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公布的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名单中,15部戏剧作品、12部电影作品、16部电视作品、10部广播剧、12首歌曲等,共105部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本版约请戏剧、影视、音乐、广播剧等领域专家解读作品的创作手法与选题立意,与读者分享获奖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编 者

戏剧——

千山绿意 万家灯火

宋宝珍

15部戏剧作品获得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主题表达彰显时代精神和家国大义,内容选材不拘一格,形象塑造深挖人文内涵、创造艺术典型,表现形式推陈出新、创造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整体看,剧目特点鲜明,是戏剧精品的集结号,更是舞台创作的风向标。

主题深刻,意蕴高远。获奖剧目围绕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现实生活、时代发展等主题,提炼素材,披沙拣金,艺术呈现精益求精,展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京剧《红高粱》、扬剧《郑板桥》、曲剧《鲁镇》、话剧《屈原》、舞剧《咏春》、音乐剧《飞天》、高甲戏《围头新娘》等,都保留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粹,实现了当代演绎和创新呈现,塑造了典型生动、鲜明独特的艺术形象,以人物行动、戏剧场面自然而然地展现主题。京剧《齐白石》以创新性京剧程式表现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人生传奇。舞剧《咏春》以舞蹈语汇与咏春拳术的有机融合创造生机盎然的舞台景观。

反映现实,贴近人心。在获奖的15部戏剧作品中,有13部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剧目,占比86.7%,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艺术创作的大力支持。本届获奖剧目包括京剧、扬剧、曲剧、豫剧、高甲戏、话剧、舞剧、音乐剧、杂技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话剧《生命册》通过城市化进程中一系列个体在时代大潮中的跌宕起伏、奋进求索和生命感悟,展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社会人生的丰富图景。话剧《右玉》表现了山西农民战天斗地,久久为功,将万亩荒漠改造成美丽绿洲的感人事迹。豫剧《大河安澜》以黄河治理为背景,表现出中国人的天人合一观念与淳朴感情。话剧《炉火照天地》表现马鞍山钢铁公司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中国高速轮轨跨越性发展的英雄壮举。越剧《钱塘里》以一起交通事故开篇,串联起百姓一系列悲欣交集又情暖人间的大爱故事。千山绿意,遍地春潮,戏剧的百花园姹紫嫣红,充满诗情画意。

守正创新,大胆实践。获奖剧目在表演、导演、舞美、音乐等方面展现了较高水准,特别是运用新理念和新技术,在视觉空间构造上追求艺术与技术、真实与想象、写实与写意的相辅相成、有机融合。音乐剧《飞天》突破了传统的戏剧线性叙事,凸显音乐魅力、抒情诗意、意象瑰丽。杂技剧《天山雪》以惊险奇绝的杂技手法、多媒体影像和多重技术手段,完成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戏剧叙事。杂技剧《先声》运用杂技语汇和现代造型弘扬民族精神、表现爱国情怀。

这些获奖剧目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与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出中国戏剧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为今后戏剧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艺术启示,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

电影——

收获银幕上独特的“这一个”

胡智锋

12部电影作品获得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以创新精神彰显新时代电影的人民性品格。

内容创新,讲述时代之新。《万里归途》首次以利比亚大撤侨为背景,讲述中国外交官在艰难复杂环境下,以卓绝的智慧、惊人的胆识和坚忍不拔的努力,带领同胞们成功踏上归国旅程的故事。《我本是高山》首次在银幕上以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为原型,讲述了这位为改变女性命运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办学的好校长的感人故事。《长空之王》首次聚焦空军试飞员,讲述这个英雄群体在面临重大技术挑战乃至在生死关头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北京2022》首次披露北京2022年冬奥会从筹备到成功举办期间令人动容动情却不为人知的故事。一个个“首次”,彰显电影创作者主动拥抱时代、深入开掘生活、用影像叙事书写时代之新的用心用力。

视角创新,塑造人民形象。《流浪地球2》中外交官周喆直的形象稳健、大气;科学家图恒宇的形象严谨、执着,饱含深情;刘培强的形象刚中带柔、亦庄亦谐,刷新人们对航天员的认知。《志愿军:雄兵出击》塑造了一组个性鲜明的抗美援朝英雄群像。《钢铁意志》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鞍钢重建为题材,塑造了赵铁池等一代钢铁战士的形象,还原了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不畏艰难、开创新局的精气神。《人生大事》中殡葬师莫三妹外糙内柔、质朴深情的普通劳动者形象栩栩如生。这些作品中的人民形象多元、立体、饱满,独特而富有精神内核,人物个性得到充分表达和凸显。

