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对于解放军来说是一个特殊年份。这一年,邓小平在京西宾馆主持军委扩大会议,伸出一个手指,裁军一百万。同时,全国十一大军区也进行缩编,合并为七个军区。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百万大裁军”。
四大军区“消失”,意味着一批老同志要退出领导岗位,其中就包括成都军区司令员王诚汉。不过王诚汉在离职之前,专门去了一趟北京,拜访老首长、时任军委副秘书长兼总后勤部部长的洪学智上将。
王诚汉开门见山,对老首长说:“我离休可以,但要跟军委谈个想法。”
那么问题来了,王诚汉提的这个想法是什么?又对百万大裁军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
上将王诚汉
告别母亲参军,十年后才知母亲病逝
湖北红安是全国十大“将军县”之首,走出了61位开国将军,王诚汉就是其中之一。他13岁参加红军,1955年授开国少将,一步步升任大军区司令员,1988年又晋升少将。原国务院副总理、开国上将张爱萍评价王诚汉:“像他这种复杂多变的战斗经历,在全军将领中也不多见。”
和大多数开国将军一样,王诚汉出身贫农家庭,童年过得非常凄惨。更不幸的是,在他12岁那年,父亲积劳成疾因病去世,只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在王诚汉的记忆里,母亲是全村最能干的妇女,他睡觉时母亲在踩着纺车织布,等他半夜醒来时母亲还在织布。然而由于父亲的去世,家里欠了一大笔钱,母亲再拼命劳作,也还不上这笔巨额债务。
王诚汉心疼母亲,去了隔壁大悟县的一家杂货铺当学徒。王诚汉还记得,1930年过春节,他刚刚结束学徒生涯,拿着店老板发的1块大洋的工资,狂奔50多里回到村里,一进门就嚷嚷:“娘,我挣到钱了!”
让王诚汉无比遗憾的是,这是他唯一一次孝敬母亲。也是在这一年,徐向前率领红一军来到大悟县,王诚汉来不及跟母亲打招呼,就跟着红军走了。
1946年初,王诚汉已是“皮定均旅”一团团长。他率部驻扎在河南光山,从家乡来的一个乡亲口中得知,早在10年前,母亲就在饥寒交迫中去世了。
1950年,王诚汉担任181师师长。出征朝鲜前,他回了一趟红安老家,在母亲的坟前长跪不起。他哭得声泪俱下:“娘,是我回来晚了,我对不起你......”
经历1308场仗,打出来的开国少将
1931年,王诚汉参加了第一次作战。战斗中,年仅14岁的他和一个肥头大耳的敌人扭打在一起。因为力量差距悬殊,王诚汉死死抓住敌人不放,终于等到战友前来,俘虏了敌人。战斗过后,王诚汉受到团领导的表扬。不久之后,王诚汉所部被编入红25军75师224团,他因为表现突出当上了班长。
1934年11月,王诚汉担任连长,跟随红25军战略转移,踏上了长征之路。当部队行进至河南叶县七里岗一带时,国民党骑兵团突然出现,两军展开激烈交战。战斗中,王诚汉一边杀敌一边大喊:“同志们,先砍马腿,再杀敌人!”
