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2100字,预计阅读需要4分钟
近期知酷文旅分析了国内旅游市场的行情,整体偏低迷,43家A股旅游上市公司中60.5%营收下滑,65.1%净利润下滑(往期回顾:60.5%的文旅上市公司三季度营收下滑!)。各类型文旅企业都面临需求疲弱、客流增长乏力的局面。
然而,与国内旅游市场的低迷形成反差的是,中国出境游市场的火爆局面。
据日本观光厅数据,今年1-9月日本接待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525万人次,同比暴增228%,是仅次于韩国的日本第二大国际客群。如果加上中国香港赴日的197万人,中国台湾赴日的458万人,整个大中华区1-9月为日本贡献了44%的国际游客。
在中国客流的带动下,1-9月日本国际游客数量高达2688万人次,同比大增54.8%,远超疫情前同期水平。日本媒体为此高呼,旅游业成为日本仅次于汽车的第二大产业,占日本GDP的7.5%。
需要指出的是,这还是今年日本核废水排海,在国际社会造成重大负面舆情的背景下取得的成绩。
日本的国际游客主要是中国(含港澳台)、韩国,两国合计贡献了日本68%的国际游客。为了更好的吸引中韩两国游客前往消费,日本正在筹划提升免税购物的额度,计划从目前每位游客2.4万元人民币的免税购物额度,直接改为取消上限,让游客尽情在日本买买买。
韩国1-9月接待中国大陆游客360万人次,同比暴增了179%,稳居韩国第一大客源国。中国大陆占据韩国国际游客的比例高达29.7%,如果加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这个比例进一步提升至42%。可以说,仅大中华区的游客,就几乎占据了韩国国际客流的半壁江山。
韩国国际旅游基本靠中国游客撑着,在中国客源增长的带动下,今年9月,韩国国际客流量首次超越疫情前。那么反过来,韩国人来中国旅游的有多少呢?据韩国法务部统计数据,今年1-9月,韩国赴华游客总数162万人次,不到中国大陆赴韩游的一半。
为了进一步吸引韩国游客来华,11月8日中国对韩国实行免签政策,韩国公民以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等目的可在华停留最长15天。而韩国对中国公民实行对等免签吗?并没有。
其实韩国做为弹丸小国,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优质的旅游资源,韩国人自己都不爱在国内旅游,一有时间就出国旅行,以一己之力成为日本、中国、泰国、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的前三大客源国。2024年前9月,韩国旅游贸易逆差107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韩国出国旅游人次几乎是入境旅游人次的一倍。
即便如此,中国游客依然对韩国趋之若鹜,在国内捂紧钱包、理性消费,赴日韩撒钱旅行、大肆购物。
相比较而言,中国游客去传统的热门目的地泰国,反而没有那么多。今年前9月,泰国接待中国游客530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12%,依然是高速增长,但增幅远不如日韩,低于年初泰国方面的预期。在疫情前,中国赴泰游客曾达千万人次,甩开赴日游、赴韩游一大截,如今只是和赴日游齐平。
1-9月,中国赴越南旅游人次270万,同比增长141%,仅次于韩国是越南第二大客源国。
1-10月,中国赴新加坡旅游人次271万,同比增长了140%。
长线的美国,中国大陆1-10月赴美旅行人次140万,同比增长了55.7%。
法国方面,由于今年有巴黎奥运会,中国赴法国旅游人次也大幅增长,预计全年同比增幅200%左右。
英国方面,英国国家旅游局预计,2024年中国赴英游客将达64万人次,比2023年增长178%。
可以说,中国的出境游几乎全线大幅增长,普遍100%以上的同比增幅,这和国内游低迷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看到这样的数据,谁还能说国内游低迷是因为游客没钱消费?游客明明有钱,他们更愿意去国外花。要知道,国外近两年还经历了一轮高通胀,各项旅游成本比疫情前大幅飙升,即使如此,也不能阻挡中国游客出境游的热情。
也许有读者会说,今年“China travel”不是很火吗,外国人来中国的也很多呀?外国人来中国的到底多了多少,可以看看知酷文旅此前的文章。(往期回顾:2024上半年,全球各国都接待多少国际游客?)
做为文旅行业的观察者,知酷文旅看到这种情况,感到很惋惜。我们国内的高端旅游生态没有做起来,导致高净值人群的旅游消费力严重外流。
消费力高、爱购物,几乎成为中国游客在海外众所周知的标签。例如,日本正在推进的取消免税购物限额的政策,就是冲着中国游客去的,日本百货店协会数据显示,日本百货免税销售额今年前7个月飙升1.5倍,达到3978亿日元,这一数额不仅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且已超越去年全年水平。中国高净值人群在其中的贡献,功不可没。
为了使高净值消费力回流国内,政府大力支持中国旅游集团在海南大搞免税城,三亚一个,海口一个,以规模计算,这两个分别是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的单体免税城项目,远远甩开日本、韩国那些免税店。然而,从效果来看,2024年1-9月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为240亿元,同比下滑了31.3%,免税购物件数2601万件,同比下滑了37.3%。与日韩免税消费额的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可见,中国高净值人群对于旅游消费回流这件事,并不买账。
那么,该怎么办呢?没有别的办法,游客有自由选择旅游消费的权利,总不能挡着不让出国吧。对于国内旅游企业,唯一的办法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只有比国外做的更好,产品更好玩、服务体验更优质、价格更有性价比,才能留住高净值游客的心。就像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中国智能手机对国外品牌完成阶段性超越一样。
这条路,任重道远。
作者|吴莫言
设计 | Joe
图片来源|知酷文旅、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