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筱冢义男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没有《亮剑》,相信没有几个人能知道筱冢义男是谁。

这也不奇怪,因为筱冢义男在1941年6月后就离开了中国,回到日本担任军事参议官兼陆士校长去了。

不过由此我们也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亮剑》中所描写的歼敌“战地观摩团”的时间对不上号儿。

这件事儿发生在1943年10月24日,在这个时间段,筱冢义男已经回国两年半了。

可能有人会说,筱冢义男在中国战场之所以默默无闻,那就说明这个货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

这话得分两面儿看。

一方面,筱冢义男在中国战场,尤其是华北战场确实被八路军折腾得不轻,且又拿不出什么办法来。

另一方面,筱冢义男在日本的军界,那可不是默默无闻的人物,而是“学霸”般的存在,甚至被军中称为“军中秀才”。

可事情往往都是这样的,成绩好的人进入社会后未必能混出个样儿来,而成绩差的未必不能混出个样儿来。

筱冢义男和东条英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在念书时,筱冢义男是“学霸”般的存在,读陆军幼年学校的时候,毕业是头名;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时候,毕业也是头名;读陆大的时候,毕业虽然不是头名,但也是第5名的存在,并还得到过日皇赐刀的待遇。

而东条英机呢,则是“学渣”般的存在。

在读幼年学校和陆军士官学校的时候,成绩就不咋地。

在考陆大的时候更是丢人,一连考了3次也没考上。

后来还是他父亲的朋友实在看不过眼儿了,这才让他通过考试。

因为再不通过,东条英机的年龄就要超标了。毕竟,考陆大,年龄未满30岁是一个门槛儿。

按理说,一个“学霸”,一个“学渣”,其在仕途的发展是没有可比性的。

可不料,就在二人都要面临晋升大将军衔的时候,“学渣”却把“学霸”顶掉了。

东条英机虽然在一众人等眼中是“人中之屑”,尤其是石原莞尔,更把东条看成了上等兵般的存在,认为东条虽然是陆大出身,但充其量能指挥十挺机关枪。

但不管怎么说,东条毕竟是有陆大的牌子罩着,不管别人怎么贬低他,也没耽误了升迁。

担任联队长的时间,竟然还要快于他的陆士同期同学筱冢义男。

他担任步兵1联队长的时候,是在1929年8月。而接他班儿的,就是筱冢义男,时间是1931年8月1日。

可能有人会说,从这个履历来看,东条英机在军中的资历应该是超过筱冢义男的。

账不是这么算的。

按照日军中陆大毕业军官的晋升规则,是担任一届一线部队的主官,然后调到参谋本部去担任一个职务,然后再调出,接着再调回这么反复折腾。目的是用这种手段来提高能力。

筱冢义男晋升大佐军衔的时候,是在国外担任武官,回国后因一线部队主官没有空缺,只能先担任参谋本部庶务课课长。

而东条英机呢,是在卸任联队长职务的时候,再到参谋本部去担任动员课课长,并不能因为东条先担任了联队长,就意味着他在军中的资历就超过了筱冢义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条英机 图片来自网络

1933年3月,筱冢义男和东条英机双双晋升为少将军衔。

1935年9月,东条英机迎来了一次转机,他在好友兼同学后宫淳的帮助下,出任关东军宪兵司令。

在这一年,东条英机已经到了少将军衔要退出现役的边缘了。

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机会,那东条英机也只能灰溜溜地退出现役,转为预备役了。

这次帮助让东条英机感恩戴德,也是他在1942年8月17日提升后宫淳为陆军大将的主要原因。

在日军大将晋升中,后勤参谋出身的人很少。而后宫淳恰恰就是后勤参谋出身。

一般来说,日军中容易晋升为大将军衔的陆大毕业生大多数都是作战参谋出身,作战参谋也往往是陆大毕业生的前几名来出任。

像排在靠后的,比如后宫淳,在他那一届陆大毕业的57人的名单中,他仅排第30,因此也只能当个后勤参谋。

可由于后宫淳曾经是东条英机的“恩人”,因此,即便后宫淳在晋升大将军衔的竞争中没有多少竞争力,但东条英机还是把他拉了上来。

其实,东条英机之所以能当上关东军宪兵司令,关键是这个位置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做。

因为一个偌大的司令,其实只管了200人。但对于东条英机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人没有不要紧,可以招啊!但是没有位置,他就要退出现役了。