类型创新,满足大众需求。《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将战争片、奇幻片、古装片等多种类型混合在一起,既有宏大场面,也有奇幻想象。《第二十条》融合多种类型,在紧张、严肃的叙事进程中,夹杂令人捧腹的喜剧场景,传递“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主旨,形成独特的韵味与情致。《热烈》将青春片与喜剧片融合,既有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热血沸腾,又有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莽撞无知,轻松愉悦中不乏励志。《长安三万里》以唐代诗歌为主题,打造新的银幕动画形象,这也是中国动画电影值得关注的原创类型。

内容之新、视角之新、类型之新,彰显电影工作者勇于探索、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电视剧/片——

记录时代发展进步

易 凯

16部电视剧/片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些作品生动展现时代的发展进步、书写人民的奋斗史诗,为电视艺术创作发展带来经验启示。

从时代精神和人民实践中寻找创作灵感。生动反映新时代、新气象、新成就的诚意之作,成为近两年电视艺术的创作潮流,也是作品收获口碑的根本保证。电视剧《县委大院》展现了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担当与奉献,《欢迎来到麦乐村》从援外医疗视角展现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大山的女儿》彰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青春力量,纪录片《锻造雄师向复兴》客观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大漠初心——彰武治沙群英纪事》真实再现1952年以来彰武一群治沙战士的英勇事迹与宝贵初心。这些作品把反映时代精神作为神圣使命,镌刻时代足迹,唱响时代主音,描绘时代图谱,成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从火热的生活中“舀”出生命底色、从人民的奋斗梦想里揭示人生真谛,电视剧《南来北往》《父辈的荣耀》《幸福到万家》、纪录片《两岸家书》等创作紧贴时代脉搏、真情投入生活,在气象万千的历史和现实中仰观俯察、深思顿悟,作品因而具有与观众共情共鸣的精神能量。

用守正创新提升品质,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好作品经得起人民和市场的检验,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电视剧《问苍茫》实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当代化与年轻化表达,《城中之城》积极探索行业叙事与人性深度的有机融合,《去有风的地方》在浓郁的地域风情中有效赋能当地文旅发展,纪录片《中国》(第三季)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审美的互彰互渗。其中有些作品甚至成为现象级“爆款”,正是因为创作者敢于、善于以创新理念走出窠臼、追求卓越。

尊重文艺人才和创作规律,是出精品的重要前提。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前提下创新创造、精益求精,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扣人心弦的叙述、血肉丰满的人物、精致考究的细节,来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才能打造出新时代的高峰之作。电视剧《繁花》《三体》《人生之路》等,题材不同、风格各异,但都是被公认的佳作。几部作品均从原著中充分吸收文学营养,并较好地实现了文学语言向视听语言的巧妙转化,进而呈现出鲜明而浓郁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质感,实现了口碑与市场的双赢。

在电视艺术创新创造中,人永远是最关键的因素。每一部优秀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高品质的创作团队。因此,充分尊重创作者和创作团队的创作个性、创造性劳动,充分重视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营造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的良好环境,成为电视艺术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者为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广播剧——

好故事“声”临其境

关 玲

随着5G时代到来、知识付费兴起,众多新技术在视听领域陆续落地,“耳朵经济”迎来发展新机遇。此次获奖的10部广播剧作品题材、主题、内容有新意,创作手法有突破,艺术审美有追求,彰显了声音艺术的魅力,也为创作者带来更多思考:好故事如何“声”入人心,让人“声”临其境?

