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赵楼牡丹研发中心展示着赵氏先祖繁育牡丹的历史。
在几百年的历史传承中,牡丹成就了菏泽赵楼赵氏,菏泽赵楼赵氏也成就了牡丹。在菏泽肥沃土壤的润泽中,赵楼赵氏这个牡丹世家书写着自己的历史,也书写着牡丹的历史。在搜集、繁育牡丹品种的过程中,一位位开拓者坚韧不拔的品质、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将传承后世,成为菏泽牡丹人开拓进取的指针。
“似兰如松”赵玉田
“这幅画描绘的是赵玉田过寿的情景,画中的老人便是赵玉田,几名清兵受马邦举所派给他送来寿匾,寿匾上书写着‘似兰如松’四个大字。”12月25日,牡丹专家赵孝庆向记者讲述赵楼花农赵玉田与曹州府主考官马邦举的故事。
在曹州牡丹园西大门南侧,有一处不太醒目的建筑,这里便是菏泽赵楼牡丹研发中心。左侧墙上,悬挂着一幅幅图片,上面全是菏泽赵楼历史上出现的著名牡丹专家,有照片也有画像。其中的一幅画像对清朝道光年间花农赵玉田的事迹做了简略的描绘。
赵楼村花农赵玉田继承祖业,从十几岁开始种牡丹,建设了赵氏牡丹园,八十多岁仍耕种于牡丹田间,乐此不疲,其培育的传统牡丹四大名品中的“赵粉”“豆绿”名扬乡里。当时曹州府主考官马邦举酷爱牡丹,与赵玉田交往甚密。赵玉田九十大寿时,马邦举以“似兰如松”四个大字寿匾相赠,寓意赵玉田品格似兰花一样高洁,生命如松树一样长寿。
火堆旁抢回牡丹谱
“这部《桑篱园牡丹谱》我已经保存了半个多世纪。”赵孝庆指着一本略显陈旧的古籍说,“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天我外出回家,发现一群人围在火堆旁,正将一件件‘旧物’不断地扔进火里。”赵孝庆回忆,“突然一件熟悉的物品进入眼帘,那不是我家的《桑篱园牡丹谱》吗,我急忙抢了过来。”他说这部《桑篱园牡丹谱》已经在其家族内传承多年,之前曾经用来盖盐罐子。一部牡丹“秘籍”就这样从毁灭的边缘被抢救了回来。
据了解,《桑篱园牡丹谱》成书于清朝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为赵楼赵氏十七世祖赵孟俭所著。赵孝庆介绍,赵孟俭以种植牡丹为生,结桑为篱,建起“桑篱园”。园内种植的牡丹,种类繁多,花色齐全,曾培育出知名牡丹品种“掌花案”“梨花雪”,称为“红白二绝”,为稀世珍品。他一生酷爱牡丹,终生未娶,誓愿与牡丹相伴。后来,赵孟俭在他人帮助下编成了《桑篱园牡丹谱》,共收录151种牡丹。令人遗憾的是,《桑篱园牡丹谱》成书后一直没有刊刻发行,而是以手抄本的方式流传。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桑篱园牡丹谱》已失传多年。12月26日,记者采访获悉,历史上桑篱园所在位置位于今曹州牡丹园西大门以东黄杨古道景点附近。
赵孟俭著有《桑篱园牡丹谱》,请马邦举作谱跋,马邦举欣然命笔,说“孟俭才三十五岁,气象安静,亦如玉田当年”。“后来,马邦举再次前来拜见赵玉田时,赵玉田已经去世7年了,此时的赵孟俭35岁。”牡丹专家赵孝知介绍,“赵孟俭一生没娶妻,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因为他迷上牡丹花了。据老辈人讲,他只要遇上自己没有的牡丹品种,就通过买卖、交换、嫁接的方式获得。”
在《桑篱园牡丹谱》中,马邦举写道:“山左十郡二州,语牡丹则曹州独也;曹州十邑一州,语牡丹则菏泽独也。菏泽为郡为里,语牡丹之出,唯有城北之一隅。鲁山之阳,范堤之外,连绵不断十里,而其间为园为圃者,更不知凡几,而冠盛一方者桑篱园也。”
栽培牡丹“立万世无疆之业”
赵楼赵氏二十一世赵世学将栽培牡丹视为“立万世无疆之业”。
