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21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打开中美关系新局面。彼时的毛主席深忧中国未来的发展。尼克松访华,是毛主席维护中美关系的基础一步。然而世事难料,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中美建交因此停滞不前。中美关系将何去何从?毛主席赶在逝世前,呕心沥血为中美关系完成最后一件事。由此往来,中美维持友好关系近四十年。毛主席究竟做什么计划?尼克松为什么二次访华?中美关系到底发生哪些微妙变化?本篇文章,我们一起来探索水门事件后,毛主席的“关键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1年底,尼克松宣布将要开启访华旅程。这一事件极大拨动世界各国的敏感神经。这是20世纪70年代初最值得关注的一件事情。尼克松看似轻描淡写的一个决定,实际上却掀得整个国际社会惊涛骇浪。各国无外乎观察着美帝的风向行事。尼克松将要访华,是不是中美即将打破多年隔阂,成功建交?

尼克松访华这一事件,即便放在历史的今天,仍然是一件值得被拿出来反复研究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尼克松访华是发生在1972年的事情,可一直到1979年1月1日,中美才正式建交,这近7年的时间,为什么中美迟迟没有建交?按理说,尼克松与中国友好往来,不是应该即刻建交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原因还要从水门事件说起。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丑闻,美国社会主流很少谈论这件事情。然而这一事件的中心人物,却是那位访华的尼克松。尼克松访华、尼克松水门事件,这两大事件让尼克松的人生宛如经历一次跌宕起伏的过山车。访华事件,让尼克松推向执政的高潮。而水门事件,最终结果直接让尼克松完结政治生涯。

1972年6月17日晚,美国华盛顿水门大厦灯火辉煌。民主党一位工作人员刚刚结束一天的忙碌。他正打算离开水门大厦,回家好好歇息一下。当走出水门大厦,一阵凉风吹起,他不经意间回头看向自己办公室的方向。突然,他看到办公室有几条光柱闪烁。他还以为看花眼了,揉揉眼又看了一下。那几条光束很明显出现在他的办公室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自己走的时候,明明关掉所有的灯源。他心下一惊,当即喊上水门大厦的保安,组织一队人,前往办公室进行搜查。不一会,5名“黑衣大侠”被捉在地。他们全都戴着白手套,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员。经询问,这几人自称是中央情报局的雇员。可实际上,他们全都是尼克松总统手下的人,奉尼克松之命,前往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设备,附带搜查文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盛顿邮报》即刊登了这件事。尼克松总统惊呼:“中央情报局长出面拦截此事,以国家安全为由,绝不能让联邦调查局插手此事......”尼克松马上就要迎来第一次连任的竞选,此事端非同小可,如何尽最大可能将事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尼克松极尽努力想要做到的。然而事与愿违,尽管尼克松及助手们用尽一切办法,依然不能将此事按压下去。

民主党在国会中风头正盛,正巧撞上尼克松这码事,岂会就此放过。民主党当即成立一个特别调查委员会,对尼克松竞选活动从上到下翻了个底朝天,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尼克松的问题逐渐暴露在公众视野中。民主党这招,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虽然是以削弱美国政府权威为代价,把此事闹得人尽皆知,却也达到了预设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4年8月8日,尼克松不堪负重,宣布次日辞职。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因为此等丑闻而辞职的总统。此次事件,称为水门事件。水门事件的暴露,揭示出美帝政治党派的另一面。实际上,正所谓有句俗语:天下乌鸦一般黑。窃听器窃听政治对手,以及窃取机密资料文件,这不是到尼克松这里才有的先例。

那些尘封在往事下的,恐怕还有很多类似事件。但很不巧,尼克松踩上了这颗雷。这是政治上的手段,是属于普通人很难接触到的事件。正因如此,尼克松事件的暴光,似乎让美国国会蒙羞,多方压力下,被迫下台。那么,水门事件对于中美关系的影响又是如何呢?几乎可以肯定,水门事件极大延迟了中美建交的时间。

“背锅侠”尼克松下台后,前副总统福特走上总统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福特的优势在于他是位草根总统,知民心、懂民意。可在总统这个位置上行事,需要的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亲民,还要懂得判断国际形势。福特显然是个让基辛格头疼的总统。尽管基辛格在福特上台后,多次来防御华盛顿与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都没能让福特意识到中美关系的重要性。福特在任期间,中美关系不仅没有走向正常化发展,反而面临诸多难题,甚至一度撕裂中美友好的局面。基辛格气得脸色铁青,索性对中美关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而后,中美关系又是怎么重塑良好的氛围,维持近40年平静的关系呢?这一切都要感谢伟大的毛主席,或明或暗左右这件事情。

而且,毛主席的伟大之处,在于跳脱水门事件之外,提前为此中美关系铺垫一层软垫。这层软垫即是在尼克松访华时发生的。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的飞机抵达中国首都机场。周恩来总理亲自接机。此次尼克松为期一周的访华,虽然不是以两国建交的方式进行的,却也意义非凡,几乎看起来比正式建交还要让人激动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关键就在于,这一举动打破了两国数十年来的“冷战”与“敌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一直对华采取敌对政策,军事、外交、经济多重领域孤立中国,让中国的发展陷入被动的局面。而尼克松主动访华,打破了这个魔咒,让国际社会感到“春天”突然来临。尼克松的决定让人感到意外,但也在毛主席的理论射程之内。

