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发展很快,尤其是航母这个领域,可谓是已经到了世界准一流的水平上,足以和美国的航母技术掰掰手腕。于是,很多军迷就表示“福建舰战力堪比美国核动力航母”,“如果不看动力系统,只看航母武装配置,福建舰比福特级强”,“福建舰和核动力航母战斗群打起来,一点也不吃亏”……总而言之,就是认为福建舰已经很强大了,美国的核动力航母都得见面输三分。事实果真如此吗?显然不是,否则还要核动力干嘛。咱们今天不讲高大上的理论,就说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没有核动力,对付核潜艇都费劲。
话说海军是一个机动军种,人类历史上的数次海上大战都是在双方舰队反复机动过程中完成的;而那些憋在港里不动的舰队,都是直接被人封锁在港口,然后沉没在港内。典型的被“憋死”在港口的舰队,包括甲午战争中的北洋海军、日俄战争时期的沙俄太平洋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公海舰队等等。这才有了那句话:不敢机动的舰队等于零。
对于大国交战中的航母战斗群而言,不光是没有机动等于零,甚至连机动范围太小、机动速度太慢也等于零。这个前提条件是大国交战中,因为在两个如中美这样体量的世界级强国交战时,在远洋定位航母战斗群的办法其实有很多,什么遥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S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高分辨率卫星、隐身长航时无人机、预警机、电子战机、海上巡逻机、海军舰队等等,都可以对敌方航母的位置进行全面的追踪。航母战斗群隐藏巡航阵位的难度要比大国打小国时难得多。
甚至,中美两个大国在和平时期,就会每天定位对方的航母,并且形成对方主要大型舰艇的方位航迹,实现“日常追踪”和“常态化追踪”,战时再寻找其精准方位时,往往也很容易。这个时候就造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核潜艇对航母战斗群的威胁。因为航母的方位容易确定,再结合到敌人航母战时要执行的任务时,航母巡航待机海域就很容易划定,因此航母也就很容易被潜艇伏击得手。
就比如二战时期,美国海军航母舰队在瓜岛附近的作战,需要兼顾方便后方加油补给、要把瓜岛纳入舰载机打击范围、需要避开日本控制的拉包尔基地的陆基飞机威胁、要拉开和日本主力舰队的距离随时准备海上战斗等等,因此其巡航区域被严格的定位在瓜岛东南部方向一个狭小的海区之内。由于美军舰队巡航范围易确定,因此日本的伊-19号潜艇竟然以6发鱼雷就击沉了美军“胡峰”号航母及1艘驱逐舰,并且击伤了1艘美军战列舰。
而对于现代海战来说,尤其是中美这样体量的世界级强国之间的海战来说,航母的巡航区域是更加容易确定的,如果以搭载远程反舰导弹且巡航速度能追上航母编队的核潜艇,对巡航区域内的敌人航母实施攻击,事实上难度会比二战时期小的多,也更容易袭击得手。因为现代攻击核潜艇可以在28节的高速巡航下,连续航行近90天的时间,是跟踪、打击敌人航母战斗群的“强力刺客”,除非航母编队在发现核潜艇后能够迅速将其击沉,否则就会有被核潜艇发射反舰导弹或远程鱼雷打击的风险。
此时,可以长时间保持巡航速度在30节左右的核动力航母,肯定会比巡航速度仅有16节左右的常规动力航母要安全得多。原因倒不是说核动力航母在面对核潜艇时逃跑的快,而是核动力航母巡航速度快、续航距离长、可以更少的依赖后勤,因此其在海上巡航待机的区域会有更大的面积,甚至可以跨几个交战海区进行大范围的机动巡航;因此核潜艇要准确找到核动力航母,就有了更大的难度,毕竟核潜艇依靠声呐探测目标,搜索的角度和距离都比较有限,这就像是打着手电筒在黑夜的大操场行走,并不能一下子就找到丢失的物品。
而常规动力航母巡航速度慢、续航距离短,还必须要接近后方的补给船队,否则就会脱离后勤支持。因此其巡航的海域一般是比较固定,且巡航海域的面积也更小,也很难进行跨越几个交战海区的巡航。因此其巡航方位很容易确定,敌人的核潜艇就有可能“闻着味”赶过来,对航母舰队进行超视距的“远程伏击”。
总而言之,核动力航母比常规动力航母的优势还是很多的,就凭人家跑得快、跑得远,就能带来巨大的战略战役战术优势,这些都是003型“福建舰”无法比拟的。当然,相信咱中国的核动力航母,也会在短期内出现,咱们很快就能补上这个差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