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王璐

编辑 | 魏佳

“百镜大战”真的来了。

据不完全统计,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国内外便有近20场关于AI眼镜的发布会,涉及百度、华为、影目科技、Rokid、闪极科技等互联网大厂、消费电子企业、AR类硬件科技公司。

一般来说,如果某一赛道竞争越激烈,各家便会争分夺秒地卖货,从而占领市场,可AI眼镜赛道正好相反,显得十分神秘,大多数AI眼镜都处在“只发布不发售”状态。现在用户看得见、摸得着、讨论度高的只有一款「Ray-Ban Meta」的智能眼镜(以下简称Meta AI眼镜),而且它还没有在国内发售,国内用户的感知仅停留在各大博主的“推荐”上。

在大家的设想中,AI眼镜的终极形态会是一个超级智能集合体,能取代手机、耳机等各类电子设备,成为用户与外界交互的最终形态。但目前它还是“小学生”水平,不仅可用的功能很少,也无法离开手机,更像是一款手机助手。

AI眼镜,真的困在手机里?

离开手机,AI眼镜只能拍照

在分析AI眼镜对手机的依赖之前,我们先有必要搞清楚AI眼镜主要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是否都必须用到手机。

在《狂飙的AI眼镜,能火多久?》一文中,「定焦One」曾对AI眼镜形态进行分类,大部分厂商围绕“音频”、“摄像头”、“AR显示”三种要素进行组合,主要分为三种路线,AI音频眼镜(华为智能眼镜2)、音频+摄像头(Meta AI眼镜、百度的小度AI眼镜)、音频+摄像头+AR(AR眼镜公司Rokid推出的Rokid Glasses)。

它们的外形都和普通眼镜差不多,重量在50g左右,具备的硬件越多,能实现的功能便越多。比如用户想用AI眼镜拍照,AI音频眼镜便无法做到,Meta眼镜、小度AI眼镜这类携带摄像头的可以完成,在此基础上带有AR功能的AI眼镜,还能支持看照片预览。

目前市场上最多的是音频+摄像头,和音频+摄像头+AR这两类,后者被AR类厂商认为是新机会,国内AR四小龙都进入了AI眼镜市场。

本文讨论的AI眼镜,也主要围绕功能更加丰富、发展潜力更大的这两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看各家在发布会上展示的功能,已经覆盖了工作、生活、学习等多个场景。

比如能给打工人提效,直接喊一声“XX,帮我查某个信息”,AI眼镜便能在几秒内搜索到有效信息,还提供语音讲解。此外,备忘录、提词器等功能也是打工人神器,有些配备AR功能的AI眼镜,还支持用户按自身喜好设置题词播放速度。

AI眼镜在日常生活中的便捷性也是厂商们的宣传点之一,用户不用掏出手机便能接打电话、听音乐、以第一视角拍照录影,还具备导航、翻译、点餐、支付等功能。

它甚至还延伸到了学习场景,比如部分AI眼镜提供拍照答疑功能,用户只需对准题目咔嚓一下,AI眼镜便能给出答案和解题过程,知识储备量可以应付中考。这也让部分网友调侃,买一副AI眼镜,把学习机的钱都省了。

在各家的宣传中,AI眼镜是一个具备高智能化、高性价比、高便捷性的产品。

不过,「定焦One」在和从业者、用户的沟通中发现,AI眼镜的功能中,最常用的是接打电话、听音频、拍照录像这三大基础功能;其次是翻译、提词器、导航。至于其他功能,并不好用,使用程度不高。

这些功能中,除拍照、录像在使用时不需要调用手机外,其他都需要靠手机连接实现,而且拍照、录像也需要存储在手机里。

有部分厂商的AI眼镜搭载了芯片和小模型,支持离线翻译,不过,该厂商也表示,其绝大多数功能都需要通过手机完成。

从业者橙子解释,无论是简单操作还是复杂操作,目前的AI眼镜都需要通过设备接到手机上实现。

比如最常用的接打电话,是通过Bluetooth连接到手机,整个原理和耳机差不多。翻译、提词、导航功能是用户通过眼镜识别到图像或语音信息,然后通过Bluetooth、Wifi等传递给手机扔到云端处理,再反馈到眼镜上。

不难发现,尽管很多用户想不携带手机和耳机,通过一副眼镜解决所有问题,但现在还做不到。如果手机不在身边,AI眼镜就只是一台低配版相机。这是AI眼镜的一大痛点,限制着用户的购买欲。

不仅依赖手机,还不如手机方便

AI眼镜之所以不能完全离开手机,是因为技术发展、便携度、合规认证等多方面的阻碍。

先来看最直接的技术限制。“AI眼镜通常依赖手机作为计算和数据存储的中枢,目前许多AI眼镜的硬件计算能力有限,不能完全独立执行复杂的计算任务。”XR INNOtopia国际社区主理人、XR产品经理、XR内容设计与制作工作室&Apple Vision Pro游戏自研创业者Brain表示。

