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斌
位于济宁市邹城市中心店镇明鲁王陵景区内的鲁荒王墓,是明代朱檀的陵寝,建于1390年,占地7万平方米,修建豪华、陪葬丰富,奇珍异宝令世人惊叹,被誉为“明代亲王第一陵”。
鲁荒王其人其事
朱檀(1370年-1390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子,朱檀出生两个月就被册封为“鲁王”,《明史》记载他“博学多识,好文礼士,善诗歌”。
明洪武十八年,朱檀15岁时迎娶开国功臣信国公汤和的二女儿为正妃,就藩兖州,辖四州二十三县,成为鲁王一系的始封鼻祖。
朱檀夫妇奢靡享乐、沉迷修仙、暴虐荒淫,惹得当地人怒民怨。洪武二十年,朱檀夫妇被召回南京,朱元璋认为朱檀罪无可赦,施以“髡刑”(上古五刑之一,即将全身毛发剃尽,极具侮辱性),王妃未能尽到规劝之责,当受凌迟,后顾念其身份,赐其自尽。明《太祖皇帝钦录》记载:“鲁,至无礼,其妃当凌迟处死。”为表示安抚,朱元璋又下旨将汤和的小女儿嫁给朱檀。朱檀返回封地后虽有收敛,却终未改过,依旧炼丹服药。
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朱檀因过量服食丹药导致双目失明,最后毒发身亡,年仅19岁。朱元璋惊怒之下,以“荒”字赐为谥号。这一谥号含有强烈的贬义色彩,从一个侧面也充分反映出朱元璋对朱檀的极度失望。
鲁荒王墓的考古发掘
尽管朱元璋对鲁荒王朱檀的所作所为痛恨不已,但还是打破明初厉行节俭的规定,按照亲王礼制,将其厚葬在今邹城市城东北25里的九龙山南麓。
1970年春至1971年初,山东省博物馆对鲁荒王陵进行抢救性发掘。陵园南北长206米、东西宽80米,前有神道和金水桥,陵门为歇山单檐建筑,红墙黄瓦。从陵门到地宫前的明楼(目前发现的明代其他藩王陵墓中都无明楼,鲁荒王陵是唯一特例),每组建筑随山势逐级向上抬升,形成高低有致、分布有序的陵墓格局。整个陵园形制与北京定陵相似,但早于定陵230年。
鲁荒王的墓室深于现地表20多米,凿石开圹,以砖砌室,封土夯层坚固。墓道正直向南,外口宽,向里渐窄,底部呈外高里低斜坡状,北端距金刚墙1.5米,全长约70多米。墓门洞高2.40米、宽2.25米,用大块石料整体雕琢而成,位于金刚墙(通高8.2米、宽5.35米)下部正中,被红色墙皮封盖得严严密密。上部用1米厚的石条横担,洞口以砖封堵,正面分布9排81颗螺状门钉,镶有铁制鎏金铺首衔环,门上扣以大铁锁。
墓室通长20.6米,分前后两室,由甬道相连。前室南北8.05米、东西5.25米、高4米,前部正中置一大缸,缸内有一铁灯芯座,即万年灯。后部中央设一张红御案,案西侧有蓝顶宝匣,内盛“鲁王之宝”贴金木印。后室为棺室,东西8.2米、南北5.45米、高5.05米,与前室呈“丁”字形,中部为磨光砖砌的须弥座式棺床,南北3.85米、东西3.10米、高0.5米,上面放置楠木棺椁。朱檀在棺内身着龙袍,系玉带,戴圆顶小帽,贯金簪,两腋下各有一小金粒,身下铺褥,褥上置19枚“洪武通宝”金钱。
鲁荒王墓是明代第一座亲王陵寝,是山东省发掘最完整的明代地下墓葬,从陵墓的建造规格和奢华丰富的陪葬品,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朱檀的青睐。鲁荒王陵的建制和礼制,后来为其他亲王陵所沿用,由于它占地面积最大,地宫距地表最深,出土随葬品最丰富,因而被誉为“大明亲王第一陵”。2006年5月,明鲁荒王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土文物不乏“国宝级”