一场恶战后,224团击退了敌人,部队也伤亡惨重,200多名红军战士失去了生命。王诚汉经历九死一生,终于随部抵达陕北,也是红军四支部队中,第一支走完长征的。
1935年11月,王诚汉又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冲锋途中,他左手、左腿被敌人子弹击中,但重伤不下火线,坚持到战斗结束。经过治疗,他的左腿基本痊愈,但比右腿短了几厘米。
抗战时期,王诚汉长期在豫西作战,任豫西支队35团长。一次作战中,王诚汉率部攻打日伪军的一个据点。为了突破敌人的防御,王诚汉亲自带领突击队,用棉被抵挡敌人的子弹,顺利攻入据点。
1953年抗美援朝夏季反击战,王诚汉(左二)进行作战部署
王诚汉不畏生死,被当地百姓称为“王老虎”,35团也获得“老虎团”的赞誉。
解放战争时期,王诚汉参加了中原突围、孟良崮等战役。1949年初全军改编,王诚汉任61军181师师长。抗美援朝打响后,181师编入60军作战序列,王诚汉仍任师长,在朝鲜东线战场屡立奇功。
1955年,王诚汉以副军长的身份,被授予少将军衔。他军装上的那颗将星,是参加过1308次战斗的功勋章。
此后,王诚汉的军旅生涯一帆风顺,1964年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五年后调任成都军区副司令,成为大军区副职将领。1982年,王诚汉再进一步,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军旅生涯达到了巅峰。
然而就在王诚汉励精图治,准备为成都军区的现代化建设大干一场的时候,1985年,他却接到军委通知,准备撤掉成都军区,并入昆明军区。
百万大裁军,王诚汉拜访洪学智:我离休,但有一个想法
1955年,全国军区经历第一次改编,西南军区撤销,成都军区成立。在此后30年间,成都军区作为大军区, 经历了无数风雨。然而到1985年,随着百万大裁军的推进,传出了将成都军区并入昆明军区的消息。
作为大军区司令员,王诚汉早在军委扩大会议前就得知了这一消息。他在成都军区工作十几年,对军区抱有深厚感情。但是,军委作出如此决定是从全局出发的,时值两山轮战期间,昆明军区承担着作战任务,不是说撤就能撤的。
王诚汉当然明白军委的用意,而且他已经68岁,军委也下达了对他的免职命令,可以安享晚年了。然而这是关系到西南战区建设的大问题,他不能坐视不管。
1985年5月,王诚汉赴京出席军委扩大会议。会议举行前,王诚汉小组讨论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新军区成立后,将指挥机关留在成都。
洪学智 王诚汉在重庆合影
这一提议获得了部分老同志的赞同,可大家认为,既然军委有了决定,再改变就难了。王诚汉也有顾虑,于是带着疑惑拜访了老首长洪学智。见面后,王诚汉欲言又止,洪学智先开了口:“你这次来,恐怕是因为军区裁撤的事情吧,有什么意见大胆提。”
王诚汉受到鼓舞,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首长,我先表个态,成都军区与昆明军区合并,我坚决拥护。但我有个想法,想跟军委提一下。”
王诚汉又说:“我愿意主动离休,把机会让给年轻人。”
得到洪学智指点后,王诚汉连夜印了积分《关于昆明、成都军区合并后定点问题的几点想法》,呈报中央军区。在这份报告中,王诚汉总结了6条建议,认为成都军区位置和发展情况更好,在作战指挥、后勤保障等方面都更有优势。
最终,王诚汉的建议起到决定性作用,昆明军区并入成都军区。
离休再上任,邓小平亲自点将
成都军区保住了,王诚汉也收到了免职命令,离开了一线领导岗位。1985年秋,离休后的王诚汉前往北京,在解放军总医院检查身体,准备度过晚年生活。
不过在同年10月,王诚汉又接到总政部任命,让他出任军科院政委。
当时,总政部干部部部长李继耐来探望王诚汉,开门见山地说:“军委和总政准备调整军科院的领导班子,安排你担任政委,我是来征求你的意见的。”
对于这一任命,王诚汉有些措手不及,正如他后来回忆说:“意想不到的新任命。”
为什么这么说呢?王诚汉在军队奋斗55年,长期担任军事主官,只在孟良崮战役期间短暂担任团政委,如今让他主持政治工作,他担心难以胜任。其二,他对军事科研工作一窍不通,担心拖了大家的后腿。最后,他已经68岁,到了退休的年纪,应该把更多机会留给年轻人。
王诚汉一股脑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可没过几天,李继耐又来了,带来了新的指示:“军委和小平同志考虑过了,要派一位有经验的同志主持军科院工作,你是最合适人选。”
既然中央下了最后命令,王诚汉不再推辞,欣然赴任。他在这个岗位上干了五年,于1990年正式离休,做好了交接班工作。
晚年的王诚汉将军眷恋故土,经常回家乡红安。但他从来不搞特殊,谁求他办事都被拒之门外。
王诚汉有一个表叔,想托他把儿子送去部队,被王诚汉一口回绝。表叔气坏了,指着王诚汉嚷嚷:“你总是帮别人,对自己的家族兄弟不闻不问!”
可实际上,王诚汉谁也不帮。他的亲侄子王文卓,年轻时在成都军区下辖部队当兵,从普通士兵晋升为副营职干部。不过,这些都是王文卓凭本事提拔的,伯伯没有替他说过一句话。转业回红安后,王文卓感慨:“在部队时,所有人都不知道我是军区司令的侄子。”
王诚汉离休后,一直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喜欢看书看报。有红安乡亲来访时,他会热情招待,然后将自己知道的其他地区的经济建设经验介绍给乡亲们,引导农民致富。
2009年,王诚汉将军因病逝世,走完了92岁的传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