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秘鲁之间隔着太平洋,有1.7万公里之遥,但中秘两国却有着很深的历史、文明和血统渊源。
中国与秘鲁隔洋相望
本次国家最高领导人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在《秘鲁人报》发表题为《让中秘友好之船扬帆远航》的署名文章。其中提到:
-这里的人民亲切地称呼中国人为“老乡”,这里的国会通过决议将每年2月1日确定为“秘中友谊日”,这里的中餐馆叫做“吃饭”。
-中外考古学界认为,中华文明和美洲文明实际上是同一祖先的后代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产物。秘鲁思想家马里亚特吉曾讲,“在精神和物质上,中国比欧洲更接近我们。我们人民的心理更像亚洲人而不是西方人”。这就是华人移民175年来同秘鲁人民血脉相融、不可分割的“文明密码”。
-中秘两国人民看到对方就“望之可亲”,看到对方的文物就感到“似曾相识”。比如,秘鲁出土的印加人金面具同中国三星堆的黄金面具如出一辙。马丘比丘古城祭台上有一块“栓日石”同中国古代的日晷异曲同工。近日,双方已在秘鲁举办“太阳之光:古蜀文明与印加文明互鉴展”。
秘鲁在美洲的地理位置(图源网络,侵删)
本文说下秘鲁的华裔群体是怎么形成的。
秘鲁街头华裔混血面庞(图源网络,侵删)
秘鲁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在秘鲁具有华人血统的人口有300多万人,约占秘鲁总人口的10%(秘鲁总人口3340万人)。也就是说,在每10个秘鲁人当中,就有1个有华人血统。
不过,秘鲁民间数据要比官方的多,具有华人血统的人口有500多万,约占秘鲁总人口的15%。
现在,华裔已经深入到秘鲁的政界、军界、商界、教育界、科技界、法律界、医疗界等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族群中占有重要地位。值得说明的是,在秘鲁政界,华裔曾出任过总理,很多当上了部长、国会议员和省长,数位驻华大使也是华裔。
下图是秘鲁首都利马的唐人街,也是拉美最大的唐人街。
秘鲁唐人街(图源网络,侵删)
华裔开设的饭店Chifa(粤语“吃饭”,图源网络,侵删)
帝苑酒家(图源网络,侵删)
在175年前,1849年10月,一艘名叫“弗德利各·吉耶尔莫”号的轮船,载着75名华人劳工抵达卡亚俄港,拉开了华人向秘鲁移民的序幕。
今天,在秘鲁首都利马的卡亚俄港,可以看到华工纪念碑。
卡亚俄港华人劳工纪念碑(图源新华社,侵删)
据统计,在最初的25年间(1849年10月-1874年7月),有10-12万名华工来到秘鲁,这些华工大多来自广东和福建。
华人劳工(图源网络,侵删)
问题来了,为什么华人要不远万里到秘鲁来务工呢?
从1531年开始,秘鲁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直至1821年,秘鲁获得独立,当时人口有200多万。
独立后的秘鲁缺乏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代表的用工领域有鸟粪、硝石矿、种植园、铁路四大行业。
以鸟粪为例。
很多网友知道,秘鲁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丰富的渔业资源吸引了密集的鸟群,鸟群在千百年的时间里给秘鲁海岛留下了大量的鸟粪资源。比如钦查群岛,鸟群密度可以达到每平方公里220万只,堆积出数十米厚的“鸟粪山”。当时化肥还没有问世,鸟粪是非常理想的肥料。
全球主要渔场分布(图源网络,侵删)
钦查群岛堆积如山的鸟粪(图源网络,侵删)
钦查群岛堆积如山的鸟粪(图源网络,侵删)
本来,秘鲁是不缺大量廉价劳动力的,西班牙殖民时期,有源源不断的黑奴从非洲运过来。秘鲁独立前后,美洲正在兴起废除黑奴运动,于是“购买非洲黑奴法案”被否决。
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状况,秘鲁官方把劳动力市场投放到大洋彼岸的清朝,出台《华人法案》,并在澳门、香港、厦门等沿海通商口岸设置“卖人行”,让华工来替代黑奴。
根据美国学者《秘鲁史》中记载:
-在鸟粪行业:在华工没有到来之前,鸟粪收入不足秘鲁政府收入的10%;华工到来之后,鸟粪收入占政府总收入的50%(1872年)。
-在种植园行业:秘鲁的棉花产量从1865年的8937英担增加到1873年的99492英担,8年间增长了11倍,大部分由华工完成。秘鲁的蔗糖情况也类似。
-在铁路建设行业:华工劳动力占到了一半以上。
可见,华工对秘鲁经济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当时,秘鲁是拉丁美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但是,华工却面临着严重的劳役压榨,与之前的黑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道理很简单,招募华工,本就是替代黑奴的。
华人劳工从事鸟粪开采活动的油画(图源网络,侵删)
华人劳工从事鸟粪开采活动的油画(图源网络,侵删)
后来,华工在秘鲁的帕蒂维尔卡、瓦乔和特鲁希略等地发动了几次起义,并上书清朝当局寻求援助。1874年6月,清廷与秘鲁签订《中秘通商航海友好条约》。条约规定:
-中秘两国之间不论是从事贸易,还是雇工,或者定居,均应该获得自由身份,在秘华侨有享受平等的权利,严禁在澳门等地诱骗华工。
至此,契约华工阶段结束,华工在秘鲁的处境日渐得到好转。但此时我国正处于晚清时局动荡的年代,从契约劳工转为自由人身份的华工大多选择留在秘鲁谋求生路。
不久,秘鲁、智利、玻利维亚三国爆发了“南美太平洋战争”(1879-1883年), 也称为“鸟粪战争”或“硝石战争”。之后,秘鲁又爆发了内部战争(1884-1886年)。
在这两场历时5年的“鸟粪战争”和3年的“秘鲁内战”中,秘鲁华人成为各方争取的对象,比较有名的就是华人部队“火山营”。战后,华人的社会地位得到大幅提升,成为一支重要的族群力量。
注:
“鸟粪战争” 交战的一方是智利(英国支持),另一方是秘鲁与玻利维亚结成的同盟。秘鲁和玻利维亚曾于1835年合并为“秘鲁-玻利维亚邦联”,后于1839年瓦解,1873年缔结军事同盟条约。
“鸟粪战争”源于在阿塔卡马沙漠地带发现了鸟粪(肥料)和硝石(制造火药)资源,秘鲁、智利和玻利维亚三国都宣布对该地区拥有主权。
鸟粪战争的结果是智利获胜,秘鲁丧失了两省(阿里卡+塔拉帕卡),玻利维亚丧失了太平洋出海口成为内陆国,秘鲁和玻利维亚同时也丧失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鸟粪和硝石产地。
1879年的秘鲁、玻利维亚与智利的边境示意图(图源网络,侵删)
秘鲁、玻利维亚与智利的边境示意图
此后,又有两次华人到秘鲁的移民潮:
一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因为国内战乱,在亲戚投亲戚、老乡投老乡的民间涌动下,很多华人移民到秘鲁。
二是20世纪60-90年代,因为印尼排华事件,一部分印尼华人移民到秘鲁。
综上,从1849年第一批华工来到秘鲁,中国人移民秘鲁已有175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