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在饮酒这件事上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酒水行业报告显示,90后和95后正在成为酒类消费主力军,年轻消费者在喝酒上显得更为理性,口味偏好也在发生变化。面对风向标的变化,酒企该如何应对?
早在2008年,百威中国就率先迈出推广明智饮酒的第一步,携手中酒协前身——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共同发布理性饮酒宣言,成为在中国最早提出理性饮酒文化的企业之一。此后17年里,宣传明智饮酒文化成为百威中国每年风雨无阻的重要公益行动。
在2024“理性文明 拒绝酒驾”全国理性饮酒宣传周启动仪式上,百威亚太首席执行官兼联席主席杨克表示:“40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明智饮酒就是我们这战略的一部分,我们致力于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也是最有活力的啤酒市场,全力以赴,共同成长。”
百威亚太首席执行官兼联席主席杨克
40年前,百威集团通过为珠江啤酒提供技术转让,正式涉足中国这片热土,从此与中国市场结缘。为了更美好的未来,百威集团在中华大地上潜心“醇酿”40年,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喝彩时刻。
高品质创新,推动高质量增长
杨克认为,“消费者每一次的饮酒体验都应该是愉悦的”。这不仅是商业考量,更是责任之举。
在明智饮酒长达17年的公益长跑里,百威集团衍生出理念倡导和产品创新的双重路径,除了联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上海交警总队、中国酒业协会等相关方,多渠道向消费者倡导明智饮酒理念外,更从产品创新着手,在中国市场引入了全新的百威0.0无醇和科罗娜无醇啤酒,给消费者提供更多元的选择。
百威集团推出全新的科罗娜无醇啤酒
也正是这种以消费者为中心,用高品质创新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战略定位,给百威集团的高质量增长奠定了基础。无论40年前还是现在,百威集团都将中国市场视为机遇之地,并把高端化作为高质量增长的引擎。
目前,百威集团在中国拥有30家工厂,经营着50多个品牌,并打造出了包括百威、科罗娜、蓝妹、福佳等品牌在内的高端、超高端品牌矩阵,并不断推出诸如百威大师臻藏龙年限量版、哈尔滨0糖等创新产品。
针对中国精酿啤酒市场的增长需求,继2018年在武汉工厂设立精酿酒厂后,又于2022年在莆田建立了百威亚太最大的精酿酒厂,除生产鹅岛等国际精酿品牌外,还特别打造了以当地原料为特色的本土高端精酿品牌“059海岸线”。
啤酒讲究场景化消费,为了给消费者更多元的体验,百威集团也在消费场景方面不断创新。通过“啤酒+音乐”、“啤酒+旅游”、“啤酒+运动”等跨界模式,广泛触达多样化人群。今年,紧抓文旅热潮,科罗娜和携程合作,深度融入热门自然旅游线路,为更多的中国消费者带来专属于科罗娜的自然惬意旅行。
“啤酒+旅游”, 广泛触达多样化人群
在杨克看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场,全球每四瓶啤酒中就有一瓶被中国消费者享用。然而,在中国消费的啤酒中,仅有17%属于高端啤酒,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高端啤酒消费比例超过40%,“我们在中国整个高端化的进程还有非常巨大的空间。”
高端啤酒的特点在于使用优质原材料、精细酿造技术和独特发酵工艺,以满足消费者对啤酒口感、品质的独特追求。相关行业数据显示,近年来高端啤酒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预计2024年国内高端啤酒市场规模将达到2800亿元,占整体啤酒市场的40%。
“我们预计,中等收入家庭的数量将持续增长,从而推动中国啤酒市场的高端化进程。”杨克说。
生产+经销,发力数字化增长
当然,高质量增长离不开数字化的底座。面对市场饱和、竞争加剧以及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智能技术成为啤酒产业升级的关键。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供应链管理,成为啤酒行业共同探索的核心。
杨克指出,通过数字化转型,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生产和服务。在生产端,百威中国温州工厂获评 “5G+智慧工厂”示范基地与全国5G行业应用十大优秀解决方案。
“5G+智慧工厂”示范基地——百威中国温州工厂
走进百威中国莆田工厂,来访者可以看到,这里是集智能制造、绿色安全、节能环保、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型、花园式的低碳智慧厂区;在百威雪津啤酒智慧工厂,储粮罐-原料不落地技术、电子验瓶机、国际领先无菌压盖技术、可溯源管控体系“四大黑科技”,共同打造世界级品控。
