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共甘孜州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孜新篇章的决定

(2024年12月5日中国共产党甘孜藏族自治州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共甘孜州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州情实际,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孜新篇章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定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统揽甘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坚决推动党中央和省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在甘孜落地落实。

(一)刻领会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擘画,全会通过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说明和重要讲话,为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明晰了四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孜新篇章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切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把改革推向前进。

(二)甘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牢牢把握“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围绕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按照州委“坚持一条主线、打造两区三地、培育四大动能、实施五大战略”总体工作格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保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走出一条顺应时代大势、符合发展规律、体现甘孜特色、服务国家全局的改革发展之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孜新篇章。

三)甘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锚定党中央和省委确定的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孜实践,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安全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改革。到2029年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到2035年,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团结富裕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为中国式现代化甘孜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政策制度,推进重点产业融圈补链、建圈强链,构建富有甘孜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统筹抓好文化旅游、特色农牧、清洁能源“三篇大文章”。 以“大横断、大景观、大交融”为总揽,优化全州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探索建立旅游景区品质提升激励机制,深化国道318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和国道317高原丝路文化走廊等旅游精品路线建设,稳妥推进稻城亚丁景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开展文化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健全农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创建体系,推进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促进国家级牦牛产业集群和“三江六带”现代农业产业带高质量发展。推进种业振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积极创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深化打造“有机之州”。完善水风光热储蓄建设规划,加快水电、太阳能资源科学开发,推进风能、地热等资源综合利用,健全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电站建设机制,丰富能源开发合作模式,推进五大区域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推进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市场化改革,构建公平开放、有序竞争的清洁能源市场体系。持续拓展电力外送通道,构建坚强可靠智能电力输配系统。稳妥推进独立供区改革。支持康定市开展全国农村能源革命试点。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快锂矿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健全资源开发与资源地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保障机制。研究制定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打造“川藏线绿色氢路”,因地制宜推进氢能综合运用。建立低空经济发展州级协调推进机制,完善技术研发、产业配套、场景应用等政策支持措施。健全高原用氧健康产业发展政策机制。实施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深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业配套、关联协作,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集群。完善民族手工艺业和现代高原食品饮料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措施。

完善发展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发挥新需求对新供给的催生引领作用,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信息、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扎实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两业融合”,提升现代服务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水平。健全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机制,促进商业贸易、文体旅游等服务业品质化升级,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深化消费提质扩容工程,实施“消费+”行动,加强新型消费场景建设,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完善扩大有效投资工作机制,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强项目前期包装储备。

(五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国资国企参与战略资源、优势资源开发。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进国资国企多元化股权改革。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严格落实企业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制度。厘清国有企业党委、董事会和经理层权责边界,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深化企业集团总部去行政化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完善国有企业风险防控化解机制。建立健全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持措施。开展违规设置市场准入门槛、拖欠企业账款、涉企违规收费罚款、涉企执法检查、侵害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等专项治理,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持续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减负赋能。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健全对民营企业全方位服务体系。加大政府投资支持力度与采购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健全企业诉求表达办理机制,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规范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强化惠企政策直达快享。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 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和水平,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平等进入、公平竞争。深化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机制。推进水、能源、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分类推进闲置低效资产资源盘活利用。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逐步完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加强数据资源全面汇聚、全面治理、全面利用。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提升信用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六)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宏观政策落实,强化财税金融政策协调配合,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质效。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以构建“大财政”收入管理格局为目标,兼顾州级统筹和财力下沉,探索州县财政收入分享改革。推进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逐步建立适应区域发展和财力结构的支出责任体系。落实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措施,坚持“奖勤罚懒、激励约束”基本导向,强化绩效评价、监督检查结果应用,提升县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程度。深化预算管理和财政绩效改革,建立基本支出、项目资金、资产管理、政府采购联动审核和动态调整机制。

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加快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加快建设现代资本市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宏观金融政策落实机制,用好金融工具,丰富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实施上市企业培育计划,鼓励企业规范化改制和股改上市挂牌。构建防控地方金融风险协调配合机制。

(七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和教育评价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以高考综合改革为牵引,推动州内高中与名优高中建立紧密校联体,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改革,深化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完善高海拔县异地办学机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特殊教育健康有序。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推动学科专业建在产业链需求链上。支持州内高校与园区、企业、行业开展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建立教师礼遇制度,健全师德师风和教师职业能力建设长效机制。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深化教育数字化改革,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强终身教育保障,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

加强科技体制改革。 实施创新资源集聚能力提升行动,建强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甘孜州分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省州重点实验室建设,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和服务保障机制。深化“科技强基”,组织实施清洁能源、特色农牧、绿氢等优势特色产业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国有企业、龙头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建立融通创新机制。深化州级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推进科研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制”,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范围。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推行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收益、资产单列管理、先投后股等改革措施。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实施科普赋能行动。

