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衰领域,药物使用一直是一个微妙的话题,大家热衷于找到“长生不老药”,而今,这个古老的愿望似乎有了成真的迹象。
原先用于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雷帕霉素能抗衰、原先用于改善血糖的二甲双胍也能抗衰……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药物在“抗衰界”意外走红。但这些跨界抗衰的药物,对我们真的“安全”吗?
近期,一项发表在《Aging Cell》期刊上的研究结果令人不寒而栗:“是药三分毒”并不是嘴上说说,很多我们常见、常用的药物,甚至是曾被寄予“抗衰”厚望的,都可能暗藏促衰死亡风险!
在这项针对50万人的大规模人群研究中,作者追踪了406种常见处方药的使用情况和寿命之间的关系。而在控制了已知影响寿命的重要因素,如smoke、A症、糖尿病、性别、以及参加研究时的年龄之后,再根据风险程度,把这群药物分成了两大阵营:
风险药物
与其他处方药相比,作者发现了9种特别“抢镜”的:阿片类药物(吗啡、奥拉莫芬)、利尿剂(呋塞米)、泻药(乳果糖、塞纳)、止痛药(扑热息痛)、还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噻托溴铵、抗炎药(泼尼松龙)、硫胺素(维生素B1)等,它们的对死亡率的促进作用可谓“发指”⚠。
图注:摄入高风险比(HR)的药物会导致生存概率直线下降
深挖这些药物,它们大多在镇静、止痛方面发挥作用,但长期摄入就会造成不小的风险。比如常见的止痛药扑热息痛,过量摄入会有严重肝脏损伤,甚至肝衰竭[2];还有减少体内液体积聚的呋塞米,摄入过多则会引发电解质紊乱,现低钾血症,增加心脏骤停风险[3]……
当然,也有“慢慢促衰”的温和派,以阿片类药物为例,它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疼痛。但长期使用会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影响内分泌系统,同时还会导致大脑奖励系统的调节失衡,引发认知障碍等衰老表现[4]。
图注:阿片类药物及其来源
延寿潜力药物
当然,该研究也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一些药物因其潜在的延长寿命效果而脱颖而出,包括阿托伐他汀、西地那非、萘普生、以及雌二醇等雌激素类药物,都被发现与降低死亡率相关。
图注:低风险比(HR)的药物对生存概率的影响不大
定睛一看,好家伙,几乎都是派派科普过的抗衰新星!其中,用于降低胆固醇水平的阿托伐他汀,其背后的他汀家族,可以激活长寿基因DAF-16与AMPK途径(增强细胞代谢效率、抑制炎症),修复DNA损伤、维持端粒长度以及控制线粒体质量,发挥抗衰作用[5];
还有西地那非,俗称“伟哥”。抛开它的专属疗效不谈,补充它还能有益心血管健康[6],还能减少神经炎症,从而对多种神经系统J病(中风、蛛网膜下腔出血、痴呆、学习障碍等)和神经退行性J病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7];
还有改善更年期症状的雌二醇,作为被ITP(一项大型抗衰老药物筛选研究)发现的有延寿效果的物质,雌二醇在延缓皮肤老化[8]、缓解骨质疏松[9]、改善代谢和炎症功能[10]、保护神经[11]等方面都能发挥关键作用。
趁热打铁,既然从广泛的常用处方药中筛出了这些有延寿潜力的物质,那不得顺便为读者们献上它们的“正确使用方法”?作者进一步分析了这些药物对寿命的影响,探讨了它们在不同性别、剂量和种类上的效果差异:
性别差异
在这些有潜在延寿效果的药物中,阿托伐他汀表现出了对男女通吃的积极效果。与之相比,消炎作用的萘普生在男性中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而治疗胃溃疡的奥美拉唑更能保护女性,说明这些药物的药理作用和性别特定的生理反应有关。
图注:不同延寿药物对男女的作用效果不同
剂量-反应关系
而早大家关心的剂量问题方面,阿托伐他汀在20mg/次剂量时,会降低死亡率,但一旦加大剂量(80mg/次)后,死亡率则会开始上升。至于萘普生和西地那非,这两位就比较稳定了,不管哪个剂量,相比其他药物,对死亡率的影响不大,非常靠谱!
