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19)日

《四川日报》11版市州观察

整版关注甘孜州

“教育、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平衡”如何破解

两道民生难题的“甘孜解法”

稻城县持续推进考古成果、考古遗址活化利用

让远古石头“讲”故事

详情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平衡”如何破解

两道民生难题的“甘孜解法”

近日,甘孜州教育卫生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泸定县举行。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强甘孜州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教育高质量发展通知》)和《关于加强甘孜州新时代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通知》)两份文件。

医疗和教育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由于地理环境、人口分布、交通条件等原因,甘孜州面临着教育、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平衡的难题,总体表现为东部海拔相对较低地区优于南北部高海拔地区,城镇和公路干道沿线地区优于偏远农牧区。近年来,甘孜州从强龙头、补短板、重普惠方面入手,推进教育医疗均衡发展。

强龙头
打造紧密型医联体、校联体

11月6日,在甘孜州人民医院,放射科医师正通过远程阅片中心的“云影像平台”,调取患者的检查影像,出具阅片报告。

自远程阅片中心成立以来,已接诊患者超8万例。“我们正在努力打造‘全州引领型服务型医疗卫生机构’。”甘孜州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说。

何为“引领型服务型”?

“作为全州唯一的‘三甲医院’,我们不仅服务患者,也服务全州其他医疗机构,引领各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建立覆盖全州18个市(县)的远程阅片中心外,该院还针对全州医疗领域弱项,建立了肿瘤科、麻醉科、眼科、结核病科、骨科、儿科6个省级医学重点专科,填补了甘孜州医疗技术空白20多项。

为了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甘孜州提出了构建以州人民医院为“龙头”,康南(理塘县)、康北(甘孜县)区域中心医院为“枢纽”,县级医共体为“网底”的“1+2+N”的医联体,梯次推进医疗事业均衡发展。

在教育方面,甘孜州同样注重龙头带动作用。《教育高质量发展通知》提出,要依托省内外对口帮扶资源和北川中学、康定中学、州高级中学、泸定中学等示范性高中,建立全州高中教学(教研)联盟,推动州内高中与省内名优高中建立紧密型校联体。

补短板
鼓励人才流向高海拔、艰苦地区

“下个月,我们的‘飞地校园’就要开工了。”11月7日,石渠县教育和体育局局长拉吉泽仁拿着一份工期倒排表介绍,由于人才引进难、留不住等原因,县高中已经停办20多年。

在甘孜州高海拔地区,高中阶段办学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异地办学”是补齐这一短板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去年初,石渠、泸定两县开始携手推进“飞地校园”建设。

“‘飞地校园’建在交通、气候条件都相对较好的泸定县,规划学位3000余个,预计2026年建成招生,在满足石渠学生入学的同时,也会招收周边学生。”拉吉泽仁说。

各地也立足实际,不断探索教育医疗均衡发展路径。除石渠“飞地校园”之外,4月,色达县与绵阳市北川县合作开办“色达惠民安康班”,招收色达籍高中生到北川中学就读。

此次出台的《教育高质量发展通知》和《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通知》明确,拿出真金白银,激励在高海拔地区、艰苦地区任职的医务人员和教职人员,鼓励人才向此类区域流动。

《教育高质量发展通知》提出,将建立着重向高海拔地区、艰苦地区任教教师和高中阶段教师倾斜的激励机制,对从教满30年的一线教师,落实每人10万元以上的退休奖励金。其中,在海拔3500米及以上地区任教的教师,县(市)依据其高海拔从教年限,按每年不低于10%的标准上浮奖励金。此外,州级还将对石渠、色达、理塘3县从教满30年的一线教师按照每人5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通知》提出,对机构驻地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执业医师,给予每人奖励金1.2万元,海拔每增加500米,奖励金每年增加0.6万元。对机构驻地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执业医师,海拔每增加200米,奖励金每年增加1.2万元。

重普惠
多举措推动优质资源全覆盖

近日,巴塘县中咱镇卫生院开展了一场为期3个月的全民免费体检活动,检查项目包括传染病、肝肾功能、血常规等10多个项目,覆盖全县33705人。

在甘孜,这类“全民免费体检”的场景正在各地展开。推进全民健康管理,孕产妇、新生儿等重点领域和人群医疗服务普惠可及,近年来,甘孜州每年投入1亿元左右,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肺结核患者为重点人群,免费提供至少12项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此外,针对农牧区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的实际,持续开展先心病、高原脊柱炎、唇腭裂等筛查、义诊和救治。