早在很久新中国初期,毛主席就曾预言:6、7年代,中美局面将会大变。果不其然,尼克松捧着一张笑脸来到中国。迎机的周总理护送尼克松来到钓鱼国台宾馆入住。这天晚上,毛主席秘密接见了尼克松。此时的毛主席腿脚已经很不方便,走一段路都要喘口气歇歇。主席身边,医疗团时刻待命。

即便是身体不适,毛主席仍然要接见尼克松。不仅要接见,还要十分客气地接见,要让尼克松有宾至如归之感。此次会见尼克松,众人鉴于对主席身体的考虑,原本想着谈话控制在15分钟内。可全程进展下来,谈话时间已经超过一个半小时。谈话结束后,主席卫士孟锦云观察到,毛主席仍旧十分激动与兴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极为看重中美建交,同样,毛主席对尼克松本人也保有极大的好感。毛主席当然不能未卜先知,预测到水门事件的发生。但是彼时的毛主席知道,中美还没建交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尼克松,是中美建交的关键。据主席的洞察,尼克松是最有可能完成中美建交任务的人,所以对尼克松重视,也是对中美未来发展关系的重视。

尼克松访华期间,受到中央热情的接待。周总理陪同尼克松游玩北京多地景点,还组织尼克松夫妇一同攀登长城。这些都让尼克松产生出对中国深刻的喜爱。毛主席还提出:把一对中国的熊猫送给尼克松夫妇。此时,毛主席选择与尼克松交好,在外界看来,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尼克松在遭遇水门事件下台后,毛主席仍然选择继续与尼克松交好。

1974年8月尼克松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加利福尼亚。此刻,他已不再是万众瞩目的美国总统,而是沦为一介平民。然而在尼克松回到老家后没几天,就收到了周总理发来的电报。周总理身患重病,每天又操持大小事务,没日没夜地忙碌,怎么想起来给尼克松发电报了?电报中,周总理向尼克松表达良好祝愿,并且表示热情邀请尼克松再次访华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过几个月,毛主席亲自打电话邀请尼克松再次来华游玩。英国前首相希思,也曾向尼克松转达过毛主席对待水门事件的态度:“那个什么水门事件我不懂,怎么闹得那么大,借题发挥?有点小题大做......你可不可以劝劝尼克松,帮他一个忙,帮他渡过水门难关?”尼克松已不再是美国总统,为什么毛主席与周总理还对待他这么热情?外界对此事充满疑惑。

这可以说是毛主席最为高明之处了。一来,是因为尼克松本人作为中美关系破冰的见证者与参与者,确实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国时刻没有忘记这个特殊人物所带来正面影响的恩情。二来,这是毛主席对外界释放的一个重要信号,即愿意与中国交好者,不论他是在位或是退位,不论他是总统还是平凡的人,他都是中国的朋友。中国的大门都永远为他敞开。

直截了当地说,中国对待中美建交这件事,是长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的。此做法,彰显大国气魄,弘扬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理念。毛主席的行动,在无声无息间,完成了对中国外交事业的积极推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6年2月21日,尼克松在第一次访华过去整整四年之后,再次访问中国。尼克松的二次访华重新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尼克松总统再次入住钓鱼国台宾馆,熟悉的景象扑面而来。不过让尼克松无比伤感是,这次来华,再也没有周总理的接待。周恩来总理已于年初时因病去世。

尼克松夫妇对于周总理的去世表示沉重哀悼。斯人已逝,尼克松无限感伤。尼克松到来的第二天,再一次会见了毛主席。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记载到:这时的毛主席健康状况已经严重恶化,毛主席的话听起来就像是一些单音字组成的嘟哝声。不过,尽管毛主席说话吃力,但言语逻辑清晰,依然能让人感到一国主席的威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克松被毛主席为国家而战斗到最后一刻的精神所折服。这个中国的领袖让他心情澎湃。他究竟是怎么做到把家国之事视为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事情?纵观美国历史,又玩弄政权炉火纯青的人,有处理国家事务聪明极致的人,但却很少看到像毛主席这样始终如一,把生命与国家发展融为一体。

这次会谈结束时,毛主席颤抖着双手,与尼克松紧紧相握。这样跨国际的友谊引来国际媒体驻足,他们纷纷在媒体封面上刊登此事。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京逝世。《时代》杂志将他评选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尼克松听说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后,内心伤感不已。

尼克松发表声明称:“毛泽东主席逝世了......他是一位具有非凡勇气、思想坚定的人,他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尼克松还提及,中美建立的友好关系,应当归功于毛主席,是他促使了这一事的积极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美国卡特当选总统。卡特一上台,中美关系立刻出现转机。卡特当即表示:希望中美关系能够正常化。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中美最终能够顺利建交,这一切事情的推动者,即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毛主席在对待尼克松问题上,与他时刻保持友好关系。这样的坚持不因水门事件而改变,或许正是这种坚持的影响,美国最终坚持与中国建交。

感谢毛主席与周总理的无私奉献,是他们的努力,维护了中美关系四十多年的和平,让中国在此期间迅猛发展,摆脱了纷乱的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