图注:不同剂量的延寿药物的作用效果不同
药物种类
在把之前对单一的药物的研究进行标准化后可以看到,大部分具有延寿潜力的药物(他汀类、雌激素、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等),依然具有抗衰效果,不过这里还多了两个新面孔: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等)和二甲双胍(心心念念的胍胍终于出现了!)。
虽说这两种药物都在抗糖尿病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但如果把角度放到抗衰上的话,这俩的效果却大相径庭。SGLT2抑制剂能显著降低死亡率,而二甲双胍似乎……与死亡率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关联(但没关系,能抗衰也好)?
图注:不同种类的延寿药物的作用效果不同
面对以上五花八门的结果,作者表示正如他预期:大部分药物都与提高死亡风险挂钩,这可能是由于治疗的基础J病本身就凶险,或者是药物副作用的结果。
虽然主要关注单一药物对寿命的影响,但作者在文中也对多药联用的现状表示担忧。
但翻开自己科普过的“抗衰物质大全”派派发现,在抗衰领域,经典联用复方有姜黄素+胡椒碱、槲皮素+达沙替尼等,多药联用的相关研究也不在少数。在这些的引导下,不少极客、读者也纷纷入局,为自己调配每日多达数十种补剂混搭抗衰的比比皆是,这……?
图注:某读者的补剂组合套餐
本文数据表示,对于患有多种慢性J病的老年人,多药联用会增加老年人住院和全因死亡风险[12];之前来自纽卡斯尔的一项研究也表明,85岁以上的老人每多使用一种处方药物,其全因死亡风险就会增加3%[13]。
图注:多药联用加剧负担
所以说,虽然每种抗衰物质的作用效果各不相同且都很“诱人”,用药也得谨慎,混搭还需三思!对于混搭补剂这个问题,著名抗衰极客Stanislav Skakun,在派派刚刚圆满收官的第五届衰老干预论坛上,给出了自己的四项规则:
选择已知和可测量效果的补剂
挑选补剂的时候,最好选择效果已知且能测量的补剂,如果一个补剂号称能提高NAD+水平,但你对这个指标一脸懵,也不知道咋测,那还是别随便吃为好。对于那些不好直接量化效果的补剂,可以通过观察运动员的耐力和运动表现的变化来间接判断效果如何。
尽量简单的补剂配方
对于补剂混搭,最好只使用含有一两种活性成分,且它们的相互作用是明确的补剂,一次性不要添加或更改超过1-2种补剂。组合使用时,应以科学研究或临床试验为基础,别只看产品说明书上的剂量建议。
图注:Skakun对各项指标进行的分类
监测短期副作用
在开始服用新补剂后的一个月内剂量应该低一些,同时需留心检查一下关键的生物标志物有没有变化,尤其是和肝脏酶、肾脏功能相关的那些指标。必要时还应检查尿液中是否有异常元素如铅的出现。如果发现异常,就赶紧停掉补剂,重新做一遍检查。
检查补剂的GRAS状态
虽然标榜GRAS(“普遍认为安全”)的补剂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但Skakun也提醒大家,GRAS这个标签是根据现有的科学共识来的,不一定就能罩得住长期使用的安全性。看标签只是第一步,想要确保安全还得多上点心。
综上,药物与补剂其实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许多被誉为延寿补剂的神奇小药片,它们最初是扮演者治疗J病的角色,但却在不经意间被推上了抗衰老的神坛。
当我们在追捧这些补剂好好好的时候,也千万别忘了它们的本职工作,以及那句老话:“药,是给病人治病的,不是给健康人吃的。”合理补充,以免延寿不成,反而给身体添了不必要的麻烦。毕竟,健康长寿的秘诀,几粒补剂可不能轻易解锁,还需要加上科学的生活方式呀!
—— TIMEPIE ——
我们不是必须随着时间流逝而变老”,这里是专注“长寿科技”科普的TIMEPIE,为您带来最前沿、最热门的抗衰资讯。Timepie“返老还童”大赛正式开启!将独家采用首个基于中国人数据库、专为中国人开发的DNA甲基化时钟作为评判标准,以确保结果更精准、便捷和直观。本次大赛仅需一次甲基化检测即可加入,榜单前三名将共享20w奖金。感兴趣的读者欢迎小窗交流(知乎加上:或可咨询V:timepie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