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我考上军校,毕业提干后准备娶妻,被姑娘父亲强行拆散!
玉玉
2024-11-17 11:41山西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引言】
1981年,我考上军校的喜讯传遍了整个村子。谁能想到,这个看似光明的人生转折点,却让我在几年后陷入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纠葛。
我叫林向东,1963年出生在浙江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亲是村里的小学教师,每月工资23块钱。母亲在生产队干活,每天天不亮就要去地里。我还有个妹妹,小我三岁。
我们家住在一间土坯房里,门前是一条用石板铺就的小路。记得那时候,村里人大多数还在住茅草房。父亲虽然是教师,但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全家省吃俭用,就为了让我和妹妹能够读书。
1981年春天,我在县高中读高三。那时候的高中生活很单纯,每天不是上课就是自习。父亲常说:"咱家虽然穷,但求学的劲头不能输。"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即使寒冬腊月,我也坚持凌晨五点起床,点着煤油灯复习功课。
我们班上有个女同学叫周晓梅,是县供销社主任的女儿。她生得秀气,圆圆的脸蛋,齐耳的短发,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特别好看。每次值日打扫教室的时候,我们总会不期而遇。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擦黑板,周晓梅突然递给我一个用报纸包着的东西。打开一看,是两个咸鸭蛋。她说:"这是我妈做的,你尝尝。"那时候,能吃到咸鸭蛋是很奢侈的事。我有些不好意思,但看着她真诚的眼神,还是收下了。
那段时间,我经常帮她补习数学。她的数学不太好,但很努力。每次讲题的时候,她都认真地听,偶尔不懂就皱着眉头问我。我发现自己慢慢地喜欢上了看她思考时的样子。
高考前的一个傍晚,周晓梅送给我一个绣着"金榜题名"四个字的笔袋。她说:"这是我自己绣的,希望能带给你好运。"我看着那歪歪扭扭的针脚,心里却觉得特别温暖。我们约定,等考上大学后再相见。
那年的春天特别漫长。教室里飘着粉笔灰的味道,操场上樱花开了又谢。我和周晓梅偶尔会在课间说说话,但都没有说破那层窗户纸。青春就是这样,懵懵懂懂,却又充满了期待。
高考那天,我穿着父亲特意买的新衬衫。周晓梅也来考场了,她还是那样安静。我们互相点头致意,然后各自走进考场。考完最后一科时,她在校门口等我,说:"向东,我相信你一定能考上好大学。"
那个夏天,我每天都盼着录取通知书。终于有一天,邮递员骑着自行车来到我家,带来了一个黄色的信封。我的手都在发抖,打开一看,竟然是军校的录取通知书!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父亲高兴得放了一挂鞭炮,母亲偷偷抹眼泪。村里人都说:"林老师的儿子有出息了,考上军校那可是光宗耀祖啊!"
军校生活是艰苦的,但我感到无比充实。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先是跑操,然后是各种专业课程。我和室友王铁生成了好朋友,他是四川人,性格耿直,为人仗义。
记得第一次放假回家,我穿着笔挺的军装,走在村里的小路上,遇到的乡亲们都笑着跟我打招呼。那天下午,我鼓起勇气去了县城,想见见周晓梅。
在供销社门口,我远远地就看见了她。她还是那么清秀,只是好像又漂亮了些。看见我的军装,她愣了一下,然后笑了:"林向东,你穿军装真帅。"
那天下午,我们在县城的小公园里聊了很久。她告诉我,她在县百货公司当了售货员。我们聊着各自的生活,聊着过去的同学,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
分别时,我鼓起勇气说:"晓梅,等我毕业了,我想…"她红着脸打断了我:"我知道,我等你。"就这样,我们之间有了一个没说完的约定。
回到军校后,我更加刻苦训练。每次训练特别累的时候,我就想起周晓梅期待的眼神。我和王铁生经常互相鼓励,他总说:"老林,咱们要做最优秀的军人。"
闲暇时,我会给周晓梅写信。那时候没有手机,一封信要贴上8分钱的邮票,等上好几天才能收到回信。每次收到她的信,我都会反复看好几遍。她的字写得很秀气,就像她的人一样。
就这样过了四年,我从军校毕业了,被分配到省军区,还当上了少尉军官。月工资涨到了78元,在当时也算是不错的收入了。
记得第一次领到工资时,我特意给周晓梅买了一条红色的围巾,这是我送给她的第一件像样的礼物。
1985年春节,我休假回家。周晓梅在火车站接我,看见她的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等待都值得。我们在县城的小饭馆里吃了一顿饭,她给我织了一条毛巾。那天晚上,我们终于说出了彼此的心意。
从那以后,我们开始偷偷约会。有时候是在县城的电影院看场电影,有时候是在小公园散散步。她的闺蜜李秀芳经常帮我们传递消息,我们都很感激她。那时候,两块钱能看一场电影,五毛钱能买两个肉包子,虽然物质条件不富裕,但内心却很充实。
我们都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这么下去。可是好景不长,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
1986年夏天,我终于下定决心去见周晓梅的父亲。那天,我特意穿上了最整齐的军装,还买了一条当时最时髦的"蝙蝠衫"和一瓶"秀发"香水作为礼物。
周家住在县城供销社的家属楼里,是一栋崭新的红砖房。走进客厅,我被那台14英寸的"红灯"牌黑白电视机吸引了。在我们村,这样的电器可是稀罕物。
周父周建国坐在藤椅上,手里夹着一支"大前门"香烟。他上下打量了我一番,问道:"小伙子,你是哪里人?"
"叔叔好,我叫林向东,是丰店大队的。"我有些紧张地回答。
"丰店?"他皱了皱眉,"就是那个种水稻的地方?"
我点点头,继续说:"我现在在省军区当军官,是少尉军衔。"
他突然放下烟,脸色变得严肃:"当兵是光荣,但现在不一样了。你看看人家王老板的儿子,在省城开了个服装店,一个月能赚好几百。你一个月工资多少?"
"78块。"我老实回答。
"78块?"他冷笑一声,"现在是新时代了,做生意才有出息。我们晓梅要是嫁给你,以后怎么过日子?"
我急忙解释:"叔叔,我虽然工资不高,但我有前途,以后还能提干。"
"前途?"他打断我的话,"现在不比从前,吃皇粮不如做生意。再说了,你是农村的,家里有什么?能给晓梅什么样的生活?"
这时周晓梅从厨房出来,听到父亲的话,急得眼圈都红了:"爸,向东人很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