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月作为一种安置方式,如今呈现出一种尴尬的局面,那就是想选逐月的往往不符合条件,而符合条件的却又不太愿意选择逐月,这里面的缘由值得我们好好探究一番,来看看究竟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从条件门槛角度来说,逐月的条件是干龄或士龄(干龄加士龄)满十六年或工龄满二十年,不算两年义务以及不算义务兵考上学校的时间,这样一来对工作的年限要求就比较高了。对于那些年轻的守夜人干部和军士来说,他们很希望能够逐月走人,可尴尬的是他们离符合逐月的条件还老远,只能眼巴巴看着却没办法选择,这就导致了想选的选不了的情况出现呀。
而对于符合条件的人而言,他们大多年纪偏大,基本都三十八九,四十好几了,这个时候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压力使得他们更倾向于追求稳定的收入。相比之下,体制内的工作往往更加安稳,能给他们这种中年危机下的生活更多保障,所以即便符合逐月条件,他们也不太愿意去冒险选择逐月,更愿意待在稳定的环境里,保障家庭的平稳生活。
再者,从对未来的预期来看,选择逐月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像前面提到的工作不好找、养老金问题模糊、融入社会有困难等,这些都让符合条件的人心里打鼓。他们担心选择逐月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地方生活,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与其这样,还不如坚守已知的稳定,放弃逐月这种看似有更多可能性但风险也不小的安置方式呢。
另外,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也有影响,有些人可能对逐月政策还不是很清楚,不清楚逐月后的具体待遇、发展机会等,出于谨慎心理,即便符合条件也不愿轻易选择。所以,想选逐月的不符合条件,符合条件的不愿选逐月这一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还需要不断完善政策、加强宣传等去改变这一现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