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稼祥,1906年8月15日出生于安徽省泾县厚岸村,从小勤奋好学、成绩优秀。1925年10月,王稼祥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接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并在刻苦的学习中升华了思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1930年,已经具备扎实理论功底的王稼祥回到国内,立志要将自己掌握的理论运用到解释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去。次年3月,王稼祥前往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两个志同道合的共产主义战士从此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

当时,“左”倾路线领导人在军事上主张进攻路线,组织上实行宗派主义,对持不同意见者奉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而坚持正确路线的毛泽东不断遭受排挤,甚至被迫离开领导岗位。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王稼祥身负重伤,长征开始后,他只能躺在担架上行军,而毛泽东此时也生病躺在担架上,两人同病相怜,得以在同行中不断交换思想。行至广西,整个部队由出发时的8万多人到了3万多,王稼祥焦急万分,对党和红军的前途表示出了极大的担忧。他坦率地表示,这样下去不行。毛泽东亦赞成他的想法,两人认为应尽快召开政治局会议。接着,王稼祥去找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张闻天,提议撤换当时在党内负总责的博古和指挥军事的李德,改由毛泽东领导。接着他又找周恩来、朱德和中央其他同志提出这一建议,大家意见不谋而合。王稼祥还毫不畏惧地跟同行的红军高级将领们说,前几次的反“围剿”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主要是毛泽东同志采取诱敌深入、隐蔽部队、突然袭击、先打弱敌、后打强敌等一系列正确战略战术原则指挥的结果。应该让毛泽东出来领导红军,进而领导中国革命。聂荣臻、刘伯承等同志对这个建议也都表示赞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5年1月7日,长征部队进入遵义城,在这里获得了难得的休整机会,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条件已经具备。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王稼祥作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带病出席会议。博古做了总结报告,过分强调客观困难,不承认军事指挥上犯了严重错误。毛泽东第一个旗帜鲜明地对博古报告提出反对,张闻天也表示不同意,他随即做了反对“左”倾军事指挥错误的报告。会上,毛泽东又作了长篇发言,主张首先要解决当前存在的军事领导错误,会场上大部分人都赞同和信服毛泽东的观点。紧接着王稼祥发言,他一面严肃表态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和张闻天的报告,并严厉批评了博古、李德违反民主集中制,在军事上个人专制的恶劣作风。他还建议:撤销李德在军事上的指挥权,支持毛泽东参与军事指挥。紧接着,周恩来等纷纷发言,表示赞同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的意见。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扭转了中国革命的航向。遵义会议的召开,是人心所向,但是客观地讲,促成遵义会议的召开,起第一位作用的是王稼祥。毛泽东后来曾多次说:“王稼祥是最早就支持我的,遵义会议上没有他不行,他投了关键的一票”。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周恩来与王稼祥组成中央军事三人小组,指挥全军行动。从此中国革命驶向正确的航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遵义会议“关键的一票”的历史贡献,王稼祥并没有张扬。在党的十大期间,王震才第一次听说王稼祥对遵义会议贡献的往事,并为王稼祥“不诿过喧功”的高尚品格而深深感动。

来源:《北京日报》2021年6月7日,作者缪姝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