此次出台的《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通知》提出,鼓励各县(市)落实经费,开展全人群健康体检,加强居民健康管理;支持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范围;农村孕产妇生育费用经医保报销后,剩余自付部分鼓励各县(市)财政兜底或视财力情况适当补贴,实现农村孕产妇州域内住院分娩“零支付”。

依托“远程网络教育”实现优质资源普惠,是甘孜州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教育高质量发展通知》也将“远程教育”列为重点,提出将按照州每年1000万元、县(市)每年50万元(海管委每年20万元)的标准,保障教育数字化运维经费,扩大远程教育规模,以县(市)为主落实网班教师工作补贴。目前,甘孜州远程网络教学已覆盖学校387所。

↓ ↓ ↓

稻城县持续推进考古成果、考古遗址活化利用

让远古石头“讲”故事

11月8日,在稻城县皮洛遗址考古工作站建设现场,工人正在进行收尾工作。

不久前,皮洛遗址暨更新世亚欧大陆古人类迁徙扩散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稻城县举行。会议公布了一项新发现——稻城皮洛遗址的年代最早已超过了距今20万年。这意味着人类至迟在20万年以前就登上了青藏高原东缘。

作为青藏高原年代最早、规模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皮洛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一直备受瞩目。近年来,稻城县抢抓文化遗址保护新机遇,持续推进考古成果、考古遗址活化利用,通过规划建设遗址公园、开发文创产品等形式,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打造“有生命力”的公园
“目前工程已完成近90%,预计年底初步验收。”在稻城县皮洛遗址考古工作站建设现场,稻城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干国新告诉记者,稻城县正规划建设“皮洛考古遗址公园”。作为考古遗址公园的一部分,考古工作站的建设将为后续考古研究和其他文旅融合项目的建设打下基础。

即将完工的考古工作站,功能布局已具雏形。一楼是旅游服务接待大厅、展厅以及旅游咨询服务配套室;二楼是文物管理用房、观光实验室;三楼是屋顶观光区、游客休息室等。

兼具“考古”和“展示”功能,既是考古工作站的建设思路,也是整个遗址公园的规划原则。根据规划,考古遗址公园内将修建考古大棚,内设展示栈道,在不影响考古工作的情况下展示考古发掘现场及地层、文化层、出土石器等。

“我们想要打造的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公园。随着考古和科研工作不断深入,公园展示的内容不断充实,内涵也会更加深刻。”干国新说,公园的建设将本着对遗址“最小干预”的原则,充分尊重自然地形,避免大面积土方扰动和深挖路基的行为,防止对已知遗址、地下可能埋藏遗存以及环境造成破坏或影响。

让遗址文化走进生活
10月底,一部以考古现场为线索、讲述20万年前的远古人类远征之行的纪录片《看见皮洛》正式发布。

“该片通过对四川稻城皮洛旧石器时代远古遗存的科学研判,辅以合理的浪漫想象,讲述了早期人类征服高原的故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喆轩介绍,纪录片加入了XR拍摄的手法,带领观众沉浸式重返旧石器时代,再现亚欧大陆古人类迁徙扩散的壮阔史诗。

旧石器时代遗址,尤其是像皮洛遗址这样的旷野遗址,可视性和观赏性不强。如何能让大众看得懂、感兴趣,让来自远古的石头“讲述”自己的故事,持续增强皮洛遗址吸引力影响力,是稻城县推动考古成果活化利用的方向之一。

除了拍摄纪录片外,稻城县还联合多方制作发布了《梦回皮诺》《远古的石头会说话》《时光上的皮洛》《香巴拉》等有关皮洛遗址的歌曲;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其中,以出土文物“皮洛手斧”为原型的考古盲盒一经推出便“一盒难求”。

“我们还将采用贴合年轻人审美的设计,推出更多文创产品。”干国新透露,规划设计的皮洛考古遗址公园中,也专门设立了文创中心,将结合皮洛阿舍利文化、藏族文化持续研发系列产品,推动遗址文化走进大众生活,实现可持续保护利用。

