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四一二大屠杀”场景)(上图为杜月笙与戴笠)(上图为杜月笙与四太太姚玉兰)
他就像是一个民族时代的缩影。在民国动乱迷失的时代,“混混”起家,凭借一身抱负与头脑,走上了人生巅峰,又在而立之年洗白自己,最后却只能流落至“自由港”——香港,抱病去世,令人唏嘘。说到这里,想必熟知历史的人都已经想起了他,上海旧时“三大亨”之一,中国人在法租界做到最高位置的黑帮大佬,杜月笙。
人的欲望无穷无尽,总是在得偿所愿之后,又产生了新的目标可以称之为积极,也可以称之为野心。杜月笙也是如此,在一步一步爬到头目身份后,他并不甘于此,竭力取悦法国人和上海的国民党政府官员,门徒食客众多,还与共党私下多有紧密接触,渴望得到更高的权力。此前,因担心政府收回租界,直接拔除青帮(杜的主要势力所在)的根基。在1927年4月,蒋介石等新右派决定发动反革命政变,私下多与上海权力相关者会面,其中,“三大亨”以杜月笙最为支持此事。4月11日晚骗杀上海共党工人组织领袖汪寿华,次日便组织帮内分子便衣大肆攻击工人组织。(当日,蒋介石借口工人内乱,大肆屠杀工人纠察队,后称“四一二大屠杀”,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
如日中天。1929年7月,杜月笙被推举为公董局华董(中国人在法租界能获得的坐高位置),这进一步提高了杜在上海滩乃至全国的影响和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大亨”。杜的羽翼日渐丰益,脱离青帮成立恒社,还在当时的中汇银行担任重要职位,隐隐有领头羊之势。(照片中的杜看起来斯文有礼,憨厚至极,看不出叱咤风云的黑帮大佬的“气质”,其家人也曾戏说杜从不戴墨镜,在城里人童鞋看来,真正的黑帮大佬的风云气质无需一副墨镜一件服饰之类的外物,特意去做的,俗称“装逼”。)
但人都不是纯黑或纯白的,灰色地带乃是常态。杜在发展黑帮并壮大自己时“一将功成万骨枯”,但许是杜也是穷苦人出生,善待十分寡妇,当时的浦东地区寡妇可领一小本子,每月可领7元钱=两担米的价格,归还本子时还能领到100元大洋;1929年,上海的法商水电公司克扣职工工资,工人们全都罢工,直到杜打电话至法租界的要员提出“所有人薪金一律要加一倍”的要求,甚至在此后还承诺包揽工人罢工时的工资;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日战争中,杜自己创立虹口平民时疫医院救助贫困百姓,担任中国红十字副会长,多次尽力筹款,杜不仅出人手帮助国民党戴笠建立情报局,还慷慨解囊“赔垫”数万元购车购买大量物资送往前线,也向晋北前线的八路军将士运送了1000套荷兰进口的防毒面具......杜并不纯善,但在日军侵占上海时,也是多次婉拒日军送上门的益处,甚至举家搬离上海以躲避日军骚扰。
(左图为蒋介石,右图为杜月笙)
抗战胜利后,庆功会上,多名政府要员向蒋介石举杯相庆,但蒋介石在西安事变后留下旧伤,不便起身,因此态度都不算上热络,但当杜前往举杯,蒋介石是热情相迎起身招呼。蒋介石还曾在私下与儿子蒋经国说过:不好得罪上海地下皇帝。可见,此时的杜在商界,政界等关系网和势力的庞大,此后,蒋介石许是忌惮杜,开始与其儿子蒋经国不断打压杜,逼得他辞去上海参议会议长一职,抓住杜的儿子杜维屏的“囤积居奇”便欲灭杀,杜在其中斡旋最终得以解救杜维屏,但就此与蒋经国结下仇怨。
(上图为杜月笙与孟小冬)
1949年,蒋介石等国民党全面败于共党,决定撤回到台湾,特命杜跟随他们。但杜明知蒋介石大势已去且在以往又结下仇怨,又岂敢跟随而去?(杜有自白,蒋介石把他当做尿壶:用时好用,用后嫌弃便欲弃之。)此时便有相熟的共党委托李济深等民主人士劝服杜留下,但杜实在恐于当年自己为虎作伥参与谋害众多共党与普通工人,日夜愧疚难安。终于1949年4月举家迁往了“自由港”——香港。但香港局势复杂,杜也不能在此处如鱼得水。虽说杜在次年便迎娶了喜爱的孟小冬为五姨太(“冬皇”,此时杜为62,孟也是42岁了,在上一篇文章有具体介绍她与梅兰芳大师的感情前史),但杜的心态也是随着境地的巨大落差还有日益老去的心,而逐渐开始彷徨,身体也每况愈下,甚至瘫痪在床上,也自认为活不长久,最终抱憾于香港,于1951年8月16日客死他乡,死时63岁。
鲜为人知的是,起初的杜遗言是葬于浦东高桥老家,但奈何种种原因,只得被杜的四夫人姚玉兰带来台湾安葬,最终安息于台北县汐止镇秀峰小学的后山上。一代枭雄,“三百年帮会第一人”最终以此种悲凉晚景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