据赵氏后人介绍,赵世学自幼好学,酷爱牡丹,长大后想成就一番事业,不料考试时遭遇冒名顶替,一气之下弃学务农,养花度日。赵世学自十五六岁起便学习养花,花园以铁梨为寨,名铁梨寨花园。“夫铁梨何以为园哉?其木也,因之针刺丛生,刍荛难往,可保夫花木也。”他在《铁梨寨赵氏花园记》中写道。
赵世学被聘为私塾先生,一面教书,一面养花。他对赵孟俭的《桑篱园牡丹谱》有所增补,取名《新增桑篱园牡丹谱》,在旧谱150余个牡丹品种的基础上新增50余个品种。
“闻花木之生,古称洛阳;今也遍植我曹南,而洛阳之花木近无所闻焉。是知世运之变迁,地脉之转移,人事之改更,不可以一地拘也。”赵世学在《新增桑篱园牡丹谱序》中写道,“望之灿然而富贵者,牡丹是也。牡丹之类,普盛原野,然而纯红、通白、粉、黄、黛、绿,拔其至丽者,宜莫如我赵氏园中为之最盛焉。”从中可以看出铁藜寨花园内牡丹发展盛况,字里行间流露出赵世学的自豪之情。
赵世学视牡丹为富贵之花,他在《牡丹富贵说》写道:“天地万物,独贵异常。牡丹一种,百花之王。花开富贵,绣成文章。洛阳名盛,曹南称强。三月初开,万锦毕张。名驰四海,曜比三光。无双国色,独步天香。”文采斐然,读之令人齿颊生香。
在赵世学看来,栽培牡丹不仅仅是为了观赏游玩,而将其上升到了“立万世无疆之业”的高度。“是花也,秀开锦地,自昔极洛阳之盛景,艳夺花国。于今,我曹南而独盛。栽之培之,立万世无疆之业;近者远者,来四方有道之财。”他在《牡丹富贵说》中写道。
菏泽牡丹界“导师的导师”
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是昔日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因学问渊博,被人誉为“导师的导师,教授的教授”。
赵守重,一位土生土长的菏泽牡丹专家,对搜集、整理、保护我国传统牡丹品种作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一大批牡丹专家,称其为菏泽牡丹界“导师的导师”绝不为过。
“赵守重比我长一辈,是赵楼赵氏第二十三世,堪称菏泽牡丹界‘一代宗师’。”赵孝庆介绍。赵楼牡丹研发中心墙上悬挂着赵守重的画像,黑帽、黑棉袄,面庞瘦削、面色黢黑,一副农民形象。据牡丹专家赵建朋介绍,这张画像是1974年前后由前来写生的南京画家画的,非常逼真。赵守重出生于1910年,1955年开始把分散在菏泽各农户的传统牡丹品种搜集、整理起来,共112个牡丹品种、32个芍药品种,对传统牡丹、芍药品种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他的主持下,1955年至1975年20年间,通过授粉、嫁接等方法,260余个牡丹新品种、108个芍药新品种应运而生。
从1955年开始,赵守重指导中国第一代牡丹专家、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周家琪,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喻衡,完成了菏泽牡丹调查摸底工作,总结出了牡丹栽培、药用加工等一系列成功经验。洛阳牡丹专家王二道、王三道,曾经在菏泽跟随赵守重学习七八年牡丹技术。后来成为洛阳牡丹界的元老。
为了纪念赵守重为中国牡丹作出的突出贡献,1964年,有关部门将他亲自培育的一个牡丹新品种命名为“守重红”。
国运昌时花运昌,太平盛世喜牡丹。近年来,菏泽牡丹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赵楼赵氏“牡丹世家”也进入了发展新阶段。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