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一位对一个系列的中国机制币进行分类研究的钱币收藏学者!他的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机制币进入了科学关注领域,进入了学术交流范围。这就是中国铜元领域巨作《中国铸造的十文铜币》的作者——法籍犹太人伍德华。它是本篇内容的主人公!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收藏家,商人!
伍德华 · 钱币收藏大家
伍德华1876年出生于印度洋中的留尼汪岛。1879年随其母亲定居于日本横滨,40岁前一直居住在日本,由于他父亲喜好收集邮票,伍德华12岁时接管了父亲的邮票集藏,16岁时开始撰写邮票文章,着重研究日本邮票,后成为研究日本、朝鲜、台湾邮票的权威。1916年,伍德华移居中国,很快对当时市面上正在流通的铜元产生了深厚兴趣,并全力以赴地收藏当十铜元。
伍德华旧藏-大清铜币中心宁阴宁仿部颁龙
多数收藏家喜欢当藏品保管员,他们守着满箧满屋的藏品,自以为可以称雄一时,称霸一方,却没有深入研究的本事。所以,只有对藏品进行分析研究的收藏家,才称得上真正的藏家。伍德华凭借自己收藏研究邮票的基本功,很快开始了对当十铜元的研究。
伍德华旧藏-大汉铜币中心赣辛亥当制钱十文
1922年8月,伍德华首次在《新中国评论》杂志上,发表了《山东铜元》,成为中国当十铜元研究的发端。
之后,从1926年3月至1935年12月,伍德华在《中国科学与艺术杂志》(不久改为《中国杂志》)上断断续续地发表了《中国当十铜元》的系列英文文章,逐次一一介绍中国中央和地方各造币厂、铜元局等铸造的当十铜元。1942年,他将发表的文章编辑成册,在法国巴黎正式出版。
伍德华创造性地把字母与数字相结合来作为中国铜元的分类编码,并成功地应用于各省、各个时期的不同种类的十文型铜元。无可否认,这种方法极为科学、先进。
这个方法的基本内容,就是以A、B、C、D等26个字母去掉“I”作为硬币不同面版的代号,而以数字1、2、3、4等作为不同背版的代号。通过实物的不同面背搭配,在开头列出每个面、背的图片,其后再把每个面、背按照实际情况,以代号互相连接,而不是直接把每种搭配的实物列出。同时在每种搭配之后给出每枚币实物的重量、直径、材质和级别(表示存世量的多寡)。级别以字母表示,其余以数字表示,并且加以历史背景介绍。这样的方法简洁实用,方便整理和记忆,又节约了出版成本。
这种以历史背景考证为依托、以钱币实物为中心、以版别为目标的整理方式,是全面而且深入的。该书所整理的部分也就是中国铜元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这次整理的结果,为中国钱币史保存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使得后人可以根据这个文献去继续进行收集、整理。也使得铜元史的研究有了一个可靠的原始文献。使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份珍贵史料不至于因为历史的变迁而散失无考。可以说,伍德华因其个人的喜好而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一份珍贵历史遗产。
而现在的很多铜元图谱已经背离了学术研究的初衷,铸造精美合乎利益便动不动加上“样币”、“试样”的字眼,实在是毫无根据。前人用汗水为我们铺垫了阳关大道,而有些人却总想着一步登天,结果最后首尾难顾。
在铜元收藏领域,随着盒子币的流行,越来越多爱好者不再对铜元历史及版别进行研究探讨,也不再对收藏之路加以感悟进步,甚至连真假都全盘寄希望于评级公司的评定,好高骛远而且眼高手低。铜元乃至整个钱币收藏领域形成了一股“快餐式”、“纯利益式”、“尔虞我诈”式的风气,污浊难闻。我想说的是:诸君入此行,当谨记提升自我实力方为根本立足,若舍本逐末,眼高手低,必然无法长久,更无法进步。”
伍德华/法鲁克旧藏
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当三十水龙红铜样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