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长达35米的“巨龙”正蜿蜒盘旋于穹顶之下,在它晶莹剔透的身躯中,LED灯光如脉络般穿梭,为这条庞然大物赋予了“赛博朋克”式的灵魂。近日,徐汇区凌云街道碳汇科普馆内的“汇龙艺塑”装置制作完工,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前来参观。而这条“巨龙”诞生的背后,是社区居民和艺术家智慧与汗水的共同结晶。
早在今年3月份,为了倡导减少塑料使用,鼓励垃圾分类与资源循环利用,凌云社区基金会携手凌云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以“全球战塑”为主题,开启了“汇龙艺塑”作品的制作。在新锐艺术家张相国的带领下,凌云街道的“凌云生态先锋”与“守艺人”两支社区团队历时9个月,将废弃的塑料桶、酸奶盒、破布等回收物品变成了一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品。
据了解,整个“汇龙艺塑”从龙头到龙尾,每一个部分都展现了环保材料的巧妙运用。1168片裁剪的塑料瓶片组成了龙头和龙鳞;442个废弃塑料桶嵌合构成了龙身;废弃的塑料水管和酸奶瓶则被创新地用来制作龙骨与龙爪;而扇形的龙尾设计,则与馆内“可回收自助交投区”的六类回收物相呼应,暗喻着回收物品的循环利用。这一切,无不体现了变废为宝的智慧。
参与项目的40位团队成员,大多是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退休老人。“起初面对陌生的设计和技术,我们都不知道该干什么。”据团队成员邱老伯介绍,在制作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分工。“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都想把这个事情做好。”比如在制作龙爪过程中,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材料。而成员姜老伯冥思苦想,偶然发现家里酸奶盒颜色、质地正好十分合适,龙爪的制作难题总算迎刃而解。
进入制作中期,正值上海高温,先前龙身黏合使用的热熔胶融化了。为了找到更好的黏合材料,让“巨龙”呈现出更好的效果,团队成员决定对巨龙进行重塑。期间,成员们集思广益,寻求合适的衔接材料。一次,龙鳞组骨干成员方老伯在上网时发现了一种与“汇龙艺塑”十分适配的塑料铆钉,他当下买了样品回来测试。经过反复实践,最终这种既环保又低成本的塑料铆钉成为了衔接巨龙的关键元素。
经过“凌云生态先锋”“守艺人”两支社区社会组织团队、社区居民以及学生志愿者等群体80余人的共同努力,一条“汇龙”终于在凌云这片低碳街区迎来了腾飞。制作完成后的“汇龙艺塑”总长35米,通体使用442个12L回收塑料桶。负责龙尾装置的焦阿姨回忆起“巨龙”落成,通电发光的那一刻,依然激动不已:“我们参与了‘汇龙’制作的始终,我们很骄傲自豪能把废旧的东西变得有价值,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成果。”
据悉,“汇龙艺塑”将持续在凌云街道碳汇科普馆,感兴趣的朋友们不要错过。
凌云街道碳汇科普馆开放时间
每周二、周五14:00—16:30(节假日不开放)
记者:王薇
编辑:孙清渠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