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的春风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吹拂着教育的每个角落,而戏剧作为美育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深圳校园里绽放异彩。如今,非遗传统戏剧频频走进深圳校园,得到深圳师生们的传承与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以来,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中园高水平艺术四团之一——戏剧团不仅完成了一场场精彩的出演,还为来访的美国师生们展示了杖头木偶戏这一非遗文化的魅力,让我国的非遗文化传播得更远。

深圳校园喜结“偶”缘

传承有力量守护有温度

“三尺戏台掌中戏,十指交织悲与欢。”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中园里,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齐聚排练室,排练着杖头木偶戏,指尖轻捻、手腕轻提,轻盈的水袖收放自如。牵引之间,以身传神,以手中的木偶演绎“悲欢离合”。

杖头木偶戏,是中国的四大传统木偶表演形式之一,从宋代起源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并于2011年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艺术以平稳刚劲、细腻传神的艺术风格而闻名,通过操纵一根命杆(连接木偶头部)和两根手杆(连接木偶双手)进行表演,独特的表演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留住人,留住艺,才能留住文化之脉”,随着时代的变迁,杖头木偶戏面临传承与发展的挑战。而深高高中园的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在传承中守住文化根脉。

“我们使用的杖头木偶重达5斤,每一件都需要非遗传承人耗时两个月定制完成。”指导老师毛海鹏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籍贯江苏泰兴,据他介绍,泰兴这个曾经被誉为木偶之乡的地方,正面临着杖头木偶戏传承与发展的挑战。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原汁原味的非遗文化,毛老师特意在家乡找到非遗传承人定制出一个个木偶,将这份传承的重任带进校园,带来专业的木偶制作与操控技能,并开展木偶表演工作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排练室里,5斤重的木偶成为了学生们必须面对的第一个挑战。起初,不少同学举起木偶坚持的时间不到1分钟,然而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一学期下来,他们惊喜地发现,无论是自己无论是举偶的时长还是木偶动作的操作都愈发得心应手。举偶、走圆场、学动作、练操作……每个步骤都在逐渐变得熟练。

“刚开始我觉得杖口木偶非常重,但这份重量正是我们传承使命的象征。”席语谦同学坦言,长时间的训练不仅锻炼了她的手臂肌肉,也在训练中磨砺了她的意志,“感觉整个手很酸,到后面就已经手就没知觉了,整个手开始充血的感觉,但幸运的是咬牙坚持下来了。从开始可能只能坚持3分钟,到后来慢慢加到5分钟、10分钟、30分钟,虽然过程充满挑战,但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新表演展“偶”趣

让非遗文化灵动出圈

聚光灯下,同学们与手中的木偶共舞,动作收放自如,创新剧目《老屋里的梁祝》在校园舞台上上演。该剧改编自真实故事,在表演戏剧的同时巧妙融入杖头木偶戏,讲述主人公小远帮助非遗传承人推广木偶戏的感人故事,通过“传统思想”和“创新意识”的碰撞,传递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杖头木偶文化的深刻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介绍,深高高中园不仅开设了木偶戏课程,还以戏剧实践赋予传承更多的温度与广度,将木偶戏搬上话剧舞台,创新杖头木偶戏的呈现形式,让木偶在舞台上“活”了起来。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木偶戏的技艺,更深刻理解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老屋里的梁祝》作为学校自编推出的原创木偶戏作品之一,曾获深圳市中小学戏剧节活动高中戏剧组一等奖。

“戏剧包含台词、音乐、舞蹈,而木偶可以传达人类无法表达的情感。我们将木偶这种形式融入戏剧,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观众看到木偶自身的魅力,希望让更多人从了解它,到喜欢它、传播它。”在毛海鹏看来,受限于传播渠道,很多人没有机会接触到这样一门艺术,而学校的孩子们对于木偶的了解和喜爱能让他们在未来成为传播这项艺术的使者,这也是一种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6月,美国芝加哥博林布鲁克高中师生到访深高高中园,来访师生们一同体验木偶课堂,共同感受杖头木偶的操作,更加深入地感知非遗文化的魅力,让木偶戏传播得更远。

“我在剧中扮演的是村里的最后一个木偶传承人,他代表着传统,对新事物比较排斥。”在剧中饰演木偶传承人的刘天详同学感触颇深,他谈到:“传承木偶戏需要创新思维,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新渠道,以及依据时代特色创新内容和形式,让它更加发扬光大。”

“这个剧目还融入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中国传统故事,这就意味着我能从木偶戏中了解到了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潘彦儒同学从网络上认识了木偶戏,并果断加入到团队中学习。他希望通过木偶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背后的故事,为此喜欢在演出后总结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家人和同学。

“因为演出和排练都会用到木偶,它就像自己的好朋友,我们跟它之间已经有感情了。”通过校园里的学习,卓芳仪对木偶戏产生了持久的热爱。她表示,操作木偶时需要注意它的点位,为此她在闲暇时间也会主动练习,无实物地去感受它。

以戏剧为笔,以美育为墨

深圳教育书写美育大文章

《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为深圳的美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强调将美育深深植根于教育教学的每一寸土壤,让其在潜移默化中滋养学生的心田。深圳教育积极落实教育部要求,在推进戏剧进校园方面,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美育大文章。

如何让戏剧文化在深圳校园生根发芽,让更多的学子在戏剧的海洋中畅游,感受其独特的魅力,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成为深高高中园的不懈追求。

“三根棒挚一台戏,玩偶无心亦传情!”杖头木偶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其独特的表演特征和操纵方法,“举”“捻”“走”构成了杖头木偶操纵表演的三大要素,表演时注重举功、捻功和步功,操纵时讲究稳、准、正、平,并借鉴了戏剧演员的水袖、碎步、亮相、鹞子翻身等表演程式。在学生的练习下,这些本没有生命的木偶能够表达喜怒哀乐,演绎人间悲欢离合。

“左手需要挥动长绸,克服操作过程中的阻力其实是一项挑战。”何好同学为了在舞台上熟练挥舞长绸,在平时下足了功夫,他认为长时间的训练给他带来了许多改变。“从水绣到长绸,在尝试不同种类偶的过程中,我的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我会发现学长绸的时间比水绣大大缩短。同时,我的耐力也有很大提升,从最初的举偶手酸,到后面能够坚持完整场演出,这是我非常大的突破。”

将杖头木偶加入到剧目中,将“偶”舞出生命并非易事。作为剧目的形体老师,李彤一步步帮助孩子从脚下“圆场”到举“偶”,从关注舞蹈呼吸到注重“偶”的身体韵律。她常告诉学生:“耐住性子,扎稳功夫,方得驾轻就熟。”

深高高中园戏剧团是由高中园四所学校内热爱戏剧、热爱表演的学生组成。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戏剧艺术教育的手段激发学生对外在世界源源不断的探索热情;以生活为蓝本,力求打造一支善学求真、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学生戏剧团队。

目前,戏剧团除了主力队员外,还发展出了偶剧特色团队和音乐剧特色团队。偶剧特色团队从地方特色戏剧文化中汲取灵感,打造独具一格的校园戏剧文化,带领学生通过对木偶样态、木偶操作技法、木偶制作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影偶的相关知识和能力,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为地方剧种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戏剧进校园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深圳,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美育大文章,以戏剧为笔,以美育为墨,致力于将这座城市打造成美育之城。

采写:南都记者 王童 通讯员 黄钰璇

摄影:南都记者 任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