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心放
黄巢(820—884年),字号不详,曹州冤句县(今山东省菏泽市)人,唐朝末年的农民领袖,880年进入洛阳,建国“大齐”,年号“金统”。884年,在唐朝将领李克用、王重荣等的围剿下,战死于狼虎谷,时年65岁。
黄巢作为一个不第秀才,从私盐贩子起家,变身为大齐国皇帝,他的一生有不少故事,特别是其两首菊花诗,能充分展现出他的疾恶如仇性格及一腔豪气。
(一)五十六岁前的黄巢
据史料载,黄巢“世鬻盐,富于赀”。意即黄巢的祖上数代经营盐业,很有钱财,家境丰腴。按现在的话说,黄巢是个富家子弟。但富归富,在古代中国,商人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从而可以看出,他十年寒窗,参加科考的目的,不是为了发财,主要是为了当官,从而提升社会地位。
黄巢落榜后,谋生的手段还是有的。他可以直接上书,获得皇帝的青睐,从而得到任职机会。如没有“直犯龙颜请恩泽”的胆子,可以进入藩镇幕府,在封疆大吏麾下供职,尔后经其推荐到朝廷做事。他思来想去,最终选择当私盐贩子,继续经商致富。
由于家庭环境很好,黄巢从小就喜结交朋友,学习武艺,精于骑马射箭,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很牛B,爱行侠仗义。这样的人,肯定不能甘于寂寞,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迟早不可能不搞点名堂出来!
(二)五十六岁后的黄巢
唐朝末年,官府的税赋很重,特别是盐税。为了逃避官税,贫苦农民就靠贩私盐挣钱过日子。但贩私盐是很危险的,要结伙干才行,于是出现了一支支贩私盐的队伍,在社会动荡的年代,如王仙芝等一些私盐队伍的头领,就成了农民起事的领袖。
他的私盐同行兼好朋友王仙芝在河南长垣率先起事的消息传来后,56岁的他,再也按捺不住,也选择了这条充满高风险但能一举成名的道路。古代人的人均寿命不长,年过半百已进入人生的暮年,他在这种年纪还有劲头起事,可以证明是他的性格决定的。875年六月,黄巢在自己的家乡聚集数千人,响应王仙芝开始举事。
从56岁到60岁这四年,黄巢义军逐步发展壮大,一路向南进攻,攻占了广州,兵力达到了五十万人。黄巢手里有些本钱了,开始与唐朝廷联系,请求朝廷收编,自己打算在广州、岭南一带当个节度使之类的官儿,比当私盐贩子强多了。可是唐朝廷不吃他这一套,继续围剿义军。黄巢别无选择,只好北伐,和唐军决一死战。
从60岁到62岁这两年,黄巢义军势不可当,攻占了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时任唐朝皇帝唐僖宗逃跑到蜀地。
从62岁到64岁这两年,由于黄巢急于称帝成了众矢之的,加之滥杀唐朝廷官员和老百姓,扩大自己的对立面,犯了战略性错误,加之得力部下朱温降敌,李克用的沙陀兵为唐出战,义军由盛转衰,从短暂占领的都城撤出,唐军开始反扑。
到了65岁那年,处于战略败退时期的黄巢,最后被杀于山东泰山狼虎谷。此时大唐王朝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已基本掏空,也处于行将就木之际。
(三)黄巢的菊花诗赏析
菊花很有名头!它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古代的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品种繁多,产量不少。
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很受古人赞誉。陶渊明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人有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孟浩然歌咏“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有吉祥、长寿的涵义......
综上所述,黄巢在自己人生中最有感触的时候,选择了菊花来表现自己疾恶如仇,充满一腔豪气的性格,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一、《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笔者试用现代诗译出:
飒飒西风中满院菊花在摇曳,
充满寒意的花蕊使蝴蝶难来。
有朝一日我成为了司春之神,
让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笔者释意:菊花在冬天开放,使自己身边失去了不少追随者,这太不公平了,青帝是司春之神,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假如我成了司春之神,一定要安排菊花和桃花它们一齐开放。真是惊世骇俗,不同凡响啊!表现了黄巢特立特行的性格。
其二、《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笔者试用现代诗译出:
等到那秋天重阳节来临的时候,
菊花处处盛开别的花儿凋零啦。
迷人的菊花香气弥漫整个长安,
遍地都是有着金黄铠甲般菊花。
笔得释意:多次科考不第,再一次落榜后,他的心中充满了不满和愤慨的情绪,写下了《不第后赋菊》一诗,作为自己告别长安的礼物,在某种程度上,也似乎打算作为自己再来长安的预言吧?
这首诗中的第三句“我花开后百花杀”,揭示了菊花的生长特性,即菊花盛开时,百花都已凋零,这本是个自然规律,但黄巢非要说百花是被盛开的菊花“杀”掉的。他称菊花为“我花”,一方面黄巢自己姓黄,菊花被人们熟知的颜色也是黄色,因此暗指自己和菊花是一家人。在称菊花为“我花”的语境下,暗喻百花就是我“杀”掉的。
但通观全篇,感到此诗只是倾泻自己的愤懑,并不是起事的宣言。
【作者简介】作者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