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进出无门卡,自由停车不收费,这能是政府大院?答案是“能”。
安徽六安市舒城县政府大院便是这样一座与群众零距离的大院。近日,舒城县政府大院在网上火了,网友亲切地称之为比自家小区还容易进出的政府大院。
“从我们有印象记事的时候,大门永远是敞开的,也没有看到有人被阻拦在门外”,当地居民的这句话说明,舒城县政府大院打开大门,不是一时之间的作秀,而是常态化的“大门不设防”。这份温厚到骨子里的亲民,让网友很受用。
政府大院保持开放,既方便了群众进出、办事和停车,也树立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优良形象。
网友的怒赞,源于一种“大院对比度”。一些大院别说主动打开大门,就连群众正常来办事,也常遭遇“门难进”。这种情状,透着一种“坚硬”的认知:政府大院不适合开放。在出于秩序、安全的考虑之外,这种认知里含有一种疏离感、特殊感。而在专家看来,政府与民众之间隔着厚厚的高墙,不利于沟通交流。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敞开大门的政府大院越来越多。2023年6月消息,河南滑县瓦岗寨乡政府开放大院给农民晒粮一事引来点赞。浙江省台州市政府本身是开放式的,前面有个大圆盘,左右边都是大草坪,双休日有很多市民到这里休闲搭帐篷,大家都说这是个“自家的大院”。
值得指出的是,开放政府大院,敞开心胸迎接群众,这只是“第一步”。问题是,“第二步”迈得怎么样?
换言之,当一个政府大院可以对群众无条件开放时,还能不能再接再厉,把服务群众、办好实事的要求落实好?
人们去政府大院办事,需要敲开各种各样的门。敲开之后,群众的询问有没有得到热情回应,群众的诉求有没有得到认真研判,群众的难题破解有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相对来说,把“开门”这件事办好并不难。毕竟,这事不存在技术难度,只要有决心,就可以做到。但真正的考验是,在群众“进门”之后怎么做?而显然,群众更大的愿望集中在这个层面——为民解忧、勇于担当。
打开大门、拥抱民心,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心系群众、为民纾困,也是一个需要秉持长期主义才能实现的要求。归根结底,“开门”和“办事”是一个连贯的、统一的过程,既不能只顾“办事”忘了“开门”,也不能只有“开门”没有“办事”。唯有直面民情民意,梳理和规划诸般事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让群众拥有更大获得感,才能进一步打开“心门”,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