果然,东条英机到了关东军后,他把过去身边的那帮“狐狗”们都召到宪兵司令部来,把只有200人的一个宪兵队快速扩充到1000余人,然后在东北大肆逞凶。

他被称为“满洲剃刀”,就是在这个时期。

1936年12月1日,东条英机因“有功”,被晋升为中将军衔,在1937年又升任关东军参谋长。

和东条英机同一天升任中将的,还有筱冢义男。

相对于东条英机在1935年差点被撵出现役,筱冢义男的日子就比较好过了,这就是“学霸”的优势。

在升任中将后,筱冢义男于1937年3月1日担任陆军士官学校校长。

抗战爆发后,东条英机在南口大战中的表现终于获得了石原莞尔的勉强称赞,认为经过多年的历练,东条英机的能力终于超过指挥十挺机关枪了。

严格来说,察哈尔支队的表现取决于驻守在张家口的刘汝明部的作战不力。

当时,刘汝明仍然认为,中日之间的战争是一次局部战争。

按照以往的惯例,仗打得这么激烈,定会有人出面调解。

因此,刘汝明一是故意阻挠汤恩伯增援南口,二是对日军根本就不设防,纵容日军特务机关在张家口横行无忌。

没想到,日军这次是来真的。

东条英机在关东军搜刮了一些坦克和装甲车组成了察哈尔支队,突然对张家口发起进攻。

由于刘汝明根本就没有做好与日军大战的准备,其防线早就被日军特务摸的一清二楚。因此,察哈尔支队才可以在相当短的时间内突破了张北的防线。

张家口失守,就意味着汤恩伯13军的侧翼受到了日军的威胁,也只能退出战场,这直接造成了南口大战的失利。

可用坦克和装甲车联队组成的察哈尔支队在接下来的忻口会战中却表现不佳。

因此,在忻口会战后,日军放弃了要组建坦克师团的想法,其装甲部队的编制就没有超过联队的。

不得不说,这是日军的一个失误。而造成这个失误的,就是日军察哈尔支队在忻口会战的糟糕表现。

日军的这个失误一直保持到了苏德战争爆发,其观摩团在战场考察后才发现,原来机械化部队还可以这么玩儿,这才紧急组建了坦克师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筱冢义男 图片来自网络

再来说说筱冢义男。

1938年6月18日,在武汉会战即将打响之前,筱冢义男调任第十师团长,参加武汉会战。

至于上一任师团长矶谷廉介,则被调到关东军担任参谋长,接替东条英机的职位。

东条英机则回国,接替梅津美次郎担任陆军次官。

严格来说,像土肥原贤二、矶谷廉介、板垣征四郎这三个人都不太会打仗。

在抗战爆发后,这些所谓的“中国通”纷纷被征调回部队,担任师团长、旅团长和联队长职务,其目的也在于发挥他们对中国的了解,以便于取得速胜。

可事后证明,包括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矶谷廉介,甚至职位再低一点的,比如说那位一直做桂系工作的和知鹰二大佐,在战争中的表现都很差劲。

虽然说他们手中掌握的都是1流师团,在战争中也给中国部队制造了很多麻烦,但其表现远远未能让国内的那些高层们满意。

因此,在徐州会战结束后,这些临时抽调到部队担任职务的特务们,又纷纷去干了老本行儿。

在武汉会战时期,第十师团担任的是由北向南攻击的日军第2军预备队。

由于在大别山北麓的宋希濂第71军在富金山予以日军猛烈打击,使得沿大别山北麓进攻的日军13师团严重受挫。

后虽然经16师团加强,可宋希濂率部已经从富金山撤退,又在沙窝、小界岭一线建立阵地,仍然打得这两个师团举步维艰。

没办法,日军第2军司令官东久迩宫稔彦王只能把第十师团也派了出来。

其目的是,第十师团先攻占六安,然后强渡淠河和史河进占固始,再继续沿着潢川、罗山,攻占信阳,切断沙窝、小界岭一线正在阻击13、16师团的中国守军的后路。

筱冢义男的谋划不能算错,其前锋第8旅团也不能算不卖力,可他们却遇到了在临沂大战中两次击败第5师团的第59军。

第59军虽然在临沂大战中损失过半,部队都是补充来的新兵,可战力仍存,与第8旅团展开拉锯式争夺战。

从1938年9月6日日军进占固始后,一直到9月14日,双方一连大战了8天,把日军第8旅团打的失去了续攻的能力,只能等待增援。

9月14日,第十师团濑谷旅团和师团的炮兵联队赶到。

得到加强的日军改变战术,兵分两路,一路正面攻击第59军,另一路沿淮河西上,准备向潢川以北、以西方向迂回。

9月18日,第59军向西撤退的道路被日军切断。

至此,第59军已经与第十师团连续鏖战了12个昼夜。

在完成了预定的阻击任务后,趁着夜色全军溜了。

可筱冢义男并不知情。

9月19日,日军又对59军的阵地发起猛烈炮击,然后步兵成战斗队形进攻,可得到的却是一座空空的阵地。

这让筱冢义男大为恼怒。

而第59军军长张荩忱,却因此功被提升为第33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第55、59和77三个军。