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以“贡嘎英才计划”为统揽,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适应现代化建设的科技领军人才引育留用体系,深入实施重点人才专项,完善支持院士(专家)工作站作用发挥机制。探索组建区域人才联盟,健全“组团式”帮扶工作机制,完善本土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文化人才队伍培养管理机制。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造就一批甘孜工匠、高技能人才。健全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加强“一村六员一主播”农业实用人才、人才入乡“新农人”“青年实干家”队伍建设,探索乡村振兴人才编制保留在本级单位、人员下沉到乡村一线。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强化新领域新赛道科技创新引领和制度保障供给,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深化数字甘孜建设,完善数字生产力发展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升级。推动清洁能源与绿色算力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绿色算力新质生产力示范。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大通信网络覆盖,打造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提升绿色发展和本质安全水平。完善数据安全工作机制。

(八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坚持“抓好两端、畅通中间”,促进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深化新型城镇化建设。 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机制,建立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建立城市体检长效机制,深化供气供暖供氧宜居工程,因地制宜推动老旧小区、城中村、城市危旧房改造,推进县城有机更新。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立城市路、水、电、气、通信、环卫等保障能力提升机制。实施智慧城镇建设工程,提升城镇管理水平。深化中心镇改革,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发展成为县域副中心。引导人口持续减少的县城转型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县开展“小县优城”建设。支持甘孜县省级县城新型城镇化试点。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更大范围推广以工代赈,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乡村振兴“双百工程”长效推进机制。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占补平衡制度,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完善宅基地审批管理机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机制,完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和资源资产资金监管制度。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完善支持牧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

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均衡配置。 完善县域多规合一衔接机制,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健全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探索进城落户农牧民自愿有偿退出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办法。探索设立城乡融合发展基金。深化康定市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试点。

(九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高效推进康定城区、泸定县城及周边重点城镇一体化协同发展区建设,优化甘孜县、理塘县建设州域副中心城市政策支持措施。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构建错位发展、分工协作、特色各异、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县域发展能级提升,完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办法,持续优化重点核心经济指标评价机制。优化整合州内工业集中区,建立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做强优势主导产业,积极申报四川甘孜经济开发区建设。深化乡城县共同富裕试验县建设,积极推广经验做法。落实好“四类地区”振兴发展政策措施。

十)深化托底性帮扶工作。完善托底性帮扶州级协调、县域落实的工作机制。健全托底性帮扶精准对接机制,加强与省级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省内对口帮扶地区和单位以及在川央企和省属国企沟通衔接。实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扎实推进产业培育、项目建设、基础提升等重点工作。完善托底性帮扶多元化投入机制,将州级财政补助资金纳入托底性帮扶工作任务清单进行统筹安排,完善奖补激励措施。完善州属国企帮扶欠发达县域工作机制。健全欠发达县域调度分析评价机制。

(十一)推进全域开放合作。坚持东融西联南拓北延开放格局,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省经济文化体系,加快建设川西北开放高地。健全飞地园区体制机制,完善共建、共管、共享的管理体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有序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和战略备份项目转移。用好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平台,推动州内外市场主体、优秀人才、优质资源、信息技术、新兴产业等要素高效流通。深化金沙江流域特色经济带发展研究,加强与青海、西藏、云南等地协作发展。推动甘孜州区域协同发展(成都)中心高效运营,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提效行动,建立完善新型招商引资机制。健全与涉外机构对接机制,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拓展力度,探索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贸易新业态,更好吸引和利用外资。探索民族手工艺品和特色农牧产品出口机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深化国际友城交往。

(十二)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深化交通体系建设,完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建立资源开发与高速公路联合招商机制,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炉霍至康定新都桥镇、玉树州称多至石渠高速公路建设,加快稻城经亚丁至丽江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健全“四好农村路”建管养运机制。完善全州区域性物流基地建设规划,深化交商邮供融合发展,推进县级物流仓配中心、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村级驿站三级物流节点建设,构建覆盖主产地和消费地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统筹布局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改革创新水利工程运营机制,探索政府购买社会化、专业化管护模式。完善城乡充电网络体系。

三、全面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改革

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相统一,统筹谋划好全州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改革工作,提升改革综合效能。

(十三)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载体、形式和内容,完善人大执法检查、代表议案建议和批评意见办理联动机制。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机制,加强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机制,健全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开展政协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深化“有事来协商”工作。深入推进基层民主。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化巴塘县青年发展型城市省级试点建设。

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 落实统战工作责任制,完善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健全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工作机制,完善知情明政、协商反馈、议政建言以及内部监督机制。完善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引领机制。深化工商联改革和建设。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加强基层统战工作。

(十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文化建设领导管理机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加强全民思想教育。 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计划,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健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理论普及工作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完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协同治理体系。健全国防教育体系。探索建立全州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机制。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实施基层文化阵地服务效能提升工程、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探索构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逐步建立群众文化生活以需定供服务体系。健全精品文艺创作引导管理和奖励扶持机制。完善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和团体考核评价体系。推进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规范节庆活动管理。

