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圭海四记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圭海四记专注于闽南本地化文史研究,主要记录以海沧为中心的龙同海地区的文史现象,因地域及见识局限,难免主观臆断,欢迎指教、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厦门市最负盛名的王爷庙之一,水美宫在很多方面都是当地同类宫庙的标杆。然而,人们只知朱、池、李三府“王爷公”威灵显赫,却不甚清晰王爷的尊讳如何?

最早提出水美宫王爷具体名讳设想的是马来西亚槟城学者张少宽先生,他认为朱池李三府王爷的原型可能是朱叔裕、池梦彪、李大亮,或者朱士明、池文魁、李亥。张先生的说法,只是在介绍槟城水美宫时一笔带过,并未给出具体的依据。以笔者估测,可能是参考了台湾王爷庙同类王爷的常见名讳得出的不太确定的结论。

近日,又有人告知,其通过某种神秘的渠道,获悉王爷尊讳可能是朱佑、池然和李大亮。如此组合,在某种程度上与水美宫的发展脉络颇为符合,不失为一种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槟城水美宫朱池李三府王爷神像,@陈和彬

以笔者数十年的非深入观察,水美宫三府王爷并非在某个特定时间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每一位王爷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征,所擅长的神力和泽被范围也不一样,大致可区分如下:

(1)“红面”的朱王爷,主掌“威”

诚如水美宫在钟山发展历程中所展示的社祠功能,其初始职能是庇佑百姓海洋活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当时的人们下西洋的时间,主要在10月至3月的冬季,尤以11月至2月东北季风大盛时最为集中。因此,当人们顺应下海需要在明朝弘治前后私下创造出“代天巡狩”的信仰模式时,也为王爷公“选定”了“恰当”的诞辰日:季风大起的农历十月十八日。这显然是人们有意为之的主意,大概是想让讨海者在出发前经历虔诚的仪式后,更有底气驰骋大海吧。

当时,人们心目中的“代天巡狩”,除了保障衣食无忧外,也可能包含对更美好生活的期待,其中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对推翻明朝官府完全没有想法。

从明嘉靖年间林希元与漳州府翁通判的来往信件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案例:海沧的海盗做大就接受招安、一不痛快就下海,如此反反复复。尽管林希元对此反复深恶痛绝,但当时的明朝官府似乎对此毫无办法,只知以恩不知以威。故而当“代天巡狩”盛行于这群反复的海盗群体或其居家宗族时,他们为了在反与降之间找到平衡,便为“代天巡狩”的主神寻找一个折中的身份:大明王朝的国姓“朱”王爷。

于是,中国大陆最高权利象征的朱明王朝,在一群弄潮儿的一厢情愿中,也成为了广袤海洋的统治者。他们打着“代天”的旗号,在红面的朱王爷“威慑”下,驰骋于东西洋间,满满的安全感。从此,没有帝国的闽南人,开始得到想象中明帝国的庇护,不再孤独了。

这位威灵显赫的“朱”王爷,起初可能指向当时的某位皇帝,或者皇族的某位王爷。又或者是人们期待中可能在某个朝代曾经立过功、保护过百姓的某朱姓人物。如朱佑,即朱祐,可能是避弘治皇帝朱祐樘讳而改称“佑”,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刘秀恢复大汉的大功臣,历任护军、偏将军、建义大将军,先后封为安阳侯、堵阳侯、鬲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槟城水美宫的王船,@陈和彬

(2)“乌面”的池王爷,主掌“嗯”

遍观天下代天巡狩王爷,朱、池、李是众多王爷组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三姓。然而,每一个宫庙所纪念的王爷的诞辰却不尽相同,特别是朱王爷和李王爷,从四月到十一月,各有说法,莫衷一是。惟有池王爷,诞辰日“六月十八”竟是出奇的统一,甚至其形象“乌面”(或“黑面”)也是千篇一律。

其实,这与池王爷的主司职能和百姓认可的形象有关:“乌面”,因有功、有恩于人民,而主掌“恩”。

一般认为,池王爷的诞生与万历以后瘟疫在闽南地区的盛行有关。据传,池王爷的原型是明万历年间拟任漳州府某职的池然。在他赴任途中,行至同安县小盈岭时,偶然听闻有小鬼携带着瘟疫病毒即将前去漳州府辖地投毒。池然于是用计抢得瘟毒自我服下,脸色因之一黑气绝暴亡。

后来,池然不断显灵而广为人知,渐渐成为了“池王爷”。代天巡狩信仰吸收了池王爷后,开始由纯粹的海洋信仰向太平盛世的全能神转变,王爷组合也因此普遍化,既充实了巡狩制又活化了不定期或定期送王的机动性,一举多得。

与之同时且情形相似的,有如芸美通济宫的“钟”王爷,三府王爷常见的“刑”王爷、“温”王爷,以及与五瘟王相关的“范”王爷等,都可能与瘟有关。至于今日所闻的与先贤、名宦等联系在一起的池王爷,如池梦彪、池文魁,则可能是吸收瘟神系统后对号入座的结果,即使如此,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与“瘟”沾边的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槟城水美宫正厅,@陈和彬

(3)“粉面”的李王爷,主掌“德”

如果说在万历以前,铤险下海的人们还能仰仗着朱王爷的庇佑有惊无险地闯荡东西洋,那么万历以后,因开海而经商于外、因迁界而被迫旅居于外的国人,则迫切需要新的保护神:一位在海外仍有足够管辖权和震慑力的王爷。

毫无疑问,唐朝的李姓最合适不过了。

钟山人,乃至大部分的闽南人,在涉及到南洋时,总会不自觉地自称“唐人”,且以“唐山”统呼家乡。可能是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自唐朝入闽,亦或者怀念唐朝的强大和自信,以唐为号,寄望于走到哪里都能获得尊重和保全。

因之,象征“以德服人”、“德治教化”的“粉面”李王爷,便随着人们定居南洋而逐步成为了代天巡狩的主神之一。李王爷所覆盖的,是有别于明朝大陆的四海,是对朱王爷辖地的再补充,意味着代天巡狩由海内覆盖到海外,是华人走出去战略的体现。

李王爷出现的时间,可能晚于朱、池王爷,故而在人们的称呼中也将其排于最后,而其诞辰日也顺应被安排在两位王爷诞辰日的中间,即八月十八日。这不像巧合,更像是刻意的安排。

基于种种安排,如果李王爷真的有原型,那么,来自唐朝的开国功臣、曾任交州都督的李大亮便再合适不过了。这位常年为唐王朝开辟边界疆土的李姓主帅,有些天然的威慑“外国”的魅力和实力,他一定也能在千百年后为海外的唐人撑起一片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槟城辛柯蔡宗祠(水美宫)正厅,@陈和彬

从以上三府王爷的“特殊性”分析,王爷“姓氏”的组合是有时代合理性的,但至于是否匹配具体的历史人物,则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

若是,水美宫三府王爷尊讳如此,倒也是美谈一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兹土久远,追远不易,只为留存一个有温度的圭海记忆。

圭海四记

Amoynotes

中国·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