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牡丹河务局全面贯彻落实水利部、黄委“智慧黄河”的建设要求,切实加强“三个全覆盖”、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科技信息技术与治黄业务的深度融合,把握核心任务,推动更新观念、创新模式、再造流程、深度应用。助力牡丹黄河科技工作提质增效。
锚定科技创新“核心点”,为科技发展“蓄势赋能”
为全面推进“三个全覆盖”建设成果在治黄业务中的应用,牡丹河务局坚持问题导向,严格按照水利部“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总要求,积极完善“三个全覆盖”建设。
之前的基层职工开展工程巡查依靠单一的徒步观测,不准确且效率低。随着“三个全覆盖”技术的应用和成熟,“视频监控+无人机+人工”综合立体巡查模式应运而生,减轻了基层职工劳动强度,提升了各项工作质效。无人机的投入使用,实现了飞行拍照、录像、图传、喊话、夜间巡查等功能,同时还满足了视频会议、智慧山东黄河、工程管理标准化等业务系统平台接入要求。视频360°高清监控+无人机全方位工程巡查的完美结合,更是开启山东黄河智慧治河新模式。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随着移动网络和智能设备的不断完善,近期牡丹河务局更是积极推进“三个全覆盖”工作,积极探索工程管理新模式。
“别看这小小的二维码,用处可大了,可是为我们黄河免费宣传了一把呢!方便了日常管理,更是让来黄河大堤旅游的人更了解了黄河。”刘庄管理段段长张林轩自豪的说道。刘庄险工在备防石标牌上引入二维码元素,备防石被赋予了“身份证”,拿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便会出现单位简介、险工简介、工程详情等内容。通过应用二维码技术,快捷、方便、准确的实现工程和人员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共享更是推动了工程管理升级。
聚焦科技创新“关键点”,为科技发展“奋楫杨帆”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以“三个全覆盖”为主体的“天空地河”一体化信息感知网的应用,成为数字孪生山东黄河数据底板采集的重要载体和实施路径。
NAS建设将信息化设备采集到的各类工程影像资料和数据集中存储,创建多部门用户账号,开放共享。职工通过计算机、手机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进行云访问,切实解决数据重复采集、数据利用率低、“数据孤岛”等问题,进一步增强了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将数据价值发挥到最大。
如果说,从无到有是坚持,那么从有到优就是追赶与创新。牡丹3D建模技术基于牡丹黄河防洪工程建模数字孪生扩展AI集成系统,此项目围绕治黄工作需求,以应用至上为目标,数字赋能业务工作,提升工作能力,成果为“2+N”治黄业务提供支撑,以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采集数据图像资料,通过3D建模软件合成数字地理实景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建设人机交互集成系统,在实体工程上安装各类传感器,配合视频监控实时画面分析算法,实施监控管理,确保工程完整、靠水坝岸出险警报、生物防护系统保水和病虫害预警反应、工程管理范围禁止事项监管等。在获取相应实施数据和反馈后,汇总、上报、数据库调用、系统与预储存资料对比,得出差异数据,为后续科学应对措施的提出以及智能响应,提供充足数据保障。
责任部门定期聘请技术人员为职工举办工程数字建模培训班,讲授无人机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软件应用等知识,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能力和成果。通过数字孪生项目建设和应用,把创新队伍锻炼出来,真正出几个领军人物,拔尖人才,培养一批有技术、能实操、知大势的信息化技术精兵,加入到数字孪生黄河建设“新赛道”中来,为加快推动新阶段山东黄河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与智慧支撑。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牡丹黄河科创团队不断摸索,依靠逐渐成熟的技术完成所辖堤防、险工、水闸数据的采集、测量、上传、处理,搭建了数字模型平台,实现了牡丹黄河“一张图”云端浏览,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原始工程面貌,为治黄工作科学决策部署提供了准确数据。推进数字孪生黄河建设走深走实,为黄河插上科技的翅膀。(石佳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