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和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全面推进全域博物馆之州建设。规范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机制。健全长征、长江、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融合建设和管理服务机制。建立文化文物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体系,做好“青藏高原旧石器遗址·皮洛遗址”申遗工作。深化稻城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县域试点和德格县民族文化保护利用特色区域试点建设。系统化推进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建立古树名木保护长效机制。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发展机制。

(十五)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体制机制。扎实推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完善促进就业增收机制。 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推动财政、税收、金融、社会保障等政策协同发力,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困难群体就业常态化帮扶机制。完善覆盖全民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区域性行业性零工市场、功能化便捷化零工驿站。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优化促进劳动报酬合理增长政策,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深化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落实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社保政策。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落实城乡居民房屋财产损失、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政策,推进“民生保”提质扩面。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失能人员社会保障和关爱服务体系。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制度。完善双拥工作机制,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扎实推进农村自建房安全提升行动。完善推动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深入实施健康甘孜行动,加强医疗卫生监管,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建立州带县(市)连乡(镇)整合型医联体,高效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积极构建整合型区域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县域医疗机构药械采购目录、价格、配送“三统一”综合运行管理。推行远程影像诊断和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设全州互联互通的诊疗中心。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深化疾控体系改革,健全部门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落实本土医师培养计划,提升执业医师持证率。健全健康惠民体系,持续开展巡回医疗公益活动和“万名医护走基层”活动。完善高海拔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部署,健全老龄和养老服务政策机制,完善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健全托底性、公益性、多样化的养老服务网络,完善公办养老机构标准化运营机制,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银发经济。支持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公立幼儿园新增设3岁以下独立托育班,完善托育服务基础设施。完善婚假和生育休假制度,落实生育补贴制度。推进公共设施和居住小区适老化适儿化适残化改造。

(十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美丽四川生态先行示范区、大横断地区生态安全战略要地和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基本原则。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创新多元化生态保护机制和环境科技投入机制。持续推进全域无垃圾行动,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机制。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加快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积极承接落实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长江黄河上游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协作机制。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机制。推进光伏治沙立体化发展。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推动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立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长效整改机制。

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稳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立生态价值转换指标体系、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开展高海拔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科研试点,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推动绿色电力、农牧产品、旅游线路等碳足迹、碳标签生态价值开发。探索完善碳汇储备制度,推进林草碳汇交易。稳妥推进森林“四库”建设。探索建立“生态银行”,推动林草等生态资源集中收储,建立“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生态产品交易模式。

四、完善统筹发展和安全的体制机制

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十七)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机制。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健全民族团结进家庭进寺庙实践行动长效机制,深化“石榴籽”基层服务平台建设,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健全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推动“五个认同”成为广泛共识和行为自觉。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建设,建立挖掘、选树、推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进典型机制。

(十八)建设更高水平法治甘孜。健全维护国家安全机制,旗帜鲜明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决打击一切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完善地方立法工作机制,统筹立改废。深化依法行政,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责任法定化。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推进司法领域改革,健全公正执法司法机制。推进地方公安机关机构编制管理改革,修订完善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改进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健全“扫黄打非”区域协作和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十九)深化我国宗教中国化甘孜实践。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支持引导宗教界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二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健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加强专业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完善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和职责准入制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深化小区依法治理。健全社会组织培养和管理机制。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二十一)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甘六条”硬措施,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全链条管理,完善责任包干、责任落实、责任追究长效机制。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推进乡镇(街道)应急体制改革。完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推动“智慧应急”和“平安甘孜集成系统”建设。推进山洪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综合整治 。健全森林草原火灾防控体系,深化森林草原防灭火常态化治理。加强地方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发展社会救援力量。推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应急科普宣教长效化。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

五、加强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始终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以党建引领各项事业发展,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孜建设的领导水平。

(二十二)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鲜明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健全激励和保护担当作为、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的工作机制。构建全覆盖基本培训体系,完善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工作机制。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任期制,健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完善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制度体系,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实施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提升计划。规范党员发展,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健全“有事找党员”长效机制。

(二十三)深化纪检监察工作体制改革。健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加强关键少数监督。完善覆盖巡视巡察整改全周期的责任体系和制度流程。完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长效机制,持续开展“雪域清风”突出问题整治活动,着力纠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优化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机构职能,探索乡镇(街道)、村(社区)纪检组织与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工作机制。

(二十四)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过程各方面,强化改革总体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各级党委(党组)负责谋划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改革,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带头干,协调解决改革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健全改革推进落实机制,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政治巡察内容,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完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落实机制。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探索开展更多微改革微创新。建立以改革促进品牌引 领的工作机制,努力在各领域探索甘孜经验、作出甘孜示范、打造甘孜品牌。完善改革激励机制,弘扬和践行新时代甘孜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解放思想、创新求变的改革氛围,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孜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来源:微甘孜

编辑:州委组织部党员干部信息管理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