生产端的数字化保障了产品的高品质,而经销端的数字化转型则帮助整个经销体系实现了降本增效。先蜂购(BEES)是百威集团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重要一步,通过对全业务流程和场景的数字化升级,帮助经销商及中小商户实现卖多量、拓多店、提效率、优服务的效果,让其享受到数字化工具带来的便利和高效。
先蜂购(BEES)
“我们已经在300多个城市推出了先蜂购平台。而且,这个数字化平台已经占到了我们在中国总营收的大约70%,这表明我们的业务在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数字化。所以,我们正在做很多努力,来引领和推动中国市场的增长。”杨克表示。
四大行动,锚定可持续增长
喝完一罐啤酒,你会如何处理剩下的啤酒罐?在很多人看来,一个小小的铝罐很不起眼,没有多少回收价值。实际上,铝罐回收是一个减少碳排放的过程,因为它避免了从原铝生产开始的高能耗和高排放,可以减少对新铝材的需求,从而降低整个生产链条的碳排放。
2022年,中国啤酒行业产量约为3500万千升,罐化率约为32.5%,用常见的330毫升的常见包装规格来折算的话,一年大约有350亿只铝罐在流通。如果我们能做好铝罐的回收、熔炼和加工,整个行业的绿色转型都将因此受益。
作为啤酒行业巨头,百威亚太率先行动,与铝制易拉罐供应商、铝卷供应商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Can-to-Can”项目的实施,以形成闭环回收系统,已经实现了6000吨废铝罐料的同级利用。
“Can-to-Can”铝罐同级回收循环路径
而行动背后是百威亚太在循环包装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25年,实现100%产品采用可回收包装,或由大部分(>50%)回收材料制成。2018年,百威亚太发布了2025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包含四个方面:可持续农业、守护水源、气候行动和循环包装,围绕啤酒酿造流程,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增长的同时,也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一直以来,啤酒行业的绿色转型是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下的重要议题,但受到技术瓶颈、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还需要进一步拓展绿色低碳发展的空间。行动的关键,往往在于行业上下游和供应链之间能否形成协同效应。
2021年底,百威集团发布了更远大的抱负:到2040年,实现全价值链的净零排放。目前,范围三的碳排放占到百威亚太整体碳排放的92%以上,要实现这一抱负意味着百威集团必须携手上下游业务伙伴共同行动。前面提及的 “Can to Can”项目正是百威亚太联动价值链上下游伙伴共同打造减碳生态链的努力之一。
百威亚太实现这一远大抱负的做法是自己率先探索创新,积累先进经验,再通过设备商战略联盟(VSA)、供应商战略联盟(SSA)、“100+创新中心”和“eclipse日食计划”等资源平台和项目,深度赋能全价值链的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帮助他们设立碳基线、规划碳中和路径,提高其减碳能力。
早在2021年,百威中国武汉工厂就已经实现了碳中和,也是百威集团全球首家碳中和工厂,在杨克看来,“这也是啤酒行业在中国的一大突破。”目前,百威亚太已拥有三家碳中和工厂,他们为啤酒业低碳转型提供了“百威样板”。水资源利用方面,南宁工厂实现了1.09L/L,相当于酿造1升啤酒只需要1.09升水,这也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而在携手价值链上下游伙伴协同减碳方面,截至2023年底,百威亚太在中国已和40家供应商和90个试点工厂合作,覆盖整个价值链中约40%的碳排放足迹,协同效应进一步加强。
作为啤酒行业的领军企业,百威亚太深刻影响着产业链上下游的整体绿色低碳转型。在四位一体的可持续目标下,百威亚太的绿色行动仍在持续,支撑起企业的可持续未来。
当前,与啤酒相关的消费场景正展示出巨大潜力,啤酒产业已成为激活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对于百威亚太和业内品牌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与中国市场同频共振,是行业共同探索的命题。“我们秉持‘在中国、为中国’,致力于创造一个人人共喝彩的未来。”杨克表示。
站在40年的视角,“在中国、为中国”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依托高质量增长、数字化增长、可持续增长的坚定承诺和务实行动。凡是过往,皆是序章。回望来时路,不是终点,而是奔赴未来的起点。醇酿40年,这一杯,为未来喝彩。
作者:Victor
编辑: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