鲁荒王墓在历史上未曾遭致盗掘,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物,各类随葬品共计1116件(组),包括冠冕服饰类的九旒冕、九缝皮弁、织金缎龙袍等,还有琴棋书画类的“天风海涛”琴,纵横各19道的红木围棋盘,元刊本《四书集注》等7种21册,钱选《白莲图卷》等画作4卷等,文房四宝类的牙雕笔杆毛笔、青玉砚、青玉笔架、水晶鹿镇纸、白玉花形玉洗、画押玉印等笔墨纸砚,家具明器类的盝顶描金漆箱、漆盒、案桌、青白釉云龙纹荷叶盖罐等瓷器,葬仪木俑类的谥宝、木雕彩绘俑432件等。
现择其精华,举凡略陈。
九旒冕:明代亲王首服之一。《明史·舆服志二》规定,在助祭、谒庙、朝贺、受册、纳妃等重大礼仪场合上专用,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九旒冕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明代亲王冠冕实物,保存完整。
“旒”又称“玉藻”,是古代冠冕前后各悬9道摇摆的玉串,上面各缀以9颗玉珠饰品,以红、白、青、黄、黑五色顺序,依次将珊瑚、玛瑙、玉石等串联一起,18道旒,共162颗珠子。朱元璋创建明朝后规定,皇帝之冕为12旒、太子11旒、亲王9旒。旒垂挂脸前,既表示王室“天颜”不可被人随意看到,又象征皇族可以无视繁琐小事而专注国政。
九旒冕做工复杂精致,通高18厘米、宽23.5厘米、长49.4厘米,由冠武和綖板两部分构成。冠武胎为竹篾编制的六边形网格状,表面敷罗绢黑漆,边缘部分以铁丝支撑并镶金边。冠武前后底部中央分别镶有委角长方形金池,左右两侧上部各留有一凹槽,中上部各钉有一花朵形金钮穿孔,孔中贯金簪以固发,下部各钉有两枚花形金钮穿孔,为穿系朱纮缨所用。綖板外裱黑漆纱,底面中央装有冠武圈顶,亦为竹篾编织成的六边形网格状,顶下一青玉衡,圈顶和玉衡分别用金丝固定在綖板上。
镶猫眼石如意云头玉带金饰:长16.7厘米、中部宽10厘米、中心最高2.8厘米,重395克,由玉质润泽的25节羊脂玉组成如意云头样式,带头3节用双层透花金片镶嵌着1颗蓝宝石、2颗较小蓝宝石、12颗红宝石、4颗大珍珠、4颗小珍珠、6颗绿松石、2块分别呈绿色和粉色的长方形萤石和2颗猫眼石。其余各节用金片包镶白玉片,玉片透雕灵芝花纹,刻工精美,此外还有玉圭、描金玉佩等等。其中,猫眼石产于斯里兰卡,珍稀昂贵,宋代开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现流传下来经鉴定为真品的猫眼石仅5颗,其中2颗出土于鲁荒王墓。
天风海涛琴:由唐代蜀中制琴大师雷威制作,通体长121厘米,琴头高7.9厘米,肩宽19.5厘米,尾宽13厘米,仲尼式。琴身上有“天风海涛”四字意指琴声既如天上风声,又似海上波涛声,轻柔悠远。琴面为桐木,琴身黑漆,底为梓木,七弦二柱十三徽金片镶嵌,雁足为玉制,呈仰莲形,琴面布满蛇跗纹。陆游诗云“古琴蛇跗评无价”,说明蛇跗纹古琴为琴中至宝。这张琴最珍贵的一点,在于龙池内有两行篆书:“圣宋隆兴甲申□□(有专家指出此处疑为‘重修’二字),大唐雷威亲斫”铭文。相传,该琴初为宋代皇室珍藏,后被元世祖忽必烈曾孙女祥哥剌吉收藏。元亡后,成为朱檀的珍爱之物。现流传下来的唐琴不超过20张,因此“天风海涛”琴堪称绝世珍品。
《白莲图卷》:纸本设色,纵32厘米、横90.5厘米。作者钱选,字舜举,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末元初著名文人画家,工诗文,善画山水、花鸟和人物,宋亡后隐身乡野。《白莲图卷》是钱选晚年的精品力作,图绘白莲与新荷,构图严谨雅致,用笔细腻柔和,风格恬淡秀逸,表现出白莲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情操,折射出画家的精神向往,质朴稚拙、意境脱俗,堪称稀世之宝。《白莲图卷》流传有绪,深得朱檀喜爱而随葬陵墓,因在水中浸泡过久,画面所施颜色脱落严重,仅莲梗黑点依稀可见,成为一幅名副其实的“白色画卷”,这倒亦高度契合画作的原本母题。
(本文作者为上海市崇明区博物馆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