10部作品题材可以简单归纳为农业(《禾下乘凉梦》)、航天(《问天》)、渔业(《山海渔歌》)、乡村振兴(《彩虹路上》)、东西部合作(《我从湾区来看你》)、法制(《喜鹊》)、教育(《马兰的歌声》)、历史文化(《赫哲人的“伊玛堪”》《遇见良渚》《听!国宝在说话》),选题视角丰富多样。

这些广播剧作品不仅突破了现实题材创作难点,也构建了诗意的美学风格。比如《禾下乘凉梦》采用自述方式,讲述“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的故事,为听众铺陈开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不凡的人生经历。如同丰富的音轨,同类题材作品有不同角度、呈现不同“音色”。《山海渔歌》反映粮食安全问题。《问天》以我国载人航天重大事件为背景,用声音塑造了以聂海胜等为代表的航天英雄群像。同样是历史文化题材,《赫哲人的“伊玛堪”》跨越80年时空,讲述三代赫哲人挖掘保护传承文化瑰宝“伊玛堪”的故事,打造“可以听”的文化传承史。《遇见良渚》讲述四代良渚考古人80多年的接力故事,身临其境的音响动效,艺术地表现了“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这一主题。《听!国宝在说话》是一部网络广播剧,也是一部儿童剧,通过50件文物生动有趣的故事,还原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孩子们体会文物的价值。

表现同一主题的《彩虹路上》《我从湾区来看你》《马兰的歌声》《喜鹊》4部作品有不同层次。《彩虹路上》两个村落,两代人,携手致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我从湾区来看你》讲述澳门女孩和喀什女孩一起设计富有新疆文化特色珠宝的故事。从澳门、新疆到大湾区,当代青年在文化交融中共同追梦。《马兰的歌声》中,邓小岚在河北马兰村义务教授山村的孩子唱歌、弹琴,组建合唱团。18年里,她用音乐和艺术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也改变了山村面貌。《喜鹊》聚焦农村未成年人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国内首部未成年人保护题材的广播剧。

在广播剧诞生100周年之际,10部广播剧精品用不同的艺术创作手法、独有的话语方式,讲述了中国故事,展现了声音艺术的魅力。

(作者为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副会长)

丰富人们的情感体验

张 萌

歌曲因其深情凝练的艺术呈现、便捷广泛的接受方式而独树一帜,成为凝结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情感记忆、记录一个时代变迁的声音标识。本届入选的12首歌曲在兼顾思想性、艺术性、大众性的同时,展现出创作者们对现实生活的深切观照和艺术创新的不懈追求。

多首获奖歌曲紧密围绕时代主题展开,彰显出强烈的时代性与使命感。《如许》以红旗渠精神为主题,用雄浑昂扬的旋律,奏响跨越时空、奋进向上的时代乐章。《天山放歌》以新疆发展的繁荣图景为蓝本,融合现代曲风与多种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展现了新时代新疆大地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的人文风貌。《我引绿洲接长路》通过对地方音乐语汇的创造性运用,歌咏宁夏地区从古道驼铃到现代繁华、从荒漠戈壁到绿洲成荫的历史性巨变。《新路》以乡村振兴为主题,通过运用一系列富有生活气息和象征意义的意象,反映广大党员干部带领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无我》起笔于高远的人生境界,将个人的奉献精神与家国情怀相融合。

多首获奖歌曲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艺术家的文化自信。《瓷魂》以陶瓷的特性比喻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通过对陶瓷这一文化符号的赞美,将思想深度巧妙地融于清新隽永的曲风之中,不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传递了对未来的期待。《盛世莲花》融合了粤剧、京剧的神韵,深情地描绘了澳门的历史变迁和时代风采,体现了澳门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以及“一国两制”方针下澳门的繁荣发展。

一些作品着眼于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情感需求,反映普通人在时代变迁中的奋斗、成长与感悟。《枕着光的她》以细腻真挚的笔触将老一辈人温暖质朴的爱情娓娓道来,展现了细微而真切的美好情感。《小花》充满了诗意和童趣,从微小的视角折射深远的立意。《我们的家》悠扬的曲风加上歌者温暖的演唱,让亲切感扑面而来。

获奖歌曲在风格的多元化、表现手法的时代性方面都颇具新意。《今朝》的歌词简洁凝练、通俗易懂,通过巧妙的修辞手法,如“顶真”等,将江山、家园、百姓、神州、民族等意象串联在一起,突出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今朝》通过宏大的交响乐编制和合唱团的精彩演绎,展现磅礴的气势和深厚的艺术底蕴。《一路生花》(2024特别版)在原版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编曲和制作,使歌曲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丰富。

不难发现,歌曲创作正在努力提升艺术的多元性与融合性,通过丰富人们的情感体验,凝聚社会共识,为社会发展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

(作者为中国文联音乐艺术中心副主任)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19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