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17日清晨,乌克兰东部重镇沃尔昌斯克上空回荡着俄军装甲车队的轰鸣声。城市主干道上,沃尔昌斯克市长举着白旗,带领当地行政人员迎接俄军进城,标志着这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城市正式易手。

这座位于乌克兰东部的城市虽然不算大,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近期战事的焦点。当俄军装甲部队沿着主干道开进城区时,街道两旁空无一人,只有零星的居民透过窗户观望。俄军"南方"集团军总指挥部随后宣布,经过数周的激烈巷战和持续围困,终于迫使乌军放弃这一据点。

在此之前,俄军突击队不仅切断乌军的补给线,还对城市周边的军事设施进行持续打击。战况最激烈时,整个城区回荡着炮火声,战斗持续整整三天三夜。城市东部和南部的居民区遭受重创,多处建筑物被炮火摧毁。当地居民不得不躲在防空洞中度过那些不眠之夜。

随着俄军逐步控制城区要道,乌军的抵抗力量逐渐减弱。最终,市长在权衡利弊后,为避免更多平民伤亡,选择投降。俄军突击队随即对城区进行地毯式搜索,以防止任何武装力量的反扰。至此,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陷入一种诡异的平静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场持续的冲突中,近期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大量自称是国际医疗志愿者的外籍人士照片,他们身着白大褂,手持医疗器械。然而,细心的网友发现,这些所谓的医护人员往往会在深夜发布一些令人费解的图片,比如各种先进武器装备的使用心得和作战经验。

通过对这些社交账号的深入观察,这些"医护人员"的真实身份逐渐显露。他们大多来自北约国家,包括英国特种部队退役军人、瑞典陆军前军官,甚至还有美国私人军事公司的成员。这些人虽然在公开场合自称是来支援乌克兰医疗系统的志愿者,但他们精通各种军事技能的背景却难以掩饰。

当地居民表示,经常能看到这些"外国医生"操控着先进的无人机设备,进行各种飞行任务。这些无人机不仅仅用于普通的医疗物资运送,更多时候是在执行军事侦察任务。有报道称,他们直接参与乌克兰情报总局的多次军事行动,担任无人机操作员和战术指导员的角色。

最近在红利曼战区,当地居民反映,以往日夜不停的炮火声明显减少。这个细节虽小,却暴露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乌军的弹药储备可能已经到捉襟见肘的地步。

通过对实地战况的分析发现,乌军炮兵阵地的反击频率大不如前。过去每天能听到成百上千发炮弹的轰鸣声,现在却变得零星稀疏。有当地老百姓说,晚上睡觉反而安静,这种反常的平静让人心里不踏实。前线战士透露,每次开炮前都要仔细计算弹药消耗,这种精打细算的状况在以前是很少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俄军通过前线侦察注意到乌军阵地的火力密度明显下降,炮兵支援也不再像往常那样及时有力。俄军抓住这个战机,加大进攻力度。虽然乌方派出大量外国制造的无人机进行骚扰和反制,试图弥补火力不足的短板,但收效甚微。

俄军不仅拥有充足的弹药储备,还能根据战场需要灵活调配。他们采用新型电子对抗设备,有效压制乌军的无人机活动。此外,俄军还改变以往的战术打法,减少不必要的弹药消耗,转而采用更有针对性的精确打击。这种战术上的调整,让本就捉襟见肘的乌军更加难以招架。

从今年9月开始,越来越多的乌军士兵选择放下武器。在红利曼战区,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零星的乌军士兵举着白布条,缓缓走向俄军阵地。这种场景在顿涅茨克地区也不断上演,让人不禁思考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据当地统计,近三个月来投降的乌军士兵数量已超过80人。这些投降的士兵中,不乏服役多年的老兵。他们在被俘后透露,部队内部士气低迷,补给不足,再加上寒冷天气的考验,让许多人对继续战斗失去信心。有的士兵甚至表示,连续几天没有吃上热食,取暖设备也严重不足。

最让人震惊的是发生在沃尔昌斯克和库拉霍沃地区的集体投降事件。当地目击者称,在一次遭遇战中,一支被包围的乌军连队几乎没有做出抵抗,就选择投降。这种情况在以前是很少见的。更令人意外的是,投降的不仅有普通士兵,还包括一些基层军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投降士兵表示,前线补给困难,战术指挥混乱,再加上家人的安危牵挂,让他们对继续战斗产生动摇。特别是在一些重要防御据点,当士兵们发现自己陷入包围,又得不到有效支援时,往往会选择保全性命。这种连锁反应导致部分战区的防线几近崩溃,直接影响到整体战局的走向。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