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统一,永远都是历史的主题

先来看一组数据:大禹时天下有万国,商汤时缩减为三千多个,到了周武王时,天下有一千八百个诸侯。

也就是说,诸侯的数量一直在减少,那些消失于历史中的诸侯其实都是统一的贡献者。

那时候,可能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事,可大家的行为都在无形中顺应着历史的潮流,为统一所助力。

再来看一组数据:春秋时,楚国灭掉了43国,晋国灭掉了34国,秦国灭掉了23国,齐国的数据是10,鲁国的是9,宋国的是7......

春秋就是一个列国角逐洗牌的时代,到了战国初年只剩下了被筛选出来的七雄,还有几个小国。

而这七个国家还要继续角逐,最终的胜利者只能有一个。也就是说,谁能笑到最后,谁将是大一统的开创者

这绝对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七雄心里都痒。

所以,大家都争着变法,魏国、楚国、秦国都先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法,都在锻炼自己的肌肉。由于竞争实在太残酷,许多诸侯的变法其实也是为了自保,不被别的诸侯所兼并。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周武王当年开创了列国共存的格局,那么大家共同尊奉周天子然后好好过日子不行吗?

说实话,还真不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天子 图源/剧照

春秋战国时代,列国虽然伐交频频,大多数诸侯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欲望,但统一的形态也是历史所需要的。

因为,只有天下的资源由一个统一的国家所调配,才能解决一系列个体所不能解决的大事、难题

比如,自然灾害。

据历史学者统计:在2117年的时间区间内,历史上明确记载的水灾有1621次,旱灾1392次。

但不管是治理黄河还是兴修水利工程,这些都不是一个诸侯国的能力所能完成的事情。

还有,防备游牧民族的攻击也不是一个诸侯国单独所能做到的。战国时代,赵国、秦国、燕国都在修长城抵御匈奴,但都没有作出大的成绩,像李牧也只是在局部阻挡了匈奴势力的推进。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一战就却匈奴七百余里,打出了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局面。

这就是统一的好处。

以孟子为代表的学者,这时候也是对局势有通透的认知,他在和魏惠王聊天时就明确指出:使天下安定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统一

也就是说,统一是大势所趋,战国七雄最终必须得角逐出一个胜利者,这事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只是,由谁来干成这件事却是变数极大。所以,大家都在努力。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秦国最终干成了这件事。

制度上,秦始皇全面采用了郡县制,直接在治理方法上实现了升级;

文化上,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使各地区的人之间能够更方便地进行交流;

交通上,秦始皇修建了驰道、直道等,将整个天下连接成一个整体;

瞧,全都是大手笔。这是在列国争雄的春秋战国时代根本不敢想象,也完成不了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始皇 图源/剧照

同时,秦始皇还将战国时代的长城连接了起来,组合成了万里长城。然后,再用秦直道配合军事物资的输送。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之后,秦国才真正实现了对匈奴的战略制胜。

为了征服岭南,秦始皇还开凿了灵渠。而秦国最终也在岭南设立了桂林、南海、象郡,三个郡。

这些都是在秦国成为一个大一统王朝之后才干出的大事。

所以,秦朝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但它却开创了一个大一统的模式,使统一成为历史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