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然资源部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数据协同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于2022年8月获自然资源部批准建设,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主管,以广东省国土资源技术中心为依托单位,联合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

创新中心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以自然资源要素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为核心目标,持续开展自然资源领域数据管理与协同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工程化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示范。主要研发方向包括自然资源多模态数据高效管理、基于时空知识图谱的数据关联协同、面向自然资源多领域的智能决策支持。

依据《自然资源部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数据协同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自主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试行)》(附件1),并结合创新中心实际情况,现发布《自然资源部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数据协同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2025年度自主研究课题申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一、基本情况

2025年度创新中心自主研究课题包括10个选题方向。拟资助课题不少于8项,每项课题资助额度不超过5万元,依托单位自主实施的课题相关经费另行安排,最终资助项数和资助额度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及经费下达情况确定。课题研究周期为10个月。

二、资助方向

1.粤港澳大湾区多源陆海地形融合技术研究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陆地、海洋地形数据来源多样、分辨率不一致以及覆盖不均匀等问题,研究海岸带空白地形填补和陆地-海洋一体化集成融合技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陆海一体地形的无缝衔接和高质量融合,加强陆海地形数据对自然资源管理业务的支撑。

预期成果:提出多源陆海地形融合的技术方法1套;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或发表论文1篇。

2.提升广东省市县不动产登记数据一致性的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省市县不动产登记库存在的数据不一致性问题,探索建立省级库与地方库的数据实时同步技术机制,提升省市县三级数据的一致性,满足越来越广泛的不动产登记应用需求。

预期成果:提出省市县不动产登记数据实时同步技术方法1套;发表论文1篇。

3.多模态自然资源数据协同应用场景下的质量控制研究

针对当前自然资源政务数据链路运行中不可见环节质量控制不足的问题,分析主要潜在风险与成因,开展软件测试工程的相关标准规范、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分析研究,提出质量控制流程优化模型和技术方法,为构建自然资源数据协同应用质量管理体系提供支撑。

预期成果:提出质量控制流程模型及测试验证方法1套;发表论文1篇。

4.基于业务流向的全民所有土地资源资产清查成果更新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当前全民所有土地资源资产清查成果更新时效性不足的问题,以优化土地资源资产清查技术流程来提高成果更新频率为出发点,构建反映土地资源资产在各业务环节的数据协同与关联以及属性变化的土地资源资产清查模式和信息化实现框架,为提升年度变更调查成果的应用成效提供支撑。

预期成果:提出基于业务流向的全民所有土地资源资产清查成果更新技术1套;发表论文1篇。

5.基于知识图谱与大模型的建设用地审批项目自动监测技术研究

针对当前以人工判读遥感影像进行建设用地审批项目监测存在的效率低、覆盖面小等问题,采用知识图谱与大模型技术,加强业务数据及时序遥感影像的时空关联,构建专题模型,实现建设用地审批项目监测的智能化、自动化。

预期成果:构建建设用地审批项目自动监测专题模型1套;发表论文1篇。

6.面向自然资源领域的大语言模型与知识图谱结合的智能问答

针对从海量自然资源数据及文档中搜寻业务问题答案或查找规章制度时存在的人工查找效率低、现有知识问答的回答质量不高等问题,研究将知识图谱与大语言模型结合的技术方法,提高问答的可解释性与可信度,并选取业务场景进行验证。

预期成果:提出基于大语言模型和知识图谱的智能问答方法1套;申请专利1项或发表论文1篇。

7.基于单目倾斜卫星影像的建筑物高度估计辅助闲置土地识别的研究

针对当前由于缺乏有效识别闲置土地手段而导致闲置土地监管难的问题,研究基于单目倾斜卫星影像的建筑物识别和投影差估计方法,构建高可靠性、高泛化性的单目建筑物高度估计技术体系,为闲置土地识别与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预期成果:提出基于单目倾斜卫星影像的建筑物高度估计方法1套;发表论文1篇。

8.珠三角地区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潜力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深入分析珠三角地区低效工业用地现状、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构建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潜力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内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潜力进行定量评价。探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潜力的差异及其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开发建议和实施策略。