Brain觉得,未来的AI眼镜可能不再依赖手机等外部设备,而是依托云计算或边缘计算进行处理。通过云端运算,AI眼镜可以访问更强大的计算资源,实时处理大规模数据,并通过网络实现更高效的推理和反馈。

但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挑战巨大,完全脱离手机并在云端处理的可能性还受到网络延迟、带宽限制和隐私安全等问题的制约。Brain认为,短期内AI眼镜仍要依赖手机作为辅助设备。

橙子进一步从用户体验上解释,想让AI眼镜取代手机,要面对两大难点。

首先其需要具备手机上的所有功能,才能摆脱掉手机配件的定位,这要求AI眼镜最起码具备AR显示模块,才能操作各种App,此要求直接pass掉了Meta AI这类有摄像头但不带AR显示的眼镜。

其次是支持独立运算,意味着要将更多的硬件放进眼镜里,同时电池的续航力也得跟上,导致眼镜重量会大幅增加,影响用户佩戴舒适度。“如果用户戴得不舒服,就更谈不上功能使用了。”橙子表示,目前轻量也是AI眼镜厂商宣传的一大卖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还有合规问题,想让眼镜具备网络通信功能,需要安装4G/5G网络模块,这需要经过国家认证,但目前尚未形成一套专门针对AI眼镜的审核标准。

不仅短期内不能脱离手机,AI眼镜的一些功能,还不如直接用手机方便。

拿听音频的功能来说,某AI眼镜企业从业者黄先生告诉「定焦One」,由于AI眼镜的扬声器采用外放式设计,降噪效果肯定不如耳机好,并且有一定漏音情况。

但随着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黄先生觉得,此类影响肯定会越来越小,比如目前一部分眼镜采用定向扬声器技术,解决了漏音的问题。

再看大家这次被热议的翻译功能,很多人想像中的AI眼镜可以自动定位外文路牌,进行实时翻译,但实际操作为,用户需先打开眼镜摄像头,发送拍照命令,然后再翻译,整个过程比较麻烦,还可能会出现延时。

橙子表示,AI眼镜也可以做到实时定位拍照翻译,需要摄像头保持打开状态,但这样操作很耗电。

橙子在试用了多款AI眼镜后的感受是,“AI眼镜和大模型的搭配不够顺畅,有时听不懂命令、有时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长。AI眼镜的功能开发都是围绕着手机,但便捷度还远比不上手机。”

取代手机为时尚早,先发力设计和渠道

在与「定焦One」的交流中,从业者的一致观点是,AI眼镜尚处在发展初期。厂商们对于新功能的研发,也处于摸索中,但仍然都需要借助手机,例如基于AI识物功能,做搜题、搜菜谱等。

Brain认为,AI眼镜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未来发展趋势,虽然前景可行,但要实现普及仍需时日。市场发展、品牌建设、软硬件技术进步、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决定了这一行业将在长期内经过不断的摸索与创新。

他补充,目前各大AI眼镜厂商主要发力点是使用场景、用户体验、社交互动等软性层面,比如“无论是骑车、跑步、做饭等双手被占用的场景,还是需要频繁操作设备的工作场景,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或简单的手势操作来控制AI眼镜进行使用”。

换句话说,能不能脱离手机,还不是厂商们现在竞争的重点。他们认为,更急于解决的问题有两点。

首先,AI眼镜现阶段要解决的重点不是功能开发,而是工业设计。

目前AI眼镜的发力点在软件功能,但限制在硬件。如何尽可能降低电池体积和重量,提高眼镜的续航能力,还要保证散热功能良好,让重量(体积)、续航、散热在一副眼镜里都达到最佳状态,是各家突破的重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在研发AI眼镜功能的同时,注重推广渠道。

不止一位从业者表示,Meta AI眼镜预计今年超150万的销量背后,和眼镜厂商雷朋的合作十分关键,作用甚至超过了AI功能本身。

“雷朋属于国际知名的中高档眼镜品牌,备受明星和时尚人士追捧,一款普通眼镜的基准定价为199美元,用户只需要多花100美元,便能多拥有一项AI功能,性价比很高,而且其线下门店渗透率也很高,在美国有257家直营店,这为Meta AI眼镜的销量打下了基础。”橙子认为。

据了解,国内打造AI眼镜的互联网大厂、手机厂商、AR类公司也在紧锣密鼓地和暴龙、博士等眼镜零售品牌合作。

总之,AI眼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尽管在两三年内不可能脱离和取代手机,但大家对前景还是保持乐观。

黄先生表示,这两年火的都是一批AI类软件产品和公司,大模型需要落地的硬件产品,眼镜是大家找到的最合适的设备,虽然目前硬件条件有限,但形态上具备很大想象空间,基本所有显示类内容都可以用眼镜实现,用户对AR类可穿戴设备的需求也在增长。

洛图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AR类设备销量同比增长了49%,成为整体XR市场增量的主要来源,其还预测,2024年全年AR设备在全渠道的销量规模将达到28.1万台,同比上涨近40%,并指出“AI+AR”将成为产品向前发展的主线。

面对巨大的想象空间,各大厂商们还将继续探索。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Pexels。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橙子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