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一则视频这网络发酵,视频言之凿凿地称:浙大研究发现,冷冻超过两天的馒头会产生大量的黄曲霉素,不易再食用。
都知道黄曲霉素是一类致癌物,其B1的毒性甚至超过氰化物。
此消息一出,无数喜欢速冻面食的小伙伴们在风中凌乱了——
“速冻水饺会产生黄曲霉素吗?我昨晚才吃过,呜呜……”
“我吃了好多年的速冻馒头了,要不要去查一下?”
最狼狈的是一些冷冻食品企业——思念、三全、芭比、湾仔码头,你们还有没有良心?面对着铺天盖地的指责,人们进而相信冷冻食品企业将会成下一个过街老鼠。
这则据云来自浙大的研究成果,抛出了一个大众都能认可的事实,馒头在冷冻过程中,会在表面锁定大量水分,而一定的湿度恰是黄曲霉素喜欢的。
冷冻食物,低温使其表面水分蒸发受到抑制,从而锁住水分,这是不需要研究就能得到的结论,而诡异的是,所有关于浙大这个研究成果的报道中,论据似乎只有这一个,并不见科研成果中常见数据、文献以及必须的研究机构名称。
熟悉浙大的人知道,浙大有个“食品科学学院”,视频称“浙大研究发现”,似乎是意有所指,浙大食品科学学院发表过这个“研究成果”吗?
如果没有,为什么一些知名媒体包括地方官媒纷纷跟风报道此事,在短时间内形成舆论旋风,让思念、三全、芭比、湾仔码头等一批知名速冻食品生产企业在初冬的寒风中瑟缩。
很快官方的辟谣来了,中国妇女报、北青网等官媒纷纷下场辟谣,辟谣的重磅论据来自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沈群教授,沈教授认为黄曲霉素在摄氏25—30℃的条件下产生,冰箱冷冻层的温度一般在-18—0℃,这种情况下产生黄曲霉素的可能性极低。
专家就是专家,一句话就点出了问题关键。仿佛拨云见日,大多数人一笑而过,不再焦虑。
相对于广大社会人群在事件初期的不安,浙大从始至终十分淡定,浙大至今没有表态有没有这个研究成果,是否被人冒用了名称。
也许名校浙大不屑对此荒诞言论置词,但老耿想说一句,真爱惜羽毛就应该站出来谴责一下,百年老店“中国红十字会”就是被人冒用了一下名称而轰然倒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