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夏(1894-1933),原名邓康,字仲澥,官僚地主出身,生于湖南省宜章县五岭镇邓家湾,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
父亲是晚清举人,当过参议员、县长,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捧着朝廷和政府的饭碗。
8岁开始上私塾,后就读于县办小学、衡阳中学、郴县中学、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科。
他从小就关心国家大事,喜欢阅读宣传新思想的书籍和报刊,崇拜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袖。
1917年,随父进京,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
此时正遇上一批伟大的老师——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他们以《新青年》为阵地,进行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李大钊的引导下,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参加五四时期一系列革命活动,成为革命青年的代表人物。
1918年5月,为反对北洋军阀政府跟日本签订丧权卖国的协定,他和许德珩、李达等组织2000多名学生到北洋政府请愿。这是中国学生的第一次罢课请愿斗争。
随后,组织学生救国会,创办《国民》杂志,并和许德珩任编辑股干事,负责编辑工作。
1919年3月,他和黄日葵、许德珩等发起组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利用星期日或假日,到北京城区,向一般市民作宣传。
他曾先后担任该团的总务干事和编辑干事,负责实际工作。该团的活动一直持续到1925年。
5月,参加“五四”游行和火烧赵家楼、曹汝霖住宅,痛打章宗祥的革命行动。6月3日,因在街头演讲,被捕入狱。
出狱后,他任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务干事,并作为北京学生代表,前往上海筹备成立全国学生联合会。
7月,参加李大钊等发起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并先后担任庶务股主任、执行部副主任和代理主任,以及评议员等职。
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邓中夏等人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积极从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工作。
4月,他带领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到长辛店机车车辆厂进行宣传教育,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
5月,成立了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此时,他兼任保定省立高等师范学校新文学教授,发动同学组织“新文化研究社”、“新教育协进会”等团体,向守旧派进行斗争。
1920年夏,大学毕业。父亲帮他在北洋政府农商部谋了一份职位,待遇优厚,聘任书送来时,他拒绝了。他也拒绝了胡适推荐的到欧美留学深造的机会。
10月,在共产国际帮助下,李大钊和邓中夏等人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基础,正式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劳动音》周刊,并派他到长辛店、铁路工厂创办劳动补习学校,对工人进行启蒙教育。
11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他是第一任书记并兼任北方组织负责人,还参加周刊的编辑出版工作。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建立了领导全国工人运动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邓中夏和罗章龙负责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的工作。
1922年5月1日,被选为长辛店工人的代表,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
会后,担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起草《劳动法大纲》,在全国发动劳动立法运动。
7月,他出席中共二大,参与二大宣言和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被选为中央委员。
不久,他又先后当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委员长,参与创办《中国青年》杂志。
“二七”罢工失败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由北京迁至上海,邓中夏到上海,担任了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工作。
1923年,他受李大钊推荐参加创办国共合办的上海大学,任总务长。
在上海大学任职的二年中,他聘请了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任弼时等一大批共产党员到校任教,利用上海大学为党培养人才。
6月,到广州参加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8月,去南京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团中央的执行委员兼团中央局会计。后任团中央局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长。
1924年下半年,辞去了上海大学的职务,专门从事工人运动。他与李立三、刘华等组织了沪西工友俱乐部。
1925年2月,邓中夏和李立三参加领导上海22家日本纱厂的工人大罢工。5月,到广州参加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会后留在广州,任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和党团书记、《工人之路》主编、党刊《人民周刊》的编委等重要职务。
为声援“五卅”运动,全国总工会决定发动省港大罢工。6月,他和苏兆征等一起组织发动了该罢工,持续16个月,25万工人参与,是世界工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罢工之一。
1927年4月,参加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并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在大革命失败的紧急关头,他坚决主张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受中央派遣,于1927年7月20日到九江,与李立三、谭平山、叶挺、聂荣臻等开会,分析形势、提出建议。
8月,参加党的八七会议,坚决拥护会议确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在白色恐怖的威胁下,他被派遣到上海,恢复党的组织,领导了南通、淮安等十多个县的大暴动。
1928年2月,又任广东省委书记,指导了东江和琼崖的游击战争。
6月,邓中夏在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会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员。
此间,他还作为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参加了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为赤色职工国际执行委员。
会后,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筹备并参加在海参崴召开的第二次太平洋劳动会议。
在驻莫斯科的两年里,总结了1919年至1926年间中国工人运动的经验,写出了《中国职工运动简史》,这是反映我国工人运动的第一部历史著作。
1930年7月,回到上海。不久,任中央代表,赴湘鄂西根据地,任湘鄂西特委书记、红二军团(后改为红三军)政委、前敌委员会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他与红二军团总指挥贺龙一起,领导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斗争,使监利、江陵、南县、华容、安乡等九县连成一片,加强了根据地的建设。
1931年,王明统治党中央以后,撤销了他的一切领导职务,停止工作,让他在上海沪东区宣传部刻钢板。
直到1932年秋,才安排他任中国革命互济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负责支援在斗争中遇难的同志和朋友。他深入群众,联系各界支持革命的人士,很快地打开了工作局面。
1933年5月15日,邓中夏在上海法租界被捕。
最初,他化名施义,隐瞒了真实身份。后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引渡到上海警察局,后又押往南京宪兵司令部。
不管是利禄引诱,还是严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临刑前,在狱中墙壁上写下10个大字:“但看十年后,红花遍地开。”
1933年9月21日凌晨,在南京雨花台被枪决,时年39岁。
少时是进步青年,考入北大,创立了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领导学生运动,他的一生光辉灿烂。
在北大,他激扬着红楼学子的热情;在长辛店,他点燃了工人运动的熊熊烈火。他的一生就像是一团赤色的火焰。
他放弃安逸的生活,一心为了革命事业而奋斗不息,始终站在斗争前列,勇立潮头,并经常发表指导革命斗争的论文与理论著作。正如他大学毕业时所说:
我要联合各同志,做到人人有饭吃,个个过富裕生活。要为广大民众谋利益,绝不为个人自私自利,单独发财。
-The End-
今日份话题:一人一句缅怀先烈邓中夏,快来写下你想说的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