↓ ↓ ↓

浙江团队“组团式”帮扶道孚

强化医教人才“造血”能力

近日,道孚县38名医务工作者在“组团式”医疗帮扶团队的协调安排下,前往浙江省金华市开展交流学习活动。活动结束前,一位浙江的医疗专家提议大家互加微信好友。“回去遇到问题就能继续请教了。”道孚县人民医院医生杨灵莉开心地说,这次交流学习让自己看到了差距,回去后将努力补齐短板。

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医务部原主任、现挂职道孚县人民医院院长程振宇告诉记者,通过浙江的“组团式”医疗帮扶,不少道孚医生得到了“走出去”看差距、找短板的机会,“他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主动性也有明显提高。”

道孚中学教师白马翁姆也重新当起了“学生”。“现在我不仅要定期参加学习培训,还要参加考试。”白马翁姆说。

“我们通过重新制定‘课堂教学量化评价表’,开展‘道孚中学教师成长营’‘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工作坊’等活动,不断丰富人才培养方式,强化道孚中学自身‘造血’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校长、现挂职道孚中学校长何炜说。

↓ ↓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理塘县易地搬迁安置点亚吉小区青年农牧民正在直播带货。在四川省邮政管理局的支持下,该小区建立“亚吉电商直播间”,助力农特产品销售。  叶强平 摄(C视觉)

↓ ↓ ↓

依托帮扶实现多个“零”的突破

泸定群众健康更有“医”靠

11月8日,家住泸定县的王先生在泸定县人民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能在‘家门口’的医院做这项检查,不用往返奔波大城市,太好了。”

“冠状动脉造影”是泸定县人民医院开展的新项目。近年来,借助医疗“组团式”帮扶力量,该院共引进17项新技术新项目,实现多个“零”的突破。泸定县人民医院还斥资2400万元打造“智慧医院”,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实现了心电图、放射阅片远程互联,将优质医疗服务带到了群众“家门口”。

“这些技术空白的填补,不仅为患者节省了大量成本,也有助于医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 ↓ ↓

康定教育完善“帮扶教师+本土教师”模式

打通学生“多元成才”路径

“假作真时真亦假……”11月13日,康定市第二中学文学社内书声琅琅,来自浙江的帮扶老师芮垚渊正带领学生对《红楼梦》进行赏析。文学社的创办,是康定市第二中学在“组团式”教育帮扶力量的帮助下,践行“多元成才”理念的缩影。

随着“组团式”教育帮扶在康定深入推进,“多元成才”理念也在当地逐渐扎根。以康定市第二中学为例,由来自浙江的“组团式”教育帮扶老师牵头,该校先后指导学生创办了CTB(全球青年研究创新论坛)、音乐、文学、天文等12个特色社团,并成功举办首届校园音乐节,大力拓展学生的兴趣领域和视野。同时,借助“帮扶教师+本土教师”模式,该校还创新开设美术音乐、播音主持等6个特色课程,组建涵盖高考升学、高职单招、艺术特长等多种形式的特色班级。

“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方向。”该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 ↓ ↓

拓宽群众反映诉求渠道

稻城发放纪检“一卡通”

“我们出行必经的桥梁受损,一到下雨天,人、车都不敢过,希望你们帮忙解决一下。”近日,稻城县省母乡冉子村村民中某拨通了县纪委监委发放的“小卡片”上的电话。接到电话后,稻城县纪委监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

调查显示,中某所说的这座桥位于他和该村另外7户村民通往县城的唯一通道上,受今年多次强降雨影响,桥墩出现了破损。稻城县纪委监委迅速对接交通、水利等部门前往现场,制定修缮方案。目前,该桥已正常通行使用。

“为方便群众通过线上方式提交诉求,我们开通了‘监督一点通’‘数字监督’‘码上举报’等线上举报平台。考虑到部分群众不擅长操作智能手机,我们又印制了‘一卡通’,向偏远地区群众发放印有联系电话的小卡片,方便他们反映诉求。”稻城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已发放纪检“一卡通”3000余张,收集群众诉求182个,解决诉求156个。

↓ ↓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雅江县国道318线沿途进入彩林观赏季,从空中俯瞰,遍山层林尽染。甘孜观察 洛绒尼玛 摄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黄星洁

责编:杨雪

校对: 杨雪

审核:白马

监制:谭荣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