9月21日,第8旅团在得到补充后,连续击破了川军45军124师和125师的防线,进占了罗山县城,随即向信阳方向展开追击。

可不料,这一次追击犯了孤军深入,与主力脱节的兵家大忌。

随即,第8旅团就被胡宗南指挥的17军团包围,17军团的左右两翼已经前伸至第8旅团的背后,形成了包围之势。

几天战斗过后,第8旅团主力第39联队近3000人,已经锐减至不足800人。第8旅团长冈田资急忙向筱冢义男告急。

9月28日,第十师团濑谷支队赶到,胡宗南17军团见敌军势大,只能且战且退,双方在信阳以西处于胶着状态。

见筱冢义男第十师团进攻无力,日军第2军司令官只能把第3师团这支仅剩的预备队派了出来。

在日军各师团中,能被称为精锐的是第6、第3和13师团,第十师团在日军将领眼中并不算是1流部队。

第3师团长藤田进也想在筱冢义男面前好好表现一下,让他见识一下1流师团是如何打仗的。

可在关键时刻,胡宗南却先软了下来。

按理来说,只要胡宗南咬紧牙关与日军缠斗,等到武汉卫戍副总司令罗卓英把援兵派来,整个大别山北麓战场未必会失利。

可胡宗南一是见加强了坦克第7联队的日军第3师团来势汹汹,害怕自己的部队被打光。二来,日军第3师团的骑兵联队已经绕至柳林车站,截断了平汉线,他害怕自己被日军包围,未经请示就擅自撤退。

这次撤退,对于武汉会战来讲是一次致命的撤退。

胡宗南撤退,不仅把正在前线与日军13、16师团苦战的宋希濂第71军和田镇南第30军置于危险境地,而且还让开了武胜关等战略要地,直接放开了武汉的北大门。

见局势已无法挽回,9月25日,中国守军放弃武汉,全军撤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1939年9月7日,筱冢义男升任一军司令官,驻扎在华北。

1941年6月,筱冢义男奉调回国,于20日出任军事参议官兼陆军士官学校校长。

这是筱冢义男第2次担任这个职务了。

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存在的71年间,共有39任校长。

其中,能多次出任校长的,也仅有曽我祐准(首任、2次),小泽武雄(2次),寺内正毅(3次)和筱冢义男(2次)了。

由中将军衔出任军事参议官的日军将领,等待他们的命运有两个,一是晋升为大将军衔,二是退出现役。

筱冢义男是在1936年12月1日晋升为中将军衔的。

按照日军大将军衔的晋升规则,他应在5年内晋升为大将军衔。

也就是说,筱冢义男应在1941年12月之前晋升为大将军衔,否则就得退出现役,转为预备役。

巧的是,东条英机也是在1936年12月1日,和筱冢义男同一天晋升为中将军衔的,他同样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可大将军衔不是萝卜白菜,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军衔和职务要对等的。

究竟该选谁呢?

既然二人在同一天晋升为中将军衔,在军内的资历也相差无几,那就要看出身了。

东条英机和筱冢义男都是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17期的,可在陆大毕业的时间却不同。

筱冢义男毕业于陆大第23期,而东条英机呢,则是毕业于陆大第27期。

对东条英机而言,筱冢义男是他的前辈。按照日军晋升的规则,这次晋升大将军衔的人肯定是筱冢义男。

可谁也没料想,在1941年11月17日下午,日皇召见了东条英机,晋升其为大将。

并命他以现役军官的身份担任首相并出面组阁,同时还许诺他可以身兼陆相一职。

消息一出,顿时引发大乱,日本军官官职无论大小,就没有不骂的。

这是什么?这是明晃晃的在破坏暗规则呀。

日本社会是非常讲究资历和出身的,破格提拔这种事儿,在日本是很少会出现的。

像东条英机这样的明目张胆的破坏暗规则,是非常少见的。

更让众人恼火的是,作为当事人之一的筱冢义男竟然一言不发,默认了这个事实。

明眼人知道,这一定是背后有人给筱冢义男暗示了,让他主动让位。

不明就里的人则认为,筱冢义男的一言不发就是窝囊。

可既然已经成了事实,众人虽然都表示不满,可又能怎么样呢?

筱冢义男憋屈的又干了半年之后,在1942年6月2日退出现役,转为预备役了。

但这厮后来还是做了一件让人没想到的事。

在日本投降后,筱冢义男在1945年的9月17日,竟然剖腹自尽了。

那么,为何东条英机能顶掉筱冢义男晋升为大将军衔呢?

说来也简单,就是有人拿他“背锅”。

在1941年末的时候,日军的败相已露,可历届内阁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而东条英机呢,又是个“狂人”。

在众人都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只能把东条英机这个“狂人”推上去试一试了。

至于大将军衔?

那就相当于给了东条英机一个“甜枣儿”吃。让人卖命,总得提前给人点好处吧?

可能有人还会说,陆相对应的军衔应该是大将军衔。既然答应东条英机可以兼任陆相,那大将军衔肯定是要给他。

这话只对了一半儿,由中将军衔出任陆相的也不是没有人。

比如板垣征四郎,就是以中将军衔出任陆相的,他担任陆相的时间是1938年6月,晋升为大将军衔的时间是1941年7月7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