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陈拙。
今天是圣诞节,临时加更,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旧朋友。
两年前,我认识了一位法律工作者,他叫张飞,精通各种诈骗案件。
直到两周前,他来北京和我见面,我怀疑自己也成了诈骗案的受害者——
他不只长得不像好人,实际也是个“大骗子。”
过去的5年里,他主要做一件事:用各种方法,“骗”诈骗犯的钱。
张飞还给我分享了入门秘籍:干这行没有门槛,只需要两种素质,第一是“不要脸”;第二是“没素质”。他依照这个标准,在川渝建立了一个“律师团伙”。常年得到当地同行的热情“夸赞”,一度被称为【最不要脸律所】。
我给你们简单讲讲这几个成员的事迹——
第一位律师助理,是诈骗前科人员,头天被错抓进派出所,第二天就能和看守他的女警成朋友;
第二位是位女律师,办案喜欢“武斗”,跟老赖追债,拿菜刀抵着老赖的手;
最后一位入伙的是个高材生,办案喜欢“智取”,在医院看病时和院领导聊上几句话,就能让这些陌生人谈下百万订单;
至于“团伙”的核心头目张飞,他擅长将诈骗犯骗到现场,亮出证据,让对方当场借网贷都得还债。
张飞在北京的这半周时间,我让他给我详细讲述了这几人的故事,并把这些故事整理成一个系列,就叫【不要脸律所】。
在这个团队里,他们最喜欢的夸赞是“你们看起来真不像好人”,因为绝大多数时间里,他们也只干一件事,在合法范围内,以恶制恶。
我问过张飞,你们这群人,大多都是高学历人才,每个都知法懂法,为什么办案的手段还这么极端?
张飞说,他在法律行业呆了近10年,会发现有一些案子,对方有心耍赖,办理起来就会特别困难——
说完,他给我发了一张图。
这些坏人会专门钻法律的空子,不但受害者得不到弥补,也很难对坏人进行惩罚。
更可怕的是,这种案件往往我们抬眼就能看到。
比如那些让爸妈买着上瘾的保健品;小区只收费、不干活的物业;还有靠“不停倒闭”卷款跑路的健身房和理发店。
几年前,张飞的团队接到一起“补习班投诉案”。
涉案的是一家少儿美术培训机构,这个机构每过段时间,就倒闭跑路,再换招牌重新开业。
被骗的家长人数极多,与案件相关的材料加在一起,足足有两个行李箱。
等张飞的团队上门调查时却发现,这个机构极其不要脸——他们在其他律师的帮助下,提前规避了所有法律风险。
受害者想维权,不但要付出巨大成本,还很可能没有结果。
为了讨钱回来,张飞的团队们只能采取更“不要脸”的方法——
第二天一早,他们往培训门口一坐,再往脖子上挂个维权工作证,先通知被骗的家长到新窝点亲自维权,再告诉仍不知情的家长这是骗子机构,别来快跑。
在张飞团队的带领下,家长们组织有序,文明维权,不但让机构彻底倒闭,还让拿到了退款。
张飞说,他从事法律工作这些年,真见过被坏人坑害,又被法律遗漏的受害者。他们已经在前期的维权过程里,耗费了金钱和精力,如果没有一些律师使用“不要脸”的方法协助,这些案子很可能会成为普通人无解的问题。
在【不要脸律所】成立的这几年里,他们整理了300页类似案例的处理经验。
张飞告诉我,他们律所所有成员都是90后,平均年龄不到30岁。在一开始,他们也都是"正经人".
张飞和第一个合伙人都是名校毕业,最开始也是“精英律师”。
但他们很快发现,坐在高楼里的精英律师固然重要,但人民群众也需要接地气的法律工作者。
律所成立之初,他们为了寻找案源,承接了机关的项目,帮忙处理消费者投诉。
在3年收到的300多起投诉案中,有50多个极难追回损失的诈骗案,最大的投诉涉及到房子烂尾、宾利车出故障,最小的投诉有火锅味道不好,托尼技术太差,剪头太丑。
无论事大事小,当事人总面临相似的困境:用常见的方式处理,成本太高,时间太久,但又当事人确实受到了或大或小的伤害,造成了损失。
于是张飞他们接手这些案件,在【不要脸律所】成立几年内,他们整理了300页类似案例的处理经验。字字珠玑,里边都是容易把老百姓困住的案例,还有相对应的,能快速解决问题的“不要脸小妙招”。
他们整个律所,也慢慢成长,变成了一群人民群众随时能用上的好律师。
如今他想要把这300页的文档,整理成30个最精华的故事,全都带给你们。他说自己的目的很单纯,这次绝没有任何欺诈的性质——
我们想讲好看精彩的法律故事,让其中的知识,变成老百姓生活中也能用到的常识。
这样的故事明天就要刊发。
我跟你们简单讲讲,有个男孩就因为帮朋友转账,被当成了诈骗犯帮凶,进了看守所。
这就是前面提到,律师助理·诈骗犯前科人员老尚,和张飞的第一次见面。
老尚后来说,当时张飞露着纹身剃光头,一看就不是好人,但他的案子,“就需要一个’烂屁股‘律师来办,这样的律师想得更多,做的更多。”在看到张飞的第一眼,老尚就交付了全部信任。
明天晚上9:04,来看【不要脸律所】的第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