预期成果:提出珠三角地区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潜力评价模型1套;发表论文1篇。

9.基于数字低空底座的无人机起降设施数字化辅助选址研究

基于数字低空底座,运用数字化辅助选址技术,对无人机起降设施的选址进行精确的综合分析、建模和评估,构建科学的无人机起降设施的选址规则,并选取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区域开展应用示范。

预期成果:提出无人机起降设施数字化辅助选址模型1套;申请专利1项或发表论文1篇。

10.基于多源遥感影像智能解译的“黄金内湾”陆海交界地区空间演变与开发保护研究

研究世界级湾区陆海交界地区空间演变与开发保护策略;基于多源遥感影像解译提取“黄金内湾”陆海交界地区,分析其空间演变特征,构建“黄金内湾”开发利用空间格局,并提出综合开发与生态保护对策。

预期成果:形成“黄金内湾”遥感解译数据1套;发表论文1篇。

三、申请条件与要求

1.申请人需依据《指南》资助方向进行申请,不可自拟题目。所申请课题需学术思想新颖,立论依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近期可取得重要进展,且具有应用前景。

2.凡本创新中心依托单位及共建单位研究人员均可提出资助申请。

3.申请人必须是课题的实际负责人(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优先考虑),在拟申请课题的相关领域范围有一定研究基础。

4.鼓励本创新中心建设单位联合申报自主研究课题,每项课题的牵头单位可联合不超过1家参与单位进行申报。

5.本年度每名申请人只能牵头申请1项自主研究课题。本创新中心在研课题的负责人或研究期满未通过验收的课题负责人,不得再次申请本年度自主研究课题。

6.申请人需自觉遵守国家有关科研诚信建设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无科研学术不端行为,且不得将获得本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委托给第三方。

7.申请人需根据《自然资源部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数据协同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自主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试行)》执行课题任务,提交科研成果,及时填写中期研究进展报告和课题结题报告。

四、申请流程

1.申请人按要求填写《自然资源部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数据协同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2025年度自主研究课题申请书》(附件2),并将纸质申请书和电子版申请书提交到创新中心。

2.创新中心将对课题申请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评审,按照择优资助的原则确定资助课题。

3.主要时间节点

2024年12月15日前报送课题申请书,2025年11月30日前完成课题结题。

五、课题结题和成果要求

1.研究课题完成后,申请人需提交课题结题报告及科研成果资料。

2.成果标注要求如下:

(1)论文,需在研究周期内完成投稿,并在课题结题后一年内发表或提供录用证明。论文需将本创新中心列为作者单位之一(作为第一或第二完成单位)。论文需标注“自然资源部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数据协同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自主研究课题资助(课题编号)”(英文为“This research was supported by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for Collaborative Applications of Natural Resources Data in GBA,MNR(No.)”)。未联合署名、未标注基金资助或标注不规范的成果,不计入结题验收成果。

(2)著作,扉页上应署(或前言中说明)“自然资源部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数据协同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自主研究课题资助(项目编号)”。

(3)科技评价成果,应署“自然资源部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数据协同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为该项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之一。

(4)知识产权成果(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专利权等)及衍生权利归创新中心依托单位和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共同所有,需联合署名。

(5)其他成果,应署名本创新中心或创新中心依托单位作为第一或第二完成单位。

3.所提交的成果必须与选题和研究内容相关,且一项成果只能用于一个自主研究课题的结题。

4.成果鉴定和奖励申报等需先征得创新中心同意,在其材料中进行正确标注,并将复制本送交创新中心。

六、联系方式

请申请人于2024年12月15日前将一式三份纸质申请书(双面打印,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原件)寄送到下列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东路468号大院2栋,邮编:510075,收件人:戴工,020-37804641。

请将与纸质版内容一致的电子版申请书(Word格式及签字盖章扫描成PDF格式)发送到以下邮箱:ticcanrd@163.com。电子版申请书命名要求:2025年度自主研究课题申请书+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姓名。

自然资源部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数据协同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2024年11月15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信息来源: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官网。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