年以来,我们连续四年进行了西方传播学研究的年度综述工作。此次分享的目的之一便是综述2024年西方传播学研究重点关注的十大议题,以及传播学研究的方法与理论反思。在此基础之上,此次分享还希望对近年来西方传播学研究的延续与趋势进行一定的梳理和瞻望,以及阐述这些研究可以如何启发我们立足中国做传播学研究。

直播及回放地址

线下“学术开放麦”

我们这个时代的爱与亲密

爱与亲密一直都是研究者希望理解的对象,同时也是我们无法彻底触达的目标。随着媒介技术的演进、平台社会的降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经历了新的更迭。本真究竟是向内的自我追寻,还是对外的“人格”营销?人与机器之间的爱情会带来新的可能性,还是会沦为又一种“麦当劳化”?我们希望借助研究者的目光,去整理和思考这些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七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2025年1月9日 19:30

嘉宾:王辰瑶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新闻创新实验室主任,全球公益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刘鹏

(《新闻记者》主编)

线上直播主题

2024年全球新闻创新研究

数字时代的新闻业正在发展哪些新角色?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新闻会普及吗?数据化如何成为新闻实践的重要基础?平台与新闻媒体的关系怎么样?“脑腐”入选牛津年度热词,数字公众正在建构怎样的新闻生态?2024 年,新闻环境和新闻系统发生了什么变化?网络化新闻业如何通过创新行动适应变化并谋求发展?南京大学新闻创新实验室团队将第五次为您呈现“全球新闻创新报告”。

直播及回放地址

线下“学术开放麦”

数字时代的“脑腐”与新闻生态困局

“脑腐”成为2024牛津年度热词,也正成为数字时代内容消费的标签——当算法推荐精准投喂、虚假新闻层出不穷,公众对信息的依赖和警惕心态正在交织。研究表明,尽管公众对人工智能和算法抱有实用主义态度,但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依然不可替代。然而,在虚假新闻泛滥和事实核查难度增加的背景下,数字新闻生态正陷入“信任危机”。如何改善信息环境?如何优化我们每天摄入的“新闻菜单”,避免成为算法操控下的“被动读者”?我们每个人的选择,都在影响新闻生态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八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2025年1月10日 19:30

嘉宾:方师师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研究员,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魏永征

(国内知名传媒法专家,《新闻记者》特聘顾问)

线上直播主题

2024年中国网络内容治理

2024年我国的网络内容治理整体呈现出三个层次的主要特点:宏观层面的结构性系统变革,中观层面局部打补丁式的修复修补,以及微观层面深入毛细血管的“专准密”治理。在治理板块分布上,人工智能治理是2024年的重点,而对平台社会和数据安全利用的治理则是热议焦点。纵观近年来我国网络内容治理出台的系列法律法规与治理举措,一种基于前反思性的关联网络正以捆绑结合的方式成形;而在横截面上,随着网络空间中新的主体、客体、议题与机制的逐渐丰富,“重新发现网络社会”的视角与呼声也已出现。此外,本次报告还将发布《2024中国网络内容治理十大热议案例》。

直播及回放地址

线下“学术开放麦”

网络社会的“想象力”:网络内容治理中的数据、算法和人

2024年,当提及网络内容治理时,我们关注技术、关注数据、关注人。人工智能可以是法律主体吗?侵权数据训练出的大模型是合理的吗?网暴“盲从”和算法“纵容”是如何发生的?在数字平台崛起的语境下,我们又该如何在智媒时代重构“网络社会”的“想象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传小春晚”第2季等你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传小春晚”第一季视频合集

关注“守望者和书托邦”B站账号

获取独家视频精彩讨